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军根本没有力量反击,也没有力量解围元山。所以包围圈内的日本守军,此时此刻只能自求多福了。
不过,看看安州的下场,元山守军即便是求,又能有多少福气呢?估计20天之后,元山就要永远变成大明帝国的土地了。
“三井将军阁下,我觉得……元山要比安州大上不少……守上20天,应该不成问题吧?”谨慎的,山口次郎开口说出了自己的估计。
听到山口次郎这么说,三井孝宫微微点了点头,他自己也估计了一下元山的守军能够坚持的时间,和山口次郎估计的差不多。
“20天……这就是我们防线的时间了。元山一旦被突破,顺川又能守多久呢?”三井孝宫仿佛在自言自语。
日本精锐士兵悍不畏死,这是日本这个小民族的特质之一。可是悍不畏死的永远不是所有人,那些真正被洗脑培养出来的精锐,是会被消耗干净的。
安州可以死守到最后一人,元山可以死守到最后一人吗?即便是元山可以死守到最后一人,可顺川可以死守到最后一人么?
再往后说,即使是这些地方都坚守到了最后,剩下的地方呢?平壤能么?汉城能么?
如果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不惧怕死亡,那这个民族也未免太过可怕了一些。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做到全民一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没有例外。
三井孝宫自己也清楚,自己这种寸土必争的打法,最多只能坚持到平壤,一旦大明帝国突破了元山还有顺川一线,剩下的日军就达不到之前的坚韧了。
整个防御体系的强度会瞬间下降,不是一种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是一个跳水一样的直线下降。
到时候,防御的日本士兵会意志崩溃,整个防线都会顷刻间崩塌,大明帝国的部队就会长驱直入。
这是大明帝国最熟悉的节奏,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打法。到了那个时候,十万二十万的日军就会被成建制的包围歼灭,一个也逃不脱走不掉。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已经被打得丧了胆的日本士兵,会成百上千的投降,如同待宰的牛羊一般。
那将是一场灾难,一场日本不愿意看到的灾难,到时候整个朝鲜半岛会在一个月内落入大明帝国之手,而日本将在这里流干最后一滴鲜血。
缺乏人口的日本会损失掉五分之一的人口,长期积累下来的被武士道精神感染的精锐士兵损失殆尽。
日本会一蹶不振,被身边大明帝国这个庞然大物压得死死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翻身的余地了。
“将军,元山我们死守20天,顺川我们就能再死守20天!平壤我们死守20天,就到明年的3月了……”山口次郎看到三井孝宫有些颓然,赶忙开口劝说道。
两个月的时间,日本期盼的英国法国甚至是全世界的反明干涉肯定就开始了,到时候大明帝国四面皆敌,日本自然就解脱了。
“希望如此吧。”三井孝宫听到了山口次郎对他的劝慰,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说道。
天气的转晴,大明帝国的飞机再一次出动,成千上万吨的炸弹被投在了日本控制的城市内,摧毁了无数建筑物,炸死了无数人。
缺乏防空认识和防空准备的军队还有平民对敌人空军突然暴涨的力量显得有些不知所措,所以损失也一直居高不下。
就连三井孝宫都不得不把自己的指挥部转移到了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内。这让他的心情很不好,连带着身体状况也每况日下。
这个日本守军的前线总指挥官一边无奈的点头,一边又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墙壁上挂着的地图上。
他内心依旧满是担忧,有一句话他没有问出口,因为他知道山口次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如果国际干涉没有起到效果,日本又要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呢?(未完待续。。)
407印度洋上
印度洋上,一艘大明帝国的巡洋舰正在海面上乘风破浪航行,这艘巡洋舰同样是抚仙湖级,是大明帝国现在拥有最多的一个型号的巡洋舰。
这艘巡洋舰是朝阳湖号,此时此刻它负责监视地中海到印度洋之间的出海口,为大明帝国的印度洋舰队提供早期预警。
就在12月28日当天,印度内的锡兰势力开始活动起来,配合印度内亲大英帝国的势力,出台了一个让大明帝国战舰不得使用印度港口的议案。
这个议案让大明帝国在印度洋上的补给点损失了三分之二,并且让监督印度洋西部地区变得非常困难。
原本部署在印度的驱逐舰舰队不得不转移到了孟加拉湾之内,距离西印度洋非常的遥远。
于是,侦查的任务就被转移到了巡洋舰这种原本体积较大的大型战舰上,让监视这里的成本变相的被提高了许多。
因为大明帝国正在忙着进攻锡兰还有日本,所以占时没有时间去管蠢蠢欲动的印度,也就任由着这个时候印度跳出来找事了。
当然,这不是说印度搞事不会被大明帝国报复,民间经济上的援助和建设这个时候都已经停顿了下来,甚至不少军队都已经在孟加拉提高了警戒级别。
两天之后,大明帝国召见了作为人质居留在京师的印度王子,向其表达了对这种背叛的愤怒。
朝阳湖号巡洋舰这个时候在印度洋西部地区,平静的海面上看不见任何可疑的船只。
为了报复印度取消大明帝国海军基地使用权,大明帝国巡逻的巡洋舰对印度渔船展开了心照不宣的攻击行动。
一旦发现出海打渔的印度所属渔船,大明帝国的巡洋舰就会追上去,击沉对方并且杀光船上所有的渔民。
因为无线电还是一个稀缺的好东西,所以这个时候的印度渔船上很少有装备这种东西的。
所以这种击沉行为虽然遭到了印度的抗议,对方却也没有什么可以抓住的把柄毕竟印度找事在先,底气本身就弱了三分。
也正因为如此,在大英帝国的主力舰队到来之前,印度对这种事情只能忍气吞声,单方面的禁止自己的渔船出海。
“了望哨没有发现可疑目标,根据报告,有消息说英国已经和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朝阳湖号上的大副,对自己的舰长开口说道。
桅杆上,负责望的士兵警惕的看着海面,因为大英帝国的威胁,这里的所有海军舰只都已经升级到了一级警备状态。
“因为要警戒的海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我们连两艘战舰一起出海都做不到。”舰长看着疲惫的水兵们,有些郁闷的说道。
他们已经有半个月没有上过地面了,每一个士兵都思念远方的家乡。可是因为马六甲海峡已经被封锁了,所以他们根本无法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从孟加拉湾虽然可以得到补给,而且可以回到陆地上享受休假,可是因为战舰无法绕过马六甲,所以他们无法享受假期,回到大明帝国的东海岸。
那里才是很多水手的家乡,那里才是大明帝国真正核心还有富饶的存在。那里的繁华程度,和孟加拉比较起来,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水手现在不得不谨慎的选择自己攻击的渔船目标,因为弹药如果消耗的太快,都根本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印度境内倒是储备了少量的炮弹,可是这些炮弹现在都被封存了起来,印度方面宣布要等战争结束之后再还给大明帝国。
“情报部门说,英国的一个分舰队已经在向我们这里移动了,听说是他们的地中海舰队的一部分,配合主力舰队一起南下的。”副官有些担忧的说道。
即便是大英帝国的地中海舰队,加上一些主力战舰,也并非是大明帝国印度洋分舰队能够独力抗衡的。
双方的性质并不相同,大英帝国的地中海分舰队是扼守苏伊士运河的主力舰队,实力非常雄厚。
而大明帝国的印度洋分舰队,只是一个负责警戒的分舰队,大明帝国的主力舰队被锡兰海军牵制,根本无法向英国海军那样分散部署。
所以,大明帝国在印度洋上只有两艘战列舰,还有四艘巡洋舰,算得上是可以入英国舰队法眼的战斗力量。
剩下的驱逐舰舰队,那就只能算是可怜的添头,根本不能算作真正的战斗力来评估。
而英国地中海舰队拥有战列舰4艘,要比大明帝国的印度洋舰队多出一倍,得到加强之后,也许能够达到7艘甚至更多。
所以,至少在印度洋上,大明帝国的舰队只能起到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