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有过的东西却始终没有消散。
“母后,可以吃了吗?”突然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打断了石慧的沉思。
石慧的身边坐着的是大公主当利公主刘灵儿,也就是后世颇有名的卫长公主。当利公主虽然不是皇子,但因她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在宫中也颇得宠爱。
这份颇得宠爱仅限于皇帝刘彻。
在这皇宫中真正有地位的人,说穿了不过是四人:窦太皇太后、皇帝、王太后和石慧这个皇后。窦太皇太后对于当利公主这样的小丫头自然没有什么兴趣,王太后倒是期盼皇帝有个皇子,至于皇女,就谈不上什么感情了。王太后对于亲生女儿都能够说舍弃就舍弃,就更不要说是孙女了。
石慧是宫中所有皇子皇女的嫡母,她的性子也不会为难小孩子,不过是一视同仁罢了。最有利于当利公主的是来自于皇帝陛下的宠爱。
因为当利公主的存在,刘彻这些年对卫子夫也算宠爱,让卫子夫成了宫中第一个二次怀孕的妃嫔。卫子夫的这份幸运,难免要触动其他人的利益。
于是,在卫子夫怀孕期间,当利公主便出了意外,差点淹死在水池之中。
当利公主虽然不是石慧的任务目标,但念着宫中这些孩子的出世,都是她为了等待任务目标出现,而制造的机会,加上对幼儿出手到底犯了她的忌讳。挑拨此事与设局参与的两个美人都被石慧处死了。
被处死的两个美人,其中一人也生下过一个公主。当初之所以听信他人挑拨出手,不过是信了那句没有大公主她的二公主就能得到宠爱的话语。
生母被处死之后,石慧令寻了一个老实本分的美人抚养二公主。石慧没有将一个其歹心的美人生死放在心上,但是也没有将自己所杀之人的孩子养在身边的想法。
斩草除根这等事她不屑于做,却也不至于要养虎为患。
未央宫中,除了皇后的位子稳固不倒,卫七子还算当宠,美人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对于那些已经失宠的美人,不管她们有没有生育过孩子,消失在宫中是死了还是其他原因,皇帝都极少过问。
卫子夫一向聪慧,她侍奉石慧左右,倒是早早看清楚了帝王的寡情。当利公主落水意外不久后,卫子夫就将当利公主送来了椒房殿。看在卫子夫尽心伺候的面子上,石慧倒也没有赶人。
也不知道卫子夫教的好,还算这小姑娘生来聪慧。每次到了椒房殿都不哭不闹,石慧没有理会,她甚至可以在殿外的花园子玩一下午。久而久之,石慧也愿意庇护一二。
石慧伸手将烤好的年糕放到了一旁的小碟子上,当利公主拿起一小块递到石慧面前,奶声奶气道:“母后先吃!”
“好,灵儿自己也吃吧!”当利公主的一双眼睛生的最是灵动活泼,刘彻就给她起了灵儿的小名。
只是每次叫了这个名字,石慧也不由想起她的灵儿。那是除了堂堂外,第一个她从小养到大的孩子。堂堂的时间仿佛被静止了一样,南宫灵却是在她的眼底一点一点的长大的。
当利公主见石慧吃了年糕,自己才开始吃。
从她有记忆开始,母亲就告诉她,这宫里最重要的人是母后。她要敬爱母后、父皇比母亲更多才行。
当利公主原来不是很懂,父皇很疼爱她,母亲明明也很疼她,为什么母亲却告诉她那个一月难得见一次还冷冷淡淡的母后比母亲都需要她敬爱呢?
当利公主还没有想明白答案,就被卫子夫打包送到了椒房殿,每日向母后晨昏定省。不过来椒房殿的次数多了,当利公主就明白母后虽然不爱说话,却也极好相处的。
椒房殿总是有各种各样她没有吃过见过的点心,甚至是小玩具。这让当利公主在椒房殿很有些乐不思蜀,然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椒房殿的侧殿连她的小房间都有了。
石慧伸手戳了戳小姑娘的脸颊。果然她还是太无聊了,看到可爱的小姑娘总是忍不住养一养。
“母后,不要戳灵儿的脸,会戳坏的。”小公主嘟着嘴巴道。
石慧笑了笑,有用力捏了捏小女孩的脸颊,却见大宫女素锦从外面走了进来:“娘娘,许美人带着四公主来请安。”
“天寒地冻的,让她回去吧!”石慧淡淡道。
“诺!”
自从当利公主常来椒房殿,得了不少赏赐,那些有女儿的美人就眼红了。三不五时就抱着孩子来请安,风雨无阻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石慧叹了口气,对当利公主道:“你母亲是个精明的,难怪连生两个女儿,也没被想儿子想的疯魔的皇帝厌弃。”
卫子夫确实聪明,她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从第一次怀孕开始就不敢有丝毫的张狂。无论是最初的卫少使还是现在的卫七子,在石慧面前都一如刚进宫时一般温顺。
将当利公主送到椒房殿或许是因为当利公主被人谋害的缘故,但也绝对早有谋划。无论是让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然亲近见面次数有限的人,还是让当利公主在椒房殿不哭不闹都不是一日之功。
当利公主仰望着石慧,眨了眨眼睛,嘴巴里咬着烤年糕,两颊鼓鼓,丝毫没有明白石慧的意思。
第298章 大汉风云(十二)
吃了两块小年糕,当利公主忽然语气坚定道:“母后才是最聪明的人,比母妃厉害。”
“这话又是谁和你说的?”石慧失笑道。
“去病哥哥说母后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啊。”当利公主亮晶晶的双眼看着石慧道,“灵儿也觉得母后是最厉害的人,最厉害的人难道不应该是最聪明的人吗?”
石慧笑着揉了揉她的发丝。
孩子这般天真懵懂的年纪是最可爱的,然而到了再年长些,只怕就免不得人憎狗厌了。不过,调皮一些倒是没什么,最怕就是左了性子。
若她能够抱持这份赤子之心,石慧倒是不介意许她一个好前程。哪怕这个时代对于女性没有许多三从四德的枷锁,身为女子也未必是一场幸运。
翻过新年,皇帝更改了年号,为元光元年,匈奴遣使请求和亲。
匈奴人狼子野心,所谓求和亲明面上是求娶公主,实际上是以和亲之名,让大汉送上财帛求平安。
前年,闽越出兵包围降汉的东瓯,皇帝派兵出击,取得了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争胜果,让皇帝对于武功(以武力安邦定国)越发热切起来。
皇帝厉兵秣马多年,就仿佛随时准备扑杀猎物的虎狼,早已经磨刀霍霍。匈奴人此事派人来请求和亲,正好给了皇帝一个举兵的机会。然而大汉的贵族却未必各个能够居安思危。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如今的安逸,对匈奴畏惧依旧,并不愿意开战。
如今朝上分为开战和支持继续和亲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太皇太后自冬日病了一场,明面上已经不太过问政事。于是刘彻便成了直面这场辩论的人。
自刘彻登基以来,改盐铁为官营,改革钱制,推行中央集权。通过新的盐铁、钱制,以及经济手段,逐渐加强了中央的权利。然而,分封制下,藩王的许多权利依旧很大,对于许多中央政策的推行都增加了难度。
盐铁专营和新的钱制推行已有两三年,如今真正实行的也就是没有藩王的郡县。
为了稳固政权,一旦对匈奴开战,朝廷也不能将训练有素的羽林卫悉数派往边关,而是需要从各藩王的属地抽掉兵将。然而这些藩王早已经将地方军当做自己的私人军队,又如何愿意将自己的兵将送到北方抗击匈奴?
其中又以淮南王对于开战一事最为反对,身为藩王,淮南王及其世子不能私离封地,于是淮南王的女儿刘陵翁主便带着淮南的特产和珍宝以给太皇太后请安为由上京了。
刘陵翁主到了长安之后,先往长乐宫拜见了窦太皇太后和王太后,又到未央宫拜见过皇后。
石慧对于陵翁主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聪明,富有野心而善辩。难怪淮南王会派这个女儿来长安,只怕不仅仅是因为陵翁主是女人不容易惹人怀疑,还是因为她确实很适合做淮南王留在长安的间谍。
陵翁主到了长安不久,就开始频繁的参与长安贵族的饮宴,得到了许多长安贵族的喜爱。确实一个美貌且善于利用这份美貌的贵女拿着金银美女来贿赂,并不容易被拒绝。
皇帝对匈奴开战的事情远比窦太皇太后和石慧紧张,石慧乐得将陵翁主交给刘彻头痛,只是传令给盟的成员,不要让自己的人中了这位陵翁主的美人计。
然后,一个新的消息很快就打破了石慧的震惊,陵翁主竟然与皇帝私会发生了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