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这些人签字画押了,林绪之让人看着这些个拐子,就带着又去了别的地方,又救出了许多男女孩子们。
这才让人报了官,把孩子们带会了老宅。
要是年龄大点,记得家里的,就先待在府里,着人送了信去,等家里人来接。
要是年龄小不懂事的,先画了像存起来,交由官府一份,布发通告,看以后有没找过来的。
自己再留一份,万一以后运气好再找到家人呢!
现下不管哪种的,先留在府里,年龄到了的先读书识字,就是以后找到了亲人,也能找到一份营生。
谁知道不知是不是因为小孩子容易拐,这些孩子丢的时候大多都是二三岁上下,能记得清的极少。
这倒是个大问题了,这些孩子基本都是长相好,气质佳,要不也不会被人处心积虑地拐来。
这样的孩子多数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最差也得是个富豪乡绅,就在贾府反而是耽误了他们的前程。
多亏顾妩当初搜罗的古古怪怪的东西比较多。
还真叫她翻出来一个可以测血缘,寻血脉之物。
这东西操作起来虽然要用灵力,可它是可以放入灵石的,倒也能让普通人用。
她就把这东西交给林绪之,让他去安置孩子们。
林绪之手底下人多,也好出面,又跟官府借了些许差役,因此不过三月,这些孩子只要还有家人在的,查过适合的,皆被送了回去,要是亲缘不在的,或者不适宜送回去的,就又带了回来。
此次金陵城里的拐子点都被林绪之给端了,找回来约莫四五百孩子,等安置完后,就只剩下二三十人了。
剩下的孩子人数少,倒也比以前好安置。
府里退役的老兵里就有没儿没女的,有怜惜这些孩子们遭遇,本身又想收养孩子的,林绪之就做主为他们办了户籍。
反正相处了这些日子,感情都培养出来了,总比真的挂了奴籍要好。
这些孩子都是被拐的,户籍怕是早没了,又因为年龄小,不能单独立户。
要是想留在府里学点安身立命的东西,那就得入奴籍,这也是官府为了防止良民们依附豪强避税才有的措施。
要不愿意认亲的,又想留在府里,那就得把户籍挂到养生堂里,再过来读书识字学点本事。
而英莲早就被顾妩带回去了,她一见这个小姑娘就很喜欢,恰巧这姑娘迎春差不多年岁,就直接认了义女。
又让人去英莲外家找封家娘子——英莲她娘,告知她孩子找到了,请前来相见。
甄家原本是一乡宦,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夫妇两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夫妇二人也是疼极了。
谁知好景不长,英莲丢了一次,幸好被人送了回来,可千防万防,城里葫芦庙一场大火,正巧殃及了甄家,虽人没伤着,但万贯家财都付之一炬了,忙乱中孩子也丢了。
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一旦失落,岂不思想,因此昼夜啼哭, 几乎不曾寻死。
遍寻不到之下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士隐只得将田庄都折变了,便携了妻子与两个丫鬟投他岳丈家去。
谁知士隐乃读书之人, 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些时候,越觉穷了下去。
士隐知找人不着,心中未免悔恨,再兼上年惊唬,急忿怨痛,已有积伤,暮年之人,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等见了僧道后便跟了去,封氏这才傻了眼,只好一边与两个丫鬟做针线养活家用,一边寻人。
后来贾雨村起势,纳了两丫鬟中的娇杏为妾,留下百金赠与了封氏之父封肃,以寻回女儿英莲。
封肃得了银钱,只收了起来,也不肯助女儿找英莲,封氏无法,眼都要哭瞎了。
谁知柳暗花明,竟有人带话说英莲被找到了,正在金陵城中,为母则强,她便不顾老父阻拦,执意带着丫头跟着报信的人上路了。
左右他收了自家不少家财,又贪了贾雨村给的银钱,便是自己走了,也能过得不错。
这时交通不便,封氏又身体不好,这一来一往,竟过了三月有余。
而在金陵贾府老宅里,贾瑚跟贾珠正开始考县试了,他们两都是顾老爷子手把手交出来的,身体又不像普通读书人一样羸弱。
因此看过试后除了大睡了一场,竟没有生出病来。
等一月后放榜时,两人双双上了榜,贾瑚更是高居榜首,贾珠也不差,正在第七。
顾妩赶紧让人传了喜讯回去,可他们却还得等两月后的府试考完了才能回去。
这些时日英莲跟迎春处的极好,迎春虽然被惯成了个混不吝的性子,可不知是随了谁,她对着哥哥们倒回撒泼打滚。
对姐姐妹妹倒极温柔,英莲小她一岁,又生的玉雪可爱。
迎春虽没有宝玉颜控的严重,可也喜欢漂亮的人。
对英莲好的不得了,两人每日同吃同睡的,才两月就好的跟一个人似得,吃穿用度皆一样,竟有一种亲姐妹的既视感。
英莲刚到时因为被拐子们打骂过,胆子极小,看着傻呆呆的,还总战战兢兢。
可到底是个三四岁的小孩子,忘性大,得了关心爱护就慢慢地忘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每天跟个小尾巴一样追着迎春,跟她一道玩。
林绪之不让顾妩拘着女孩子们,顾妩也没这个意思。
每天就只教两人背一背汤头歌什么的,就任她们满府折腾。
而拐子们招了的东西,林绪之早已经派人快马加鞭回京承上去了。
皇帝看了龙颜大怒,派专人查探无误后,也不管涉案的还有皇亲国戚,一个不落的全处置了。
这次拐子案牵扯甚广,朝野上下皆震动了,倒也因祸得福,堵住了御史们不满皇帝派明。慧郡主一届女流领了差事的不满。
而贾代善觉得极长脸,在府里闲着无聊,身体又大好了,因此常出去跟老交情们叙叙旧(拉仇恨)。
等长孙次孙皆过了县试的消息传来就又出去炫耀了一圈,羡煞了一帮人的眼。
第74章 红楼27
贾瑚跟贾珠不过小小年纪; 就能在县试中取得如此成绩; 自然也是声明远扬; 得了不少同科的读书人的推崇。
林绪之跟顾妩深知同科举子对于读书人的作用; 就没有拦着他们出去赏花赴宴,参加诗会。
反正他们到底跟寒门举子不一样; 自小刚会说话就开始读书; 既有大儒倾心相传,又有绝世孤本随意翻看; 底子早已经打的牢靠无比。
没必要为了保证府试的成绩一直窝在府里闭门造车,能出去好好放松一下也不错。
何况参加这些诗会也不是没有好处,同科举子是天生的人脉,要是以后想要入朝为官; 不仅要依靠荣国府的人脉交情,还得自己会来事。
不然还不如早早的拉倒,再寻其他的出路,不管是去哪个书院教书育人,还是进老老实实进军营子承父业,都比进官场得罪一票人来的好。
不过顾妩让林绪之提前说明了,不管怎么浪都行,但绝对不可以学别的文人骚客那副眠花宿柳的臭毛病。
别说他们虽然从小没有刻意教他们从一而终的观念; 毕竟这是在古代; 强制要求绝对不可行,还不如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本身都有这种观念。
可在成婚前; 绝对不能有这方面的事,现在一时好奇乱来了,不光因为他们年龄小,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都还不成熟。
就是让顾妩林绪之来看,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和和美美的家庭,现在浪惯了,以后还怎么收心?
这种事除了虚荣心跟刺激感,可没有任何好处。
贾瑚/贾珠不妨父亲/大伯就这么义正言辞地提了这种要求,两人对视一眼就都脸红红的答应了。
毕竟贾瑚知道父亲的深意,他自小就没少听父亲年轻时很荒唐,跟母亲的关系一度都僵着。
要不是后来自己落水,母亲难产,差点一尸两命他才醒悟过来,怕母亲现在还整日的以泪洗面。
父母亲闹得特别凶的时候他已经懵懵懂懂记事了,到现在一想起那时候都还心有余悸。
那时候他最深的印象就是每日都能闻着浓浓的药味和母亲抚着肚子时不时地掉泪的形象。
说句大不孝的话,他甚至都有些感激自己忽然落了水,因为自那他这才有了个温暖的家,有了笑意盈盈的母亲和坚实可靠的父亲。
既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