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姑娘被顾妩一噎,一脸的不可置信,眼泪瞬间盈满了眼眶,仿佛刚才受了多大的屈辱。
顾妩:“……”
我天,这是天生小白花,还是战斗力真的只有这点?她真正难听的话压根还没出口呢!
闷头苦干的林绪之见顾妩被人噎住了,站起来就怼:“对啊同学,你把课本借走了,那我们两口子喝西北风啊?”
再穷去新华书店买本《数理化丛书》的钱总有吧?就算没有,不是还长着一双手吗?
“自己找人去抄好不好?别光想着空手套白狼了,大年三十的借蒸笼,谁都想蒸点馒头好过年的!”
年纪轻轻的,不长脑子,光学会碰瓷了。
这世上哪有想得到不付出的道理呢?他这么英明神武的,想让老丈人把媳妇嫁给自己,还得一个劲的上门干活,让人看上自己呢!
还哭,嘿,我这暴脾气,你要再不走,老子让你哭个够好不好?
最终那姑娘被林绪之怼的捂着脸从顾家哭着跑出去了。
至此,看不起顾妩这个农村人,想上门借课本并提醒她好日子过到头的女同学们,算是彻底消停了。
毕竟谁也没那个勇气,上门被林绪之亲口怼一顿。
他这人平常笑嘻嘻的,啥忙都会帮忙,但一旦扯到顾五的事上,他就跟疯了一样,逮谁咬谁。
本来大家以为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来,这两人绝对也得分。
因为高考都要恢复了,就代表着知青们有了大规模回城的途径了。
虽然能通过高考离开的是少数,但这趋势,明显就是打开了知青回城的第一道口子。
他们就不信林绪之真的不想回京都。
但他不管是想通过高考回去,还是再找机会回城,跟顾五分开都是必然的。
不说他的家世家里人绝对不会同意他娶一个村姑回去,就是国家政策,也绝对不会支持知青拖家带口的回去。
没看那么多都结婚领证的知青宁肯离婚都要走嘛?
更别说林绪之顾妩这种连婚都没结的。
这要是以前名额少的时候,林绪之的户口在顾家,或许他们闹一闹他就走不了了。
但现在明显就是大规模回城的趋势,别说户口迁到顾家,就是领了证也挡不住他走。
所以才有自认为他们已经感情破裂,跑出来追求自己爱情的姑娘。
谁知道林绪之这人是个天生反骨,一点也get不到人姑娘的一片芳心不说,反而一通乱怼,把人怼哭了。
只能说什么锅配什么盖,顾五这种爱好动手的野蛮人,怎么会喜欢真斯文人。
————————————
两人办婚礼的时候,满宁远的乡亲都挺震动的,毕竟这时候的知青,只有一门心思往回跑的,哪有主动给自己揽事的人。
顾庆海这两口子还真是好命,以前大家看着他们两一辈子也没个生儿子的命,但谁知道人家能遇上这么个女婿呢?
时也命也!
等大家热闹过后,各地的“高考冲刺班”能开的都开了。
别说知青们了,连各处的老师、工人、复员的军人甚至干部……闻讯都一起上起了夜校,想着考个大学拼一把。
……
两人结了婚后,顾庆海两口子算是彻底对林绪之放了心。
其实乡里乡亲的,有不少人劝顾庆海,让他放聪明点,别让自家的女儿女婿去考试了。
也不是他们起坏心——毕竟林绪之也是京城里当官家庭里出来的,他这娃是个好孩子,不是忘恩负义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人家家里也乐意自家儿子娶一个农村闺女回去。
这要是一辈子待在宁远,那天高皇帝远的,他们父子感情也一般,想管也管不着。
但一旦人通过考试回去了,那边再使坏,吃亏的还不是自家姑娘?
与其这样,还不如安安分分的在这边待着。
顾庆海刚开始倒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但被李秀英给血腥镇压了。
她本来就对顾妩放弃了工农兵大学满心不愿意,现在好不容易又有了机会,让闺女女婿一起上大学,当人上人,她哪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所以高考报名开始的时候,两孩子还没动呢!
她就先激动上了,偷了户口本就塞给顾妩,让她把该带的手续带全了,赶紧去报名。
第260章 七十年代奋斗生活30
顾妩被她这一手弄得有些囧囧有神; 但因为涉及到恢复高考; 她只能装作啥也不知道; 偷偷跟林绪之一起报了名; 然后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说实在的,这时候的课本与后世比起来; 那是又红又专又简单。
但这次考试却并不简单。
在这之前整整十年里; 国家招收人才的方式都是根据推荐审核。
所以数以千万计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就直接断了前途。
不说别的,单说知青这一群体; 到今年为止,十几年里积了差不多两千万人有余。
当然,这里头除了高中生,也有初中毕业后就上山下乡的。
在这个知识被严重轻视的年代; 这部分人的学业基本上已经彻底荒废了——能自己在插队途中自学完高中课程的,那是少之又少。
就算能在这种大形式下,一直不放弃的,自学的水平也很有限。
而其他知青里,也不乏已经组建了家庭后,彻底放弃再次求学的人。
所以这次政策一出,报名参考的加上工人、复员军人、老三届高中学生、知青、机关单位……报名的也不过五百七十多万人。
听着不多,但因为刚拨·乱·反·正; 办学条件也有限; 国家能录取的大学生,其实连这数字的零头都够不上——加上大专,总共才录取二十七万人!
滋; 算一算连百分之五的录取率都不到,后世考个C9,难度也不过如此了。
别看顾妩以前也是能上京大的高材生,但在这场考试里,那才真叫一个万人争过独木桥。
并且因为这年代政令朝令夕改的特殊性,这次上头说恢复高考了,但下次还有没有机会可不一定呢。
所以但凡报了名的人,基本都放下了手头的一切事情,废寝忘食的开始了学习。
没办法,后世的高考虽然也是争前途,但考不好还有好歹再来一次的机会,而这次高考,却真的跟争命一样,十年磨一剑,才得来的机会,能不拼命吗?
顾妩虽然知道与这次高考时隔仅仅半年,就又有一次夏季高考,但她却不准备再试一次。
一来这时候g省这边农村,对女孩子读书考大学颇有微词,认为是不务正业,不安分的还不少。
光她这次报名后,就有不少乡亲在背后嘀嘀咕咕,认为结婚以前,李秀英让她读书就已经够出格了。
可没嫁的闺女,人父母爱咋样咋样,别人也说不着。
但眼下她都成家了,不晓得好好的伺候自家男人,让他好好奔前程,以后她这个当老婆的也能沾光过好日子。
她却自己跟着跳弹上了,着实不像话。
为此有不少人找顾庆海,让他管管自家婆娘,别跟着闺女瞎胡闹,把好好一个家闹散了。
因为顾小六的事许久没露面的顾二叔也来了一趟,他倒没多说,只掏了一小沓大团结出来:
“你别听旁人胡说,小五学习好,人又机灵,哪能因为是个女娃就不考了?爹有娘有还不如自个有呢,更何况只是一个招女婿?你可别愚。”
他那个女婿要是个有良心的,考上了说不定还能带着小五一起出去闯一闯。
但自古没有平等的地位撑着的鸳鸯,向来长久不了。
要是他是个没良心,那更可怕,自家侄子掏心掏肺的把人供出去了,他跑了可咋办?
到时候说风凉话的这帮人,保准跑的比谁都快。
自己是自私点,从来总是先想着自己家,又放任婆娘乱来,才伤了两家的情分。
但侄子怎么也是自己从老家里带出来的。
现在虽然分家了,但打断骨头连着筋呢。
顾庆海如今也是四五十的人了,连个传宗接代的人也找不到,才不得已招了个倒插门女婿回来。
这时候要是听别人胡扯耽误了小五的前程,那可了不得。
不管是当叔叔的看不过去提醒一句,还是怕他家真自此败落了缠上自家,这个话他还是要说一声的。
免得以后顾庆海真被逼急了,再想起自家婆娘前些年干的蠢事来。
自家好不容易在晚年有子有女了,这好日子刚开始过,可不能为这个再出了岔子。
不亲近就不亲近吧,大家都过的好才最保险。
顾二叔一走,本来就没打算让不让自家闺女高考的顾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