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建的房子可是水泥砖搭的,比之一两年就要抹一次的泥墙房要好多了。更不要提,据说户部的人说,最近他们天天加班加点在登记京城各地的地价房价呢,据说拆迁有补助哒。
  …………………………
  八月,第一批拆迁计划已经列出来了,就按照京城试修的第一条水泥路沿路开始,将这条路延伸,北至城门,南到朱雀大街,拉成直线,将道路两边的房屋往后迁六尺,两边各迁六尺,道路便宽了十二尺。
  张榜公告之后,户部的小吏们开始挨家挨户讲解拆迁政策了。
  这也是为了避免因为有些人家不识字,曲解公文的意思给拆迁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讲,是讲得很清楚了。
  这条南北通达的路,是免费修的。不仅如此,官府还将并且免费帮沿街退让六尺的人家修建一栋三层小屋,但是其中一楼是归朝廷使用十年,十年后归还于房主,二楼、三楼才是沿街人家居住的住所,这样算来,即便退让了六尺,可是得到的居住面积是远远大于从前一层时候的;
  当然,也有人觉得自己这样是吃亏了,本来好好儿的沿街铺面,这么一拆迁,十年之内,铺子都不是自己的了,即便得了小楼的二三层,也只能住人而已,哪怕典出去与别人住,比之前做买卖或者收店租的时候是收益骤减,对于这种人,朝廷也有另一个选择,给予一定的银钱补助,等于说此人将宅基地和房子卖给了朝廷,朝廷另给他批一块同等价值的宅基地——再买了地之后要造房子的事情,自然也是他本人掏钱了。
  不巧了,这一回,武家还是赶上了头一遭。
  事关房子,从古至今都是大事,这天,白天送走来讲解公文的小吏,晚上,武家一大家子就聚在一起,就此事讨论讨论。
  白天小吏来的时候,武家只有两位老人家和武三师傅的娘子、小女儿在,不过武家阿奶是个有成算的,细细问清楚了政策,又叫武平回家之后,去街面上把公文看了一遍。
  到了吃完晚饭之后,老太太一抹嘴巴,就问大家:“你们怎么看?”
  武家阿爷基本上在家里就是个吉祥物般的存在,家里头小事老婆子做主,大事儿子做主,他……咳咳,是家人坚强的后盾。遂老爷子把目光转向儿子——事关房子,是大事。
  武三师傅斟酌了一下:“我觉得,咱们还是选择退六尺,拿二楼三楼。首先不说这条路拓宽之后,地价只有涨没有跌的;单单是一个第一条水泥路的名头,朝廷就不会让这事儿给搞砸了,所以这条路修完之后,一定会让大家大吃一惊,现在要是搬出去,日后指定是要后悔的。再说,立契让出一楼十年的使用权,下头还有一行小字,本楼户主优先租赁,到时候咱们看看行情,若是使得,再租回来;若是价格高了,也不妨碍,香皂和山货就分到附近杂货铺子去销,大不了就是少赚几个钱么。”
  武家众人点点头。
  武平补充到:“我最近晚上去禁卫军驻地授课的时候瞧见了他们新盖的宿舍楼,全是三层的,每一层都一丈多挑高,干净整洁又大气。而且我听宝二爷说,这房子盖好了,等闲不怕水火。”现在的人家,不久最怕走水么,毕竟家家户户房梁家具都是木质的,天干物燥的秋冬,每年都有人家用火不慎点燃了屋子并且还殃及邻里。
  武安也说:“得了二层三层,三层就让我和哥住,屋子多一倍,日后哥哥嫂子生三个五个孩子也住得开。”
  惹得武平瞪他一眼:“混说什么!”
  众人一听:哎,有道理!房间变多了啊!
  武家阿爷最后开口说:“再说了,咱们在村里还有老房子,日后我和你奶奶还是打算回村里去住的,京城么,留你们这些年轻人呆着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


第271章 
  要说寿昌二年的夏秋; 京城什么事情最万众瞩目; 那非得是拆迁莫属了。
  经过户部小吏拆迁动员之后; 第一条街道拆迁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选择放弃原有房屋,准备拿了银钱去别处购置宅基地建屋子。
  所得的银钱,即是拆迁补偿款; 是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这也是这条街沿街的百姓走得干脆的原因。
  原本按照朝朝廷中争论的一个小核心点,朝廷要修路造房子; 叫百姓搬迁; 按照他们当时购买宅基地的价格和建造房屋所花费的银钱标准给他们几个钱也便是了; 还能节省国库开支——毕竟后头要修的地方可多了。可是京城内的人家; 不少都是先皇初年购的房子,那时候的五十两、八十两或就可置办一个小院了,放到现在,翻了一倍还不止。如是赔偿; 百姓指定是要怨声载道的——不过想来也只敢口头抱怨罢了。
  可是那户部的死抠门再次叫大家大吃一惊。
  死抠门爱钱,甚至于去年今年搞了几场活动; 弄了什么冠名赞助之类的,收了商户一大笔银子; 端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创收的机会。可是对于拆迁补偿款,钱尚书有话说:“要按照如今的物价来定价。和商人赞助怎么能归为一谈呢?”
  商人买东买西、不事生产便能获得丰厚的利润和巨大的财富,普通老百姓能有那能力?钱尚书再怎么抠门的一个人,对这两者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关于拆迁补偿款的量定; 不仅不克扣,还稍微比市面上的行情多出一些,多出的部分便是给百姓短期典屋租赁费用——骤然失去了住所,有些人来不及买宅子或者造宅子,可不是需要租房子一阵子么。
  为了避免层层盘剥,钱尚书还特意叫挑了统一的日子发拆迁补偿,不仅有左右侍郎在,他本人更是全天坐镇,弄得下头负责发钱的小吏打算盘的时候好险没拨错。
  而考虑到补偿款毕竟金额比较大,也是为了百姓安危考虑,给的不是现银子,而是票号,可随时凭借手里的票号和户籍证明去户部下辖的钱庄兑换银钱。
  一番思虑不可谓是不周全了。
  当然,京城的宅基地本来就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要不是户部给他们这一批放弃原有宅基地的人家特批了条子,这些人便是要无处安身或者放弃京城户籍,落户城郊、城外县了。
  由此,倒是有一部分脑子灵光、信息灵通的人,生出钻拆迁规矩空子的念头,他们这些人原本在京城也有房舍,然后拿着地契去与还未办理手续、还未领取拆迁补偿款的人置换,若有差价便当场补足,立马过户。这种做法,在普通老百姓看来简直就是脑子被驴踢了。
  但是选择这么做的,基本都是商人,人家的理由也是十分充分的,置换了宅子之后,等拆迁重建完了,到时候可以优先租了底下的一楼做买卖。再不然,十年后得一个铺子,留给子孙后代也是极好的。
  对于这种情况,户部的人也有些傻眼:这、这、这些人算是盲目信任朝廷吗?
  而那些选择另一方案,不放弃原有宅基地的人家,譬如武家这样子的,却是少数。这些人也可以领取一部分租赁补偿,不过和前头那些人比起来,就少得多了。
  总之,拆迁这件事让整个京城的夏秋沸反盈天,有看好的、有唱衰的、也有投机倒把的。
  钱尚书早早想好了,这也就是第一回,没什么经验,给人钻了空子。又有陛下也说,头一次拆迁,务必要稳,徐徐图之,所以不和这些见了血似的苍蝇计较,若有下一回,再有人想要动歪脑筋,多的是法子整治他们。
  …………………………
  整个街道包括沿街小楼的建造非一朝一夕可达成,就算是工部的工匠在城外大窑十二个时辰不歇地烧制水泥,也需要多个窑齐开,更不要提民夫人手不足等等使得工期进度比预想得要慢得多了。
  阴尚书也不能押着人干活啊,毕竟农忙时期开始了,庄稼地里的事儿才是大事。
  好在,后来贾瑛提议让辅兵出来帮着修路造房子,以便学了技巧日后用水泥构建工事的时候更加熟练。
  这个理由,阴尚书给满分,钱尚书也给满分。
  自寿昌二年起,辅兵们的性质慢慢变了,不再是给正兵做杂货备后勤而已,还开始学习挖壕沟、建堡垒……生生成了工程兵。
  …………………………
  此时,咱们且说回荣国府。
  王氏这把年纪怀了孕,都不用别人说,就晓得现在是天大地大,自己的命最大,前三个月的时候,宝玉请了沈千针给她诊脉之后,确实让她安心了一阵子。
  过了三个月,理论上应该是坐稳胎的时候,她又得知二儿媳黛玉也有了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