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留个饭!那谁,茱萸鸡丁是谁的拿手菜,快叫你媳妇儿安排下去!”贾赦连连点头:留饭好啊,吃吃喝喝感情来得快啊!
浑然忘记了十六最近死了好几个哥哥,虽不用守孝但是也是一身浅月白色的衣裳,哪里会饮酒呢?
贾赦昏了头忘记了,好在贾琏和王熙凤还是智商在线的,准备的是果子露,此为后话。
先说十六来寻宝玉。
进了绮散斋,方一坐下,就两眼发直地叹了一口气。
“殿下这是怎么了?”
“父皇说,要立我为太子……”
【哦,我昨天就知道了。并且京城里绝大部分的人都猜到了……】
宝玉点点头,表示并不意外。
“我……”十六有些迷茫,“我从小就被教了无数遍,我爹是皇帝,我娘是皇后,我哥哥是太子。日后我、我只要会吃喝玩乐,就算闯祸都没关系,只要不造反就可以了。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要成太子了……”
【我也没想过,有一天,我会过得这么憋屈。】
宝玉依旧只是倾听。
“宝玉,你说,我能行吗?”
“殿下,您可以的。”【只是,你还不知道暗卫的具体事宜吧,若是知道了,又会是个什么反应呢?我突然……有点期待。】
…………………………
二月初二,有圣旨出:
诏曰
建立储嗣,崇严国本,所以……当副君临。
朕十六子吴郡王水清,体乾降灵,袭圣生德……温文得於天纵,孝友因於自然……是用册为皇太子。
于三月初六于太庙行册封大典,入主东宫。
…………………………
一时间,京城众人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提异议的人?作死么?
因为齐郡王和肃亲王的事儿,朝中清洗了大批官员,就连阁老都倒了一个——明面儿上说是因病致仕的哦,亲。
上下一盘点活着的皇子,吴郡王仅嫡出这一点就力压群雄,竟然,没有比吴郡王更合适的人选了,倒是叫十六成了名副其实的众望所归。
成为太子自然是不能再回封地了,于是江苏一地原先未尽的事宜还需要人去交接打理,这人选,自然是——长史贾瑛。
二月初,贾瑛离京,却是暗合了许多人的意。无他,论理儿,吴郡王成了太子,那么原本的郡王府长史就该成为东宫属官了,但是陛下偏偏只封了太子,没任命东宫属官,其余太子太傅等等三师三少的职位也还虚悬。
一般人是不太去奢望三师三少,但是东宫属官也可以混一个吧?就连肃亲王妃的娘家人,曹家二房都在使力气,毕竟他家小子曾是太子伴读啊。
想做东宫属官的人比想做郡王府长史的人多得多了,宝玉这样出身的,还真有些不够看。
于是关于宝玉是个白身却被破格提拔任用的事情到底合不合规矩,又被人翻了出来。
前吴郡王,现新鲜出炉的太子殿下在吴郡王府兜圈圈:“净是些打如意算盘的,打量我不知道呢?把宝玉弄下去,给他们家小子腾位子?小爷我还就只认宝玉了!”
太子妃抱着肚子说:“这事儿您说了不算,得看父皇的意思。”
“父皇那里说自有安排,我也没弄明白到底是个啥安排!宝玉偏偏又去江苏了,我可不希望等他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撸了官职,那样我……我……我无颜面见他!”
第119章
十六还是没忍住 ; 涎着脸去和老皇帝打听东宫属官到底要怎么弄。
老皇帝指着对着有一人多高的折子说:“想知道?先帮朕把这一叠的折子念完、批复完了再说。”
眼见那堆得小山似的折子,十六顿时就苦了脸; 但是他并未有二话,而是老老实实地坐下了:就算再贪玩不懂事; 也知道这是父皇在教自己怎么上手政务,现在要是偷懒不学,未免叫父皇担心失望了。
于是他老老实实地一边念; 一边等父皇批复。
好歹如今十六也算是看多了猪跑,这么些日子下来,已经掌握了从冗长的折子撇去那些花哨而无用的词; 直找重点——当然,蔡大人、卫大人两位阁老贴在折子外的条子也是令十六能很快抓住折子精髓的原因之一。
想当初,十六初次读折子的时候; 傻不愣登、一字不漏地读完; 他真心不能看明白这奏折上四六体洋洋洒洒一千多字居然是上报倒春寒伤了田产要求朝廷给予减税的!
【摔!看上去明明就是全篇歌颂陛下万寿无疆啊; 这些人就不能好好说话么,浪费笔墨……】
当时十六还纳闷呢; 怎么蔡阁老贴在这份折子上的条子写着:“此地税赋已连减三年; 请圣察。”
然后十六才在歌功颂德的最后找到一行:“悯农之苦; 春寒伤田,如蒙圣恩; 顿首千百。”
凸!十六悄悄地比了一下中指,这是宝玉那儿传出来的,说表示鄙视的意思。
叫十六看; 还是军中将领发来的折子言简意赅多了,也亏得奏折不能由别人代笔,不然军中的文书大约写出来也是啰里啰嗦的——虽然,大部分将领都只一个意思:要/军/费。
更有趣者,也许是被人嘲笑过没文化,想要给自己正名的,奏折前头还是骈文呢,写到四句十六字,转头就直奔主题:陛下,俺们这里要/军/费。
也真难为那些直肠子了,混迹官场多年,终究是学会了一点‘文雅’和‘迂回’。
话说回来,因为连续十多天的经验,十六总算是能看出折子中的一二门道了,这一人多高的折子看着数量多,实际折子的封皮厚实,就超过了奏折本身的厚度;还得算上素纸蓬松,压紧实了又要去掉一半的高度。
一人多高的奏折实际也就五六十本。
十六花了一个多时辰给老皇帝念完,并将他父皇口述的内容写在折子上,终于是松了一口气:当皇帝也不是轻松的事情啊,每天的折子实在是太多了!
“行了,再帮朕把这些发出去吧。”老皇帝看着小儿子拿起茶盏咕嘟咕嘟一气儿喝完的样子就好笑,这才多少折子,就把他累成这个样子,从前的大儿子,倒是恨不得自己多分派一点差事过去……想起大儿子,就不由得想起枉死的修远。老皇帝顿时觉得许氏在天牢就那么自尽,真是便宜她了。顿时又膈应起来,同床数十年,竟然不知对方是美人蛇!亏得当初自己还因为那贱人怀着小十五的时候动了胎气而疑了婉婉,闹得和婉婉离心,小十六也早产……
老皇帝越想越是不高兴,脸色也暗下来。
“好的,父皇。”小十六却没发现他父皇急转而下的心情,打算喊人来挑折子,刚走出两步又折返了:不对啊,我这什么事儿都没说就被打发走了?
见到小儿子回身,老皇帝无甚兴致地摆摆手:“我知道你想说什么,贾瑛于你有恩,可是当年朕也赏赐过他了,后来更是破格提拔他做了你的长史,也没辱没了他。又有上元节前的事,你觉得他又救了你和朕是不是?”
十六点点头。
“忠君爱国乃是臣子的本分,可酌情赏赐。下位者救上位者是天经地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纲常,你实则不应该太倚重一人。罢了,你若是实在觉得他得用,端午后朕打算开武举,倒是可以让他来一试。”
十六一听,虽不赞同父皇前半句的说法,但是后半句这要开武举的事儿还是令他精神一振:武举啊!凭宝玉的身手,拿个武状元应该不在话下吧?哈哈哈,到时候我看谁还叽叽歪歪说宝玉是白身,是靠关系才能当官的!
“父皇,我这就叫人来把折子分发下去!”得了定心丸的十六足下生风地走了。
老皇帝无奈摇摇头:“这个小十六,还是一副没长大的样子!”
平安凑了一句:“太子殿下毕竟还年轻么。”实则心里想的是:肃亲王从前倒是老成持重了几十年,可是您对他就是不如对当今的太子殿下这么亲昵,可见十六皇子是天生的招人喜爱。
目送小儿子屁颠颠地走了,老皇帝就知道,小十六并没有把他说的话听进去多少。好在,目前贾瑛看着还是个识时务的。
【罢了罢了,小十六从小就不是被当做储君培养的,从前朕和婉婉太过宠爱他了,倒是把他的性子养的有些天真,一时间有点不适应朝堂事也是难免,就盼望我这身子骨争点气,再坚持几年,多教教小十六一些为君之道吧。】
…………………………
那么,名义上是去江苏做交接、收拾吴郡王府等等事宜,实际上是去接受暗卫试炼的宝玉又如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