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有个儿子,玉儿毕竟是姑娘家,总是要出嫁的。儿子终归也没得个兄弟帮衬。”说完停了一下又道:“我就想着先过去瞧瞧,要是还好,就给族里建个学堂。那两支人口也不茂盛,能帮衬着就帮衬些,将来说不得儿子还有个臂助。”贾敏听后虽心中不以为然却也点头应了。
黛玉过来上房的时候林如海和贾敏都已经等着了,黛玉不知道林如海的打算和决定,脸上便带着显而易见的不愉,似乎还是赌气似的也不瞧林如海,只行了礼,便偎在贾敏身边儿,也不说话,贾敏并未多想,以为是这段日子累了,没休息好,便叫人摆了饭,林如海却知道女儿在闹情绪,却也不解释,只笑了笑一家子便过去花厅吃饭。
黛玉因着昨日没有说动林如海有些负气,也不如往常那般给贾敏盛粥,给林如海布菜,只拿了筷子在自己碗理挑来挑去的,并不怎么吃,贾敏见黛玉吃饭都没精打采的便问道:“玉儿可是那里不舒服?”黛玉不答,贾敏就对林如海道:“要不,先请个郎中过来瞧瞧?”林如海叹了口气也不应答贾敏,对着黛玉道:“还不好好吃饭,一会儿去族里可就不带你去了。”一听这话,黛玉立即两眼放光的看着林如海,问道:“爹爹是说去族里吗?”林如海听了笑道:“是,去族里,族里在城外过去也要些时辰,玉儿再不好好吃饭,可就要赶不上了哦。”说完好笑的看着两眼放光不住点头的黛玉。贾敏虽觉得有些奇怪,但是黛玉看上去精神好了许多便也不再多想。黛玉像是突然恢复了活力似得,又是给贾敏夹这个,又是给林如海夹那个,夫妻俩都是无奈的摇摇头便不再说什么。
黛玉很快就吃完了饭,催着林如海快快出发,林如海今儿原本定了要去上峰家中拜年,也递过帖子,便也不敢再耽搁。
族里人口不多,也就十来户人家,看来林氏一族子嗣都很单薄,并不仅仅林如海这一支如此。看到林如海他们的到来族里人大多是惊讶的,又由于众人都是白身,林如海却有官职在身,便请了族里老祖宗,林如海的哪位从叔祖父出来。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的年纪,被两个孙子搀扶着颤颤巍巍的走了出来。
林如海小时候是见过这位从叔祖父的,那时候祖父年年都要让人往族里送财物,或是买祭田修祖屋,族里也年年给家里送土仪。大多是这位从叔祖父操持着的。而且自己年幼时还在这位从叔祖肩头上坐过。见老人家如今白发白眉白须,虽看着还精神,但眼里已经有了一丝浑浊。林如海不由得感叹着站起身,然后恭恭敬敬的给老人家跪下磕了一个头:“从侄孙林海,拜见从叔祖。”老人家睁大了眼看着跪在自己跟前的这个年近半百的男子,使劲儿想了很久,才道:“你可是修远大哥的孙子?小海子?”听了老人的话,林如海竟有一瞬间觉得酸涩难耐,多少年没有人再提起过自己的祖父林修远了?又有多少年没有人在唤自己小海子?想起儿时,从叔祖父每次到家里来都会给自己带些市面上的小玩意儿,心中温暖一片。便哽咽道:“是,叔祖,是小海子来看您了。”说着有叫了贾敏并黛玉两人过来,指着贾敏介绍道:“这是小海子的媳妇儿,贾氏。”然后又指着黛玉道:“这是小海子的女儿,乳名黛玉。”两人亦是规规矩矩的给老人家磕了一个头,老人家方笑道:“好,好啊!快起来我瞧瞧。”说完转过头看着林如海道:“小子呢?怎地没把小子也带来?”一句话,贾敏便是心中一紧,林如海心中也是酸酸涩涩的道:“去岁里,病了,没留住。”说完便低着头也不说话了。老人家一听这话,眼睛仿佛都锐利了几分道:“怎地回事儿?你家里情况我知道,不会没人看顾,怎地就没了?!”说这话语气极重,也不看黛玉和贾敏了,脸上满是严肃的盯着林如海道:“修远大哥不能没了传承!”说完便狠狠地瞪了贾敏一眼,贾敏心中委屈苦涩却也说不出,黛玉自是看在眼里,不由得握紧了贾敏的手,贾敏感觉到来自黛玉的安慰与支持,心中方好些。林如海亦是嘴里发苦,却低着头不再说什么。这时候老人家的儿子走了出来,亲自扶着老人家道:“孩子没了小海心里也不好受,父亲就别再说了,大过年的,先家去吧。”说完给两个子侄使了眼色,老人家也没再说什么,点了点头指着自己的儿子对林如海道:“这是我的长子,你涛大伯,你幼时见过,还抱过你呢。”见林如海与林涛见完礼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先走了一步。
见老人家先走了,老人家的孙子才走上来给贾敏躬身作揖道:“堂嫂子好,人老了说话不中听堂嫂子别介意。”贾敏点点头蹲了蹲身子算是回了礼,黛玉很乖巧的不用人介绍就行礼道:“堂叔叔好!”声音脆脆的很是好听。那男子笑着回了好,便走到林如海身边儿道:“海大哥多年没有家来,先家去,有什么话坐下来说吧。”林如海也只得点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叹了口气跟着他一道走了。
贾敏和黛玉自是被带到后院去拜见那些女性族人,林如海自己却是去了正堂。正堂上人不多只有二十来人,却是林氏男性族人具已到场,林如海见此不免有些唏嘘林家落败与子嗣不丰不无关系。林如海先与叔伯辈行了礼,又受了小辈的礼方与众人坐下。
族中众人大多亦是明白人,与林如海家已出五服且多年不曾走动,今日到访必有缘故,但见老祖宗不曾开口众人亦不提及,只说些日常,这却也正是林如海所希望知道的,于是便逐一问了在场的小子们读书学习之事,林家书香门第,族中除林如海这一支虽未有人出仕,但多百年积累也是不可小觑,日子过得虽不是大富大贵亦是不差,故族中弟子均有读书,林如海听后很是满意,便又问起如何求学,得知不过是父父子子耕读传家,很是感叹。遂起身对着从叔祖躬身一拜道:“如海知道今日到访很是唐突,叔祖与众叔伯兄弟心中亦是诸多猜想,如海也不转弯抹角,我虽与众叔伯兄弟出了五服,但如海仍然姓林,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且我林氏一族子弟稀少,原该相互帮衬。且族中子弟多是好学上进之人,如海便想在族中建一学堂,延请名师教导族中子弟,将来无论出仕还是传家,亦无不可。不知叔祖意下如何。”说完也不起身。
堂上众人听了林如海的话均是满眼惊讶,唯有老人家坐在堂上双眼含泪,看着林如海连说三个好!似太激动竟有些缓不过气来,儿孙自是上前扶胸递水,好一阵忙活才算顺畅。见林如海仍躬身而立,便让孙子将之扶起方道:“好一个一笔写不出两个林字啊!族中众人亦要以此为念!”歇了口气又道:“小海子欲在族中建立学堂以教导子弟,这是好事儿,我没有不应的道理。”
见老祖宗应了,堂上的少年郎具是雀跃不已,就是那些中年人也是满脸含笑。林如海又说道:“也不一定非得族中子弟,就是亲戚故旧,左右乡邻凡家中勤学上进的孩子,不论贫富均可上学。若是贫寒子弟束脩全免,成绩优异者给以补贴。”
老人家听林如海如此说,眼中更是满意,堂上众人也是钦佩不已。
不等众人多想林如海便话锋一转道:“然我每三个月将抽查学业,即便我不能亲身前来也会遣人过来抽查,若有皮籁者,或作风不正者,均要赶出学堂,永不再教。若是学得好的,亦可推荐去桃坞书院,或将来咱自家书院办大了也未可知。”说完两眼直直的看着从叔祖。却见从叔祖眼中的满意已不满脸庞,一颗心方着地。
堂上众人亦没有不应者,林如海也不废话拿出三千两的银票道:“这些先给找块地,盖上房舍,不求雅致,但求敞亮干净。”说完便将银票递于了林涛,林涛一看三张千两一张的银票,忙拒道:“可用不了这些!地是族里自己的,我想着你既有如此想法不若将祠堂旁边儿的屋子收拾出来,便尽够尽够的了。咱族里人口少,亲戚故旧也不多,就算是乡邻家的孩子都来,再在后边儿扩两间屋子就够了。”
林如海听了心中一暖,现如今到手的银子还往外拒的可不多了,且看其神情很是恳切认真,不像是假意推脱,也不接银票只道:“只管将学堂建的宽敞亮堂,材料用得好些,这些先用着往后每年我拿出三千两用作书院修葺房舍,购置书卷。等学院建成孩子们入学了,依着贫寒子弟的多寡我在送了补贴过来。”说完又从管家林忠手里接过一万二千两银票递了过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