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蜈蚣心中一凛:“大姐你要赚外快?”
她不置可否:“狡兔三窟,眼下店里所有产业,都是在小乙哥名下的,万一他出点什么事,或是被山寨里调去别处,咱们如何周旋?再说……”
嘻嘻一笑:“再说,你在你们盗门里升官发财,我可也没管过吧?”
董蜈蚣缩头:“瞒不过大姐。”
潘小园跟他冷笑一声。瞒得过就怪了。瞧他这身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夜行衣都备了两套了,上好的无声小羊羔皮靴,难不成都是规规矩矩拿工钱买的?
这事就限定在两人之间,算是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潘小园格外嘱咐一句:“别告诉燕青。”
倒不是她信不过燕青人品,却是怕他多心多想。不过燕青就算知道,也多半不会反对她这个决定。
到了牙行,跟人家直接说,指定要州桥夜市里的一个临街铺位。这单子挂了大半年了,感兴趣的寥寥——寻常摊贩没这个购买力,有钱人又看不上这块蚊子腿上的肉——掌柜的当即精神抖擞,赶紧叫小厮来带人去看铺子。
潘小园连说不用不用。小王茶汤已经到那个铺位去踅摸过三五次了,描述得十分逼真。
唯一的要求:“价格上,能不能再便宜些?”
那掌柜的一愣,还没想好用哪种理由来拒绝,这边小王老王被她邀请,赶过来了,搬出岳家的亲戚的关系,你一言我一语的帮着砍价。
人情社会,大家对于自己熟人,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信任;熟人的熟人,还是多少给点面子的;熟人的亲家的熟人……
怎么也得象征性的优惠一下吧!
潘小园自己没动嘴皮子,靠着小王老王董蜈蚣,再加上这铺子本身少有人问津,最终价格讲到了三百八十贯,一次付清。
那掌柜的问:“敢问娘子是为何人交易?”
一句话说完,却是看着她身边的董蜈蚣。
潘小园犹豫片刻,清清嗓子:“是奴家自己要买。”
那掌柜的愣了。绝少听说女人家要独自买房买铺的,就算是自己投资,一般也是写个男性亲属的名字。否则,这么大额交易,她丈夫没意见?她兄弟没意见?
就算她家男人没意见,她自己大包大揽,家里男人面子往哪搁?更别提,以后要是有什么转让交割,她还得继续抛头露面,不怕麻烦?不怕被人骗?
潘小园轻声但坚定地重复一句:“就写奴家的名儿……嗯,姓潘。人家夫人太太能出三百多贯买个钗儿,奴家出三百多贯买张小棚子,老板又担心什么?”
董蜈蚣跟着在旁边帮腔:“俺家娘子,当初是县城里首富!……”
这年头,女人家除了嫁妆,基本上没有什么合法的巨额财产的来源。要独立置办大额产业,确实比较麻烦,手续上也繁复不少。
好在并非完全禁止女人买房买铺。潘小园已经有了合法的身份证件,再加上“孙巧手点心铺”那次的合作愉快,算是加了不少信誉分,那掌柜的也只好硬着头皮给办了。
而潘小园自己,眼看着买个铺子都如此不顺,不得不考虑起来,以后自己若是真的发家致富,要做到“名下产业无数”,怕是没那么容易。但凡有谁起疑心,来个“顺藤摸瓜”,查出她真实身份来,可有点难办。
先不多想。董蜈蚣再次提醒她:“大姐,你手头到底有多少钱?别不够……”
知道她的大部分积蓄已经贡献给了风门,剩下的让她不知周济了哪个“弟弟”,这会子基本上算是个无产阶级。
潘小园看他一眼,直接摸出几块金子,排在柜台上。
“掌柜的,给称一下。”
董蜈蚣直接傻了。大姐怀里藏着聚宝盆不成?
当然不是她自己的金子。武松从大名府分来的“民脂民膏”,其中的金子,让她找人随便熔了下,眼下已经看不出“公款”的形状。
那掌柜的见客户出手阔绰,也管不得顾虑她女人买房置地了,赶紧叫人取天平来。
潘小园怀揣州桥黄金地段商铺地契,信步走出牙行。忍不住偷偷的笑。
拿未婚夫的积蓄全款买房置地,还是只写她一个人名字,自己送自己一个大写的“渣”字。
宋代流行厚嫁,嫁妆一般比彩礼还要丰厚,直接导致男女初婚年龄升高(女大约18岁,男的二三十)。嫁妆高低直接决定在夫家的地位。比如范仲淹曾规定,族中男女嫁娶,彩礼规格20贯,嫁妆规格30贯;苏轼曾经资助一个女性亲属200贯出嫁;秦桧老婆王氏出身名门(和李清照是姑表姐妹,但两家十分疏远基本上不往来),当年的嫁妆是二十万贯(!!)后来秦桧被金国人捉走,“逃”回宋境时想把老婆甩掉,王氏直接发飙,说老娘当年嫁妆二十万贯!秦桧没脾气。
第184章 1。9
王茶汤老汉家里娶媳妇,点心铺上上下下都接到了邀约。潘小园派了两个代表前去贺喜,包了一千钱大红包,挑了一担子点心,也算是风风光光地给自己的店铺打了次广告。
再过几日,小王茶汤的州桥夜市摊儿顺利开业了。本本分分夫妻店,左边卖茶汤,右边卖豆腐花。潘小园抽空去光顾了下——主要是好奇那个会做豆腐花儿的小媳妇。
这会子人见着了,围个旧围裳,眉淡眼小,相貌平平,人却泼辣利索,手底下的豆腐花儿看起来也是多年功力。尝一碗,赞不绝口:“娘子家里若是还有会做豆腐花儿的兄弟,不妨让他们来我店里帮厨,待遇从优。”
豆腐花娘子知道她是点心铺管事的,也不羞怯,爽快一笑:“可惜我弟弟才十岁,等他长大了,定然给娘子送过去——还要多谢娘子照顾我公爹,这碗豆腐花算我们两口子请的,娘子别破费。”
潘小园笑嘻嘻谢了:“对了,那个‘东京茶汤王’的牌儿,这里也可以挂一个,算是分号嘛,肯定会有慕名而来的。”
小王茶汤在后面灶台上忙来忙去,见了她,脸一红,腼腼腆腆笑一笑。
潘小园“赞助”夜市摊儿,给他们减免租金的事儿,亲家自然也知道,挺高兴,还连夸小王老王会办事,有人脉。
小王茶汤摊位的租金,潘小园让他月底定期送到牙行去,等自己来取。毕竟这事要做得低调,不能成天坐在属于梁山的点心铺里,收着属于自己的租子吧。
自此,每个月多了五贯属于自己的纯收入。再加上低价买到的州桥夜市的黄金摊位,算是跟王茶汤一家子双赢。
“地契”收好,跟武松那点剩余的积蓄放一块儿,同时锁在小盒子里,想想回头怎么跟他解释。
戴宗负着他的招牌大青背囊,又一次莅临了孙巧手点心铺,带来了老大们的新指示:第一,在不暴露暗桩的前提下,东京的生意可以适当扩大规模,积累金钱和产业,免得梁山每次派人来京行动,都得随身携带巨额现金,道上徒增风险。第二,梁山规矩,久驻在外的兄弟们,也得定期派人回山“述职”,重温替天行道的思想纲领,以免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腐化了。
潘小园和燕青赶紧点头答应,心里同时闪过几个念头:第一,这是看点心铺经营有方,迅速提高了对他们的期望值;第二,梁山很可能会派其他人来东京办事,需要更多更安全的落脚之处。否则,光一个轻功卓绝的戴宗,就算满身挂着黄金,奔波在路上,黑道白道的兄弟们也未必追得上他。
戴宗察言观色,一张中庸面孔上,一丝微微的坏笑。
“还有一件事,好教嫂子得知,武松大哥这次,本来是打算跟兄弟一起来的……”
潘小园冷不丁被他将一军,没机会搭建厚脸皮,耳根子一热,脸蛋迅速晕红起来,还不好瞪他,面孔转到一旁去。
本来武松答应得好好的,下次定会再来,跟她一起解决西门庆。听说梁山又有人前来接头,她高兴得几乎一夜没睡。
武松留在店里的些许杂物,让她用心给整理出来;上好的银瓶酒早就备了三五斗;他送来做“聘礼”的玩具小木刀,让她抓在手里睡了一觉;更别提,他喜欢的那件“点朱砂”,老早就拿出来洗干净,红着脸,叠枕头底下。
谁知来的只是戴宗一个。她一颗心提起来又掉下去,只得迅速调整到公事状态。
眼下秘密会议即将结束,该说的正事说完了,该汇报的情况讲完了,想必是失望之情终于流露一二,让戴宗见了,这才出言解释。
“你们和明教的来往,梁山这边也在跟进。宋大哥决定派人,直接去江南清溪帮源洞送信拜山头,算是试探,也算是示好。武松大哥是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