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诿鞒德碇С终再ィ馐嵌送踝畲蟮挠攀啤
最后,就只剩下诸葛正我的书信了。诸葛安人习惯性曲起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不语。诸葛安人不愿再次翻看,每看一次就会伤怀一次。同样是兄弟,他与诸葛正我的关系,比不上严立德和苏少英,更别说薛逊和薛越。也许是自己不适合做一个弟弟,他太独、太有主意、心中藏的事情太多。
诸葛正我是个好人,是个天才,他是武林之贤,皇上之友,文林之仙,侠道之师,这样经天纬地的人物,成了他的兄长,理当是欢欣鼓舞的事情,奈何诸葛安人只是一个枭雄,且今生野望巨大。即便作为严立德的上辈子,他收到了众多追捧,可他依旧不是“忠臣良将”,功勋和忠诚都是他的踏脚石。诸葛安人心中对皇权依旧是蔑视的,可以说随着转世越来越久,他对皇权的印象越加淡漠,心中的野心犹如野草疯长。
诸葛安人反手扣下书信,长叹一声,终究还是没有看,把书信收拢,重新放如暗格木匣。
诸葛安人正在沉思,下属却来报:“大帅,追命求见。”
追命?诸葛安人一惊,他怎么来了?难道大哥……不,不,不,他那么厉害怎么可能出事。
诸葛安人飞速让追命进来,追命一身灰袍,风尘仆仆而来,“小师叔……”
“哎,哎,打住,这儿可没有小师叔、大师叔,你要是叫我阿安就坐着,要去找你小师叔就慢走不送啊!”诸葛安人连忙打断,他和诸葛正我早就闹翻了,根本不让追命攀关系。
追命苦笑,他早年在江湖上成名,又带艺拜师,今年三十一岁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像个孩子般天真淳朴,无奈道:“好吧,好吧,阿安。”
追命像跑的气喘吁吁的老狗一样,软瘫在椅子上,辜负他“神腿”的外号,苦笑到:“你和世叔的事情可别扯我,我们四兄弟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你都不叫他师父,干嘛叫我师叔。再说,什么叫你们四兄弟,无情腿不好,铁手是个闷葫芦,冷血太小,我可从来不为难他们。”
“所以就指着我一个人欺负吗?”追命欲哭无泪,他这是招谁惹谁了?这次传信世叔还是派他来,不也是“欺负”自己,所以,这两人不愧是亲兄弟啊!
第116章 诸葛安人世家
“不闹了;说吧,你来我这儿干什么?你可是个大忙人;冷血刚出师就抓张十一、七七头、白发金刀;破了大案;听说你这个师兄也出力颇多啊。”诸葛安人问道。
“你这是骂我无事不登三宝殿呢,我听出来了。”追命摊手,无奈道:“如今汴京风起云涌,世叔怕我沉不住气;打发我出来玩儿。”
“然后就打发到我这儿来了?”诸葛安人翻白眼,这借口找的太不真诚了。诸葛安人闻弦歌而知雅意,挥挥手,让周围侍立的亲兵下去,道:“现在可以说了吧?”
“世叔让我来问问你,可曾与官家回复。”追命严肃道。
回复?看来皇帝给自己写信的事情瞒不住人,连“逍遥江湖”的诸葛正我都知道了;那他手中其他几位王爷的信;包括宰相章惇的信估计都瞒不住了。诸葛正我问的好;不问自己的意见;只问回复没有。
“回复又如何;未回复又如何?他又想指使我不成?”他若与诸葛正我一条心,怎么会跑到边境吃苦,这些年身上的伤疤一重接一重,旧伤未好,又添新伤,为的不就是取得更多话语权,不听诸葛正我的吗?
“唉,你说你,世叔不过是关心而已,怎么就成指使了?我才入自在门五年,可也深深感佩世叔为人,你是世叔一手教养长大的,说声长兄如父不为过,怎么……唉,阿安,这几年中秋、除夕,桌子上总是有第六副碗筷,世叔总说是拿多了,我们师兄弟也只能装看不见,你每年不回家,世叔背着我们更是申请落寞,他总是关心你的!”
“好了,别罗里吧嗦的,我怎么不知道鼎鼎大名的神腿追命居然是个婆婆嘴,他让你来干什么,直说就是。”
“黑海,世叔说你这些年远在边关,对汴京的消息难免滞后,依他浅见,还是……比较稳妥。”追命伸出两个手指比划了一下,在诸葛安人的地盘都如此谨慎,不敢落人口实。
“嗤……”行二,说的是端王赵佶吗?宋徽宗的大名谁人不知,他和李师师的艳情绯闻,他的瘦金体,还有靖康之耻就在二十七年之后,赵佶?昏君!诸葛安人对诸葛正我的判断嗤之以鼻,“回去告诉他,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若是不信,再想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看蔡京、童贯,就知道与他们交好的端王是什么人了。”
“阿安?”追命不安唤道,他是江湖人,快意恩仇、刀口舔血,朝政上那些弯弯绕他根本不清楚,也不想参与。追命心想:作为八十万禁军总教头,又深受官家信任,世叔已经深陷其中,不可能置身事外。还有阿安,是朋友,更是兄弟,镇北军统帅的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坐的,他没办法眼睁睁看着他们卷入旋涡。
“追命,我听说你好酒成痴,为赢得佳酿“醉云罗”,不眠不休追踪“岭南双盗”十二昼夜,直到对方的马力竭而亡,才抢到酒。你这般爱酒,就好好喝酒吧,肮脏的朝堂只会毁了你这一身正气。”诸葛安人轻声道,他的兄长,还有无情、铁手、追命、冷血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人,他们一身正气,他们忧国忧民,他们有情有义,可诸葛安人却与他们分道扬镳,不是他们不好,是自己早就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就像追命,当初名义上是为了赢得美酒“醉云罗”,可他实际想抓的是岭南双盗,昼夜辛苦得到的彩头,竟一滴未沾,将之换的十两银子,给了一对逃荒的母子。追命爱酒成痴,可在他心中还有比酒更爱的,比自己更重要的——道义。诸葛安人往往觉得世上就该有追命他们这样的人,才让他不至于对这个冰冷的世界绝望。
“好!听说镇北军有白酒,清冽如水,后劲似火,一等一的好酒,我可要好好尝尝。”追命潇洒道,他本来就不擅长苦口婆心劝说,追命自认没有诸葛家两兄弟聪明,这些事就让聪明人去办吧,他查案就好。
“只要你喜欢,要多少有多少,你那白酒烈得很,你若醉了,可得睡几天。”诸葛安人也转换过情绪,调侃道。
“哈哈哈,还没有能醉倒我追命的酒,来来来,快让我见识见识。要说你这酒什么都好,就是名字取的差些。”追命也是尝过白酒的人物,只是这名字太朴素,别说和“醉云罗”这养风雅的名字相比,就是女儿红、竹叶青之类都比不过。
“酒好不在名字上,你今日喝过就知道了。”诸葛安人哈哈大笑。
安顿好追命,刚回书房,太原知府杜少卿就来了。
在镇北军的管辖范围之类,诸葛安人已经身兼数职,军权、财证权、司法权已经全在手里了,只剩下一个行政权在朝廷手中,而且还是象征性的。杜少卿家中兄弟子侄都在镇北军中,当年又被诸葛安人救过,既有救命之恩,又利益相关绑在一条船上,名副其实的嫡系。
“少卿兄,可是出事了?”诸葛安人问道。
杜少卿今年四十有余,可谁让诸葛安人是他的上司,官场只论职位尊卑,不管年纪大小。杜少卿进门深深作揖道:“京中发下诏书,分来了今年青苗的配额。”
诸葛安人嘭得一声拍在桌子上,怒道:“欺人太甚!谁的名义?”
青苗的配额,那是什么,是青苗法!王安石变法中最著名的一条,出发点是好的,简称北宋的“农业小额信贷”,奈何被奸邪小吏所用,念歪了好经。再说他的利息定的太高,中央出来的是两分利,层层关卡下来,已经是四分利、五分利了,和高利贷一样。这还是政府强制措施,再加上民间资本涌入,好好的扶持农业政策,变成了敛财之策。青苗法也不是从王安石那里开始就一直这么坏的,不是它后来变好了,是它越来越坏!在熙宁、元丰年间“青苗”害民,但起码要等到秋收以后,百姓才被迫典当田宅、卖儿卖女,丰收年勉强能活下去。等到神宗后期,农人领到青苗钱之后就两手空空,要么投河,要么上吊,所谓“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做河伯妇。”
满朝文武大臣难道没有有识之士吗?有的,也有人看到了青苗法的危害,进行限制,俗称改良。奈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有“适用地方的解释”。这些政策实行到了地方是什么样子?农民只有在特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