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要大权独揽,圣旨想发就发的节奏啊!
吴诩一看这朝中的紧要部门都已经握在手里了,不由松了一口气,一面加紧把朝廷的构造功能都科普给李弘小朋友听,一面乘胜追击,按照李小九已经安排好的罪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先后把武惟良、武怀运兄弟全家贬到岭南,把王氏一族和萧氏一族都流放到了辽东……
武皇后毫不留情地处理了自己家亲戚,同时斩草除根流放了前任的家族重要成员,这一系列雷霆万钧的行动,让朝野上下对新皇后又多了一个‘铁面无私’‘心狠手辣’的评价。
吴诩根本懒得理会朝中大臣们的想法,反正现在她大权在握,谁不听话就咔嚓谁。
不过,对待长孙舅舅不能硬来,只能智取。
经李治的首肯,吴诩首先对宫中禁军进行了一系列调整,顺便以李小九的名义给长孙舅舅送去了数百个甲士‘保护’赵国公府,不让朝中官员‘打搅’长孙相公养病、撰书。
此举彻底断了长孙无忌对外串联,等韩瑗、来济等人好不容易冲破重围,把王、萧二族被清洗的消息送进赵国公府时,长孙无忌已经无力回天了!
“崔、卢、郑三家莫非要坐视那女人胡作非为不成?”长孙无忌怒目圆睁,一把美髯都快根根竖起来了。
韩瑗不由叹道:“相公难道不知道,崔氏原本就与王氏不睦,怎会出言相助?而卢、郑两家原久不在朝堂矣……”说来说去都是那些世家自己坑自己,喜欢装清高,装白莲花,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职位就不干!
行啊!mm
李小九陛下还巴不得这些自命清高的人都辞官滚蛋呢!
现在可好了,真要用人的时候,上面都没人了!
“蠢材!蠢材!”长孙相公忍不住捶床怒骂,也不知是说那些世家鼠目寸光,不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在说韩瑗等人竟然任由吴诩胡来而不向李小九陛下进谏。
韩瑗也很委屈啊,李小九陛下根本就不见他们,他们进谏给谁听?
如今中书、门下二省已经形同虚设,只要武皇后有什么想法,圣旨分分钟就能下发,他跟来济两人连看都看不着,更何况阻止!
“相公,圣人固然不会对您如何,可遂良一去,只怕我等也……”韩瑗又不是傻子,到了此时怎么可能还看不出李小九陛下就要对他们这些人下手了。
来济毕竟年轻气盛,闻言不由愤然道:“圣人惑于内宠,滥用奸佞之徒,我辈怎么能畏缩不前,置若罔闻?!”
“明日,仆当进宫面圣,当庭进谏!”来济说罢,就起身向长孙无忌一拱手,“只盼相公能早日还朝,规劝圣人,扭转乾坤,不使妖女祸国!”
长孙无忌闻言,瞳孔不由微微一缩,还不及开口,来济已经再拜告辞了。
“相公,这……”
韩瑗不由苦笑,来济出身将门,性子火爆,往日里褚遂良在时,两人时常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如今,最常提起要进谏圣人召回褚遂良的反倒是他,唉!
长孙无忌也摇摇头,道:“圣人已非往日之圣人,况且武氏也非等闲闺阁女子,来济若是强硬进谏,只怕……”
所谓过刚易折,来济此去只怕凶多吉少,长孙无忌和韩瑗已经做好了为其求情免死的准备。
不想,吴诩看了来济痛斥她的则子之后,不怒反笑。
“这人有点意思,在朝中当个三品文官实在是太屈才了!”
作者有话要说:慢慢肢解长孙舅舅的小团体=。=
ps:昨日风闻jj某作者不幸遇车祸过世了,这里葱表示默哀……
第277章
第十九章外戚 16
“你的意思是……”李小九陛下此时靠坐在榻上;脑门上扎着一条缎带;看起来颇有喜感。
吴诩忍着不让自己的视线往他脑门上瞟,正色道:“来济素性忠直,敢于犯言直谏;非为一己之私……”说到底;来济不算是长孙无忌的嫡系,虽然在废后立后这几件事上一直以长孙无忌马首是瞻;只能说明他拘泥于门第观念,而不是对王皇后有什么特别的维护;这就与褚遂良和韩瑗不同了。
“当初圣人有意立我为宸妃,来济敢于当庭反驳,不惧君威;也算是忠心为国了……”虽然这种维护陈旧制度的忠心只能算是愚忠;但相比褚遂良,吴诩还是比较欣赏来济的。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他呢?”李治听完吴诩一席话,心里已经暗暗有了决定,不过他还是想听听吴诩的意见,话说他家阿武好像特别关注一些武力值比较高的臣子。
“你不会想把他也贬到岭南去吧?”
“圣人,你开玩笑的吧……”吴诩闻言,忍不住一脸血地看着李治。
尼玛真当她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女王了?
今天来济才上则子抨击了她,明天她就把人丢到岭南去了,这叫别人怎么看她?
是不是要在她头上再加一条‘陷害忠良’的罪名了?
这些倒也罢了!
来济这人好歹也是个人才,又不是武氏兄弟那种废物,丢去岭南开荒岂不可惜?
“再过数日,薛仁贵和苏定方就要启程回边关了,不如让来济也一起跟去好了。”上一次葱山道军事行动,除了成功地弄走了程知节这个禁军大统领,还有一个重大收获就是发现了苏定方这员绝世名将。
李小九陛下坑了老陈一把,原本他手下的几员小将都要受牵连的,结果吴诩一听到苏定方的名字,忙让他手下留情。
如今,程知节被外放,他的那些部下大多被调离京城,只有苏定方只是降了官阶,依然留在军前效力。
这次吴诩封后,特地让李小九把苏定方和丢去军前的薛仁贵都召回来观礼。
与文武双全的薛仁贵相比,这苏定方明显是个勇武有余,谋略稍逊的福将,上次葱山道行军,李小九是打定主意要程知节军去打败仗的,谁知这小子竟然带着五百骑兵就把西突厥四万军队冲得溃不成军,还差点活捉逆首阿史那贺鲁。要不是李小九早就安排了钉子在程知节军中,这次要想借机撤程知节的职简直是异想天开。
尽管这姓苏的小子差点坏了李小九陛下的大事,但其出色的能力还是得到了李治的青睐,再加上吴诩的保举,苏定方恰逢其会脱颖而出了,与薛仁贵两人成了李小九陛下亲手提拔的年轻将领,在军中占有一席之地。
“薛郎君文武双全,不必你我担心,倒是苏郎君那里,我看着还需要一个能运筹帷幄的人手……”吴诩听说苏定方用兵不错是不错,就是经常喜欢干点冒进的事,这就犯了兵家大忌,把来济丢过去给他当军师,倒是不错。
李治一听吴诩的主意,不由拍案叫绝。
来济好歹是前朝大将军来护儿之子,家学渊源,干的是宰相的活儿,脾气性子却活脱脱是个将军样,倒不如让他去沙场上发挥才学去。
两人商议定了来济的去向,又谈到了韩瑗。
说实话,韩瑗这货吴诩一点也不感冒。
政事堂几个相公里,就属他最没什么政绩,能够上位完全是因为长孙家的面子,谁叫他的夫人就是长孙诠的亲姐姐呢!
李小九当初同意让他入阁,原本是指望他能跟长孙诠一样能够力挺自己,谁知这货竟成了长孙舅舅的得力狗腿,叫李小九陛下怎么不恼怒。
“看在十六娘的面上,咱就不为难他……”吴诩想了想,道:“我听说南海风光不错,不如就让韩相公去海南为圣人教化百姓吧!”
韩瑗此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远远丢出京城就好。
最后谈及对长孙舅舅的处理问题,李小九沉默了良久。
吴诩拿不准青年的意思,也不好胡乱开口。
说实话,这事要是她遇上了,也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长孙无忌到底是李小九的亲舅舅,当年力挺他登上太子宝座,又为他扫平道路,清除障碍,使他最终坐稳了龙椅。
无论于公于私,长孙无忌都没有亏欠过李治的。
即使后来多次强硬的违逆李小九的意思,从大局上来看,长孙无忌还是为了李小九着想的。
就算是在废黜王皇后这件事上,反对最激烈的也是褚遂良,而不是长孙无忌。
所以,吴诩对长孙无忌的感官并不像是阿武本尊那样深痛恶绝。
“如果……”吴诩假设道:“我去请十六娘……劝劝阿舅……说不定……”
“阿舅他年纪也不小了,不如急流勇退在家安养……”
“阿武,你想得太简单了。”李治闻言只是摇头,斩钉截铁道:“阿舅他是绝不肯退的!”
吴诩只好按下这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