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在宫中用过哺食,就换上了时下少女最流行的衣饰,带上风帽、帷衣,然后在晋王李治的护送下,带着一大堆换装扮成普通奴婢装束的宫人内侍,晃晃荡荡出宫了。
  长安最大繁华的商业地区就是东市和西市,东市多是官宦人家,西市则多是外来人口聚居。许多来自西域、波斯、高丽、日本等地的商人僧侣学子,到了长安后多是在西市定居和活动,因而西市比之东市更为热闹,商品也更为五花八门,当然治安状况也更复杂些。
  李治自然属意去东市看灯,到底安全第一。
  李明达可不依,扒着车辕不肯上车,死磨硬泡要去西市,一面嚷嚷道:“我要去看胡戏,看杂耍!九哥你不带我去,我就告诉阿爹,你欺负我!”
  吴诩在旁听得好笑,不过她也是很渴望去见识一下传说中的大唐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李治被李明达闹得没了脾气,只得先派人回宫取得李世民的同意,才让人驾车往西市去。
  其实李治也没去过西市,作为一个很乖孩子,他最多就是去东市边上转转,对西市那种复杂的地方也是十分好奇。
  从金光门除了皇城,往西经过太平、延寿二坊,就是西市——利人市。
  一路上就见彩灯高悬,正如辛弃疾在《青玉案》里描写的那样:“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
  宽敞的大道上路人如云,也有很多如李明达她们一行那样坐着香车的,由兄弟仆从护卫着来关灯的大家女眷。
  到了利人市街口,马车根本无法通过。
  李治便下马,让侍从将车马寻了个偏僻的地方看着,他则带着李明达与吴诩,以及一干宫人,步行进了西市。
  吴诩小的时候也曾跟着老姐老妈逛过灯市的,自以为见过世面,但真进了西市,也有些目不暇接。
  整个西市都搭起了了两张多高的彩棚,彩棚上挂着各色花灯,有玉兔状、莲花状、鲤鱼状……
  街道两边也是挂满了红灯,每盏灯下都摆着小摊,摊上卖的东西稀奇古怪,吃的、用的、戴的,应有尽有。
  李明达还是孩子心性,拉着吴诩东看西看,一会儿摸摸这摊上的手工荷包,一会儿戴戴那摊上的昆仑奴面具,一会儿又指着路边的汤饼要李治去买给她吃。
  李治一刻都不得闲,要小心护着妹妹不被人挤到,又要时不时吩咐侍从把妹妹看上的东西买下来,还要随时向妹妹解答各种古怪问题。
  这些也就罢了,最让李治紧张的是,街上到处是王孙公子,个个比他高大许多,让他颇有压力。更有许多外邦来的胡人,赤眉碧眼的,看起来好不吓人!
  那些人见李明达年纪虽小,却带着大批侍从,便知道她必是显贵人家的女儿,又见李治一副戒备模样,像只护崽的猫儿似的,那些人也很识趣没来招惹李明达一行。
  几人好容易一路挤到了西市的中心,就见宽大的广场上搭起了一座巨大的灯塔,那灯塔足有十丈高,每层都由各色花灯组成,数十条彩绦从塔顶垂下,联结在塔下的长廊上。长廊呈回字形,正好把灯塔圈在了中央,长廊两面的护栏上都牵起了红线,线上挂满了各色彩笺,彩笺之下,每隔一段距离都备有座椅和笔墨纸砚。满廊的男女老幼或细看那些彩笺念念有词,或凭几书写洋洋洒洒,或蹙眉摇头货喜笑颜开,时不时有人高呼“吾得矣”之类话语。
  “九哥,他们在做什么?”
  “那是在猜灯谜吧?”不待李治回答,吴诩已经看明白了。
  那些猜对谜底的人都得到了一盏精致的彩灯作为奖励,她看得有些心痒。
  “猜灯谜?”李明达看到好几个跟她打扮得差不多的少女也在看那些彩笺,于是扯着李治的袖子问道:“兕子可以去看看吗?”
  “这……”其实李治也很想去,可他又担心妹妹被挤散了——那个猜灯谜的地方真的好多人啊!
  “九哥~~~~我们去嘛~~~去嘛~~~~”李明达使劲摇着李治的衣袖,一副不答应就不甘休的模样。
  “好好好……去就去!你可得跟紧些,不许一个人瞎跑!不然九哥下次不带你出来玩了!”李治虎着脸嘱咐道,神色之严肃,可怎么看都像个包子。
  正巧,几个戴着帏帽的女子从他们身边路过,见状都忍俊不禁。
  “我道是谁,原来是九郎……”那几个女子中年纪最大的开口道:“难得见你出宫呢……”
作者有话要说:  小九儿,乃的桃花要来了,请睁大眼……
ps:JJ抽死了,文发了N遍了,就是出不来,掀桌!

第四章 蒹葭 11

  李治闻声回头一看,不由愣了一下,忙上前见礼。
  那开口说话的女子竟是同安大长公主,李渊的亲妹子,李世民的姑姑,李治的祖姑母。
  李明达等人也随之上前见礼。
  同安大长公主身边的几个少女也纷纷向李治兄妹行礼。
  吴诩见对方出行的全是女子,除了大长公主外都是未成年的少女,用帏帽遮着面,其中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衣饰上与其他几个少女略有些不同——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宫里八卦了一个冬天的文成公主。大长公主带的侍从比李明达和李治还多些,满满当当快占了一半街道。
  经介绍才知道,原来今日大长公主是陪伴文成公主来逛灯市的,同时带了自己的小孙女王氏作陪,另有与王氏交好的韦氏和薛氏两个小姑娘也一同来了。
  几人正打算去猜灯谜玩,就见李治正故作严肃在训妹子呢。同安大长公主是见过李治的,故而上前相见。
  李治又向大长公主介绍了吴诩,作为公主侍读,放在外面也是极有身份的,但在眼前女子面前就完全不够看了。
  吴诩恭恭敬敬上前行礼,趁机打量了一下大长公主几人。
  大长公主看起来不过五旬年纪,她的孙女王氏年纪跟李治差不多,韦氏和薛氏看来还小些,比李明达略大个两三岁的样子。
  文成公主是几个少女中最年长的,但算来比吴诩还小一岁呢。
  自从得知文成公主的身份之后,吴诩就把注意力一直放在她身上。
  以前听过再多的传说,也不如眼前一见——名垂千古的文成公主,眼下也只是个16岁的姑娘而已,隔着帏纱,吴诩只能绰绰约约看到她的大概容貌,感觉是个长得挺端庄的妹子,说话的声气也很温柔。
  毕竟还是个稚嫩少女,从小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面对未来莫测的命运,心里定是惶恐不安的,即使由皇室中身份相当尊贵的大长公主陪着出来散心,她也并没有露出多少兴奋的神色。
  把这样一个花一样的女儿送去高原受苦,李二陛下你真是作孽哦!
  文成公主的话并不多,大概也是因为有皇子在跟前的缘故,有些拘谨。吴诩几次想跟跟她搭话都没有成功,心里抓耳挠腮的,却也没办法,谁叫她身份不够呢,只能在旁做背景板。
  而作为主家陪客的同安大长公主一路都是笑盈盈的,她对李明达十分喜爱,对吴诩也很客气——说实话,这次她带孙女回长安,也是抱着让王氏候选侍读的意思。不过,那些个世家明争暗斗弄了半天,谁都没占到便宜,大长公主也就把心思给歇了,转而用心培养小孙女的交际能力,经常带着王氏在长安的贵女圈里转。
  “今天可真是巧了,我这个老婆子竟能得这么多小娘子陪伴。”同安大长公主一手拉着李明达,一手挽着小孙女,对文成公主道:“也不知任城的上元节如何?”
  “怎比得上长安。”文成公主道,语气从容温婉,却让人莫名感到忧伤。
  任城是比不上长安,可这么也比西藏那种蛮荒之地强多了。
  史上有多少公主和亲惨死在外面的,那些妹子去的还都是气候相对不太恶劣的平原地区呢……
  要不是知道文成公主去了西藏后日子过得还不算太惨,吴诩真的会像宫中其他人八卦的那样,感叹文成公主根本是去送死的!
  吴诩心下暗叹,回头看到李治也是一副惋惜的模样。
  吴诩忍不住一挑眉,心道:你小子叹什么气呀?要是文成公主不去和亲,就轮到你亲姐姐去了!有时间在这里叹气,还不如想想以后当了皇帝把那些个小藩国都揍扁兼并了,免得和亲!
  小吴同学果断迁怒了。
  此时的李小九哪里会想到他会有做太子做皇帝的一天,他也不过是为了眼前这个花样年华的少女感到惋惜罢了——李唐的公主,竟然也要走上和亲的道路,这让一向脾气温和的九皇子也难得愤懑起来。
  他看着正左顾右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