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嗔幼时也听说过太子哥哥年少时一度有过的荒唐光景,不过都是捕风捉影,从他自己口中听到“拾玉街”这样的地方还是破天荒第一遭。以太子哥哥的剔透心思,哪里还看不出刺客与新王妃的关系,想来是怕他憋闷。
永嗔心中哭笑不得,一来不愿拂了太子哥哥的好意,二来新婚期间他不好往灿灿房中去却更无处可去,倒不如出去散散心。
不愧是内务府总管,简策办事利落妥当,第三日就来请永嗔。
华灯初上,拾玉街正是一派莺歌燕语。
永嗔打马漫行,百无聊赖四处顾盼,丝竹声入耳,却没有一个能让他驻马停留,眼见着就要出了拾玉街。
简策在旁笑道:“十七爷眼界真是高,俗品自然不能入目。只是您也不必太仔细,不过是找个陪您说话解闷的人,一时半会儿的事儿,二爷也是怕您诸事闷在心里憋出病来,倒不是真为了寻乐……”
正说着,忽见永嗔跃下马来,仰头望向街尽头二层,那里薄纱轻拢,有娉婷女子身影立于纱后,一把婉转的歌喉,幽幽唱道:“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
永嗔似是出神了一息,喃喃道:“这词儿倒唱得不错。”
简策察言观色,早招了鸨母来,引着永嗔上去了。
那歌女名唤李曼儿,已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在这行当里已是黄花一样。她眉目隐含清愁,消减姿容,只是一把歌喉动人,兴许是历练多些,言谈间果然贴心解意。是夜,谈着琵琶又唱了几支佳曲。
永嗔只是闭目坐在窗边,手指搭在膝头,静听佳音,至子时便打马回府;次夜又来。如此连续数日。
这一夜,有客要点那李曼儿出去,这与卖唱便不同,李曼儿不愿反遭□□,恰见永嗔来,便伏地求救。这在永嗔不过举手之劳,让莲溪付金,与鸨母交割明白,是夜便带了李曼儿回府,单独安排住了一个园子。
李曼儿原还忐忑,过了几日却始终不见永嗔有别样举动,不过是偶尔过来,让她捡清丽些的曲子唱将起来,倒也渐渐平了惧意。这一日唱到低回处,见永嗔坐在窗边面色和缓,乍着胆子,低低道:“奴在拾玉街尚有一二姐妹,平素照拂奴良多,如今奴得脱苦海……”她本意不过是想请永嗔派人问问那几个姐妹如何了。
谁知永嗔眯着眼睛,随意道:“你想见她们?我把她们都请入府中来便是。”
竟是又买了三人入府,送来与李曼儿同住。
且不说永嗔府中如何,宫里有一人却是坐不住了。
先头永嗔买了李曼儿入府,淑贵妃虽觉得拾玉街不是什么正经地方,却好歹也是孩子开窍了;等永嗔连买数女入府,淑贵妃便坐不住了。
这一日永嗔入宫,淑贵妃才考教过幼子永叶的诗词,此刻端坐主位,对永嗔道:“你如今虽是新婚,那王妃却不是我朝闺秀,本宫思来想去,还该有位正经人家的姑娘主持中馈才行。本宫已经请了皇上的旨意,把你蔡师傅的孙女儿——蔡慧,指给你做侧妃。”
永嗔一阵恍惚,想起若干年前,似乎见过这蔡慧——在她还是一个八岁小姑娘的时候。他笑道:“这蔡慧幼时,儿子倒是见过一面。她那样性情,合该做个当家主母才是……”正想着如何推拒,就被淑贵妃截口打断,“正是。原是要留给宗亲家做正室的,如今便宜了你,你可要仔细。”
永嗔忙笑道:“这岂不是害了人家好好的姑娘……”
“胡说!”淑贵妃罕见地发了威仪,却是一闪即逝,旋即平复下来,娓娓道:“你当宗亲家的主母是好当的?”她看永嗔沉默了,因又道:“你既然知道不能委屈了这样的好姑娘,待她过门,你待她合该尊重些。”
见母妃软硬兼施,永嗔只能低头苦笑。
“这蔡慧连皇上也看着好的,指给了你,你可不要辜负了人家。”淑贵妃看着永嗔,想起他府中那一堆歌女,语气严厉了几分,“蔡慧德行极好,待她入府,内务上若有劝你的事,便需三思。”
一时下了旨意,蔡慧备嫁勇郡王之事众人皆知。
消息传到府中,是夜,月灿灿便醉倒了。她身负武艺,耍起酒疯来,侍女自然拦不住,她那情夫木易又不方便现身人前;月灿灿的侍女只好求到永嗔跟前儿去。
自成婚那夜起,永嗔跟月灿灿再没打过照面。月灿灿居于内院,又藏了个木易在屋子里,只怕月灿灿的近身侍女是瞒不过去的。永嗔这些日子以来,一步也没进过内院。
他走进内院的时候,月灿灿正抱着院中央的百年古槐叫姐姊姊,四五个侍女在底下都拉不住她。
醉眼朦胧中见了永嗔,月灿灿手一松,从树上直跌下来……
太医来给开了跌打药并镇痛的药物。
永嗔再去看时,月灿灿趴在榻上,酒和药物的共同作用让她迷糊起来。
她拉着永嗔的袖口,颠来倒去说着让人听不懂意思的话,“太子说,姐姐,只能嫁一个……卫小公子……”
永嗔疑惑,待要细问,月灿灿已是昏睡过去。过后永嗔再问,月灿灿扶着宿醉后发痛的脑袋怎么都记不起来了。
只好作罢。
朝堂上,永嗔隐然觉得太子哥哥似乎在分他权柄。偶有议事相左之时,若放在以往,两人同住毓庆宫,夜里一起用个晚膳闲聊间也便说清明了,如今却是议事完,一堆大臣跟着太子哥哥往别处继续议事,他则带着自己的人退下,竟是连说几句体己话的机会都没有。
是日那九门提督王子腾调了外任,兵部出了空缺,永嗔原是各处讲定,将这九门提督的位子留给了自己标下猛将伯虎。
谁知到了朝堂上,太子永湛一句,“伯虎尚在壮年,与十七弟在外建功立业正相宜;如今京都安稳,若将此等猛将困在京都,却是杀鸡用牛刀了。”轻轻推了柳老将军的长子柳德盛做了这九门提督。
出了大殿,原本围着太子永湛的诸大臣,见十七殿下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得在一旁盯着,都知道这段日子来围绕在太子殿下与十七殿下之间的诡异气氛到了爆点,一时做鸟兽散。
霞光凄艳地映着飞檐,兄弟二人立在朱门前。
“广殿清香发,高台远吹吟。”永嗔悠悠念了两句诗,打破了这难耐的沉默,他盯着太子永湛,隔着三步远的距离,“太子哥哥手下人才辈出,连一个小小歌女也是饱读诗书。”他逼上一步,笑问道:“可是担心做弟弟的寻不到合心意的人?”
太子永湛抬眸望来。
两人目光一触,永嗔却有些怕他开口,抢着换了话题,仍是笑着道:“伯虎壮年,原是与臣弟在外建功立业正相宜。”他叹了口气,“只是塞外十载,铁人也有一身伤痛。”他仍是隔着三步远的距离,闲话家常般,笑问道:“倒是太子哥哥举荐的柳德盛——臣弟官场上不曾留意此人,从前偶有听闻,也只是因着他是柳无华的父亲……”
柳无华这个名字被叫出来的瞬间,太子永湛那垂着的睫毛猛地一颤,似是蝴蝶挣扎时断裂的双翼。
“还记得你那小伴读么?”永嗔却似浑然没有察觉,一径笑道:“谁没有年少荒唐的时候?柳无华如今该是在江南读书避世吧。太子哥哥,您倒是举贤不避亲。”
太子永湛仍是垂眸默立,一时连呼吸都轻缓。
曾经皇孙们在书院对太子背后口出不逊,又或是户部那李主事满嘴胡吣,永嗔是那个站出来掌捆对方,力气大到让自己五指肿胀,晚膳都提不起筷子的人。
如今却也是永嗔,把十余年来从来没有人敢在太子永湛面前提起的事,就这么摔到了两人之间。
“你实在不必如此……”永嗔咽下了就在嘴边的“处心积虑”一词,“……耗费心神。你我兄弟,你要什么,直白告诉我,我自然以哥哥为先。便譬如九门提督这事儿,你若早告诉我,要为柳无华的父亲取之,我必不会与哥哥相争,亦可早为伯虎另谋去路。”他见太子永湛只是一径垂眸不语,渐渐觉出自己这苦口婆心的可笑来,一时只觉满腔热血皆凉了,索性向后一仰,背抵在柱子上,手遮在额间,似是在眺望晚霞,玩笑道:“除非是哥哥已不信我……”
这话一出,太子永湛终于有了反应,他缓缓走到永嗔身边,向永嗔深处手臂去。
太子永湛修长的手指环住了永嗔举在额间的手腕,带来一阵紧密而微凉的触觉。
“我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