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如今白起却一次性坑杀了二十万赵军降卒,用的手段也十分不光彩。
苏云卿不能说白起的做法是错的,甚至她完全能够理解白起这样做的原因,白起不仅没错,甚至他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只是手段太过叫人难以接受了。
【所以说,就算你提前想起来了又能如何呢?】
苏云卿承认白起是对的,也就代表了她无法真正的反对白起,至少当劝说没有效果的时候,苏云卿无法采取其他更加过激的手段去阻止白起。
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苏云卿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从不认为一件事情只能有一种解决办法,他的做法确实是对的,但却并非是不能商讨的。”
【……所以你永远成不了白起那样的人。】
听到这话反倒是一直嚷嚷着要向白起看齐的苏云卿笑了:“我本就不是白起,也不想成为下一个白起,我是苏云卿,不是白起。”
苏云卿清楚的知道她与白起之间的不同。
“正因为我不是他,所以我才能超越他。”
苏云卿从未如同此刻一般清醒且自信的感觉到,她确实是能够踏足比白起更高领域取得更大成就的人。
因为他们不一样!
苏云卿再次见到白起的时候白起还是以往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来就在不久之前就是他以完全称得上卑鄙的手段欺骗然后坑杀了二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军士卒。
白起的态度也一如往昔,不,至少比起上次见面的时候对苏云卿领兵能力的担忧,此时的白起对苏云卿的能力已经非常信任了。
苏云卿看了白起半晌,突然笑了:“……武安君,多谢。”
看着白起,苏云卿忽然明白了之前那个黑脸黑甲一身黑的将军来见她到底是为什么了。
苏云卿不认为白起做的很对,但至少白起愿意为她考虑去做这样的事情,就足够她敬佩且感激了。
白起却并不为这句话动容,相反,他直接开口说道:“夏将军,大王有令,要我见到你的时候务必问你一句话。”
“什么?”
“谁给你的胆子自己去执行那么危险的计划?!”
苏云卿:“……”
……贾诩给的啊_(:зゝ∠)_
见苏云卿不说话,白起继续说道:“大王还有另外一封手书。”
然后苏云卿就看到了那份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的手书……
不,苏云卿看着白起不由的有些虚:“武安君你不会是……”
“大王有令自当遵从。”
苏云卿:“……Σ( ° △ °|||)︴”
桥豆麻袋!
男神你难道要来真的吗!
……我错了还不行嘛QAQ
第114章 始(nai)皇包
长平之战过后,赵国显然元气大伤,至少短期内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了。
话说起来是短期,可昭襄王却希望这个短期变成长期,或者说是变成永远。
比起削弱赵国,直接灭掉赵国显然更叫人舒心一点。
于是在长平之战过后,白起命令部队休整,同时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充,而苏云卿则被调配成了白起的副手。
哦,副手是好听的说法,昭襄王的原话大概是说,熊孩子就不能放出视线!
所以说,当白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战后休整和战前准备,之后兵分三路攻打赵国的时候,这其中并没有苏云卿什么事情。
苏云卿倒是想自己出去浪,然而之前的事情即便打赢了,但那也实在算得上是黑历史,于是苏云卿这次便只能留在白起身边了。
好吧,不能出去浪,有男神看也是好的。
……我家男神即便年纪大了,那也是个帅老头!
好吧,其实苏云卿知道自己之前那事做的不太靠谱,可谁叫秦国的骑兵让她懵逼了呢,如果照着原计划执行,那么很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即便这个牺牲在昭襄王和白起看来是完全值得且能够接受的,但苏云卿却不想这样做。
她确实做了个冒险的计划,应该说是从在军营里混了几天之后她就已经打定了这样的主意。
反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仗都打赢了,昭襄王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苏云卿最早就是在并州发展起来的,那个时候她尚且不是并州牧,那个时候她还颠颠的跟在贾诩后面学习,因而当时很多事情贾诩都是用的并州和凉州举例,反正他对这两地方也熟悉嘛。
苏云卿不知道自己的想法靠谱不靠谱,但贾诩是一定靠谱的,所以……虽然有些冒险,贾诩当年对她说起的时候也说这实在不是什么稳妥安全的办法,可苏云卿却觉得她可以试试。
赵国这次派来的并不是什么名将,苏云卿觉得赵王聪明点就该用廉颇李牧之类的去对付白起啊,可赵王却因为之前撤换廉颇的面子问题而不愿意重新起用廉颇,李牧还守在边境,于是最后派来的自然不是什么等级太高的将领。
如果派来的是廉颇李牧这样的人,苏云卿肯定不敢这么玩,可这两人都没来,那么为什么不浪一把呢?
然而浪的太过分的后果就是,她只能跟在白起的身边了_(:зゝ∠)_
【……知道后悔了?】
苏云卿想了想却摇头道:“不,谈不上后悔,就算我这次不这么做,大王也会用其他理由把我留下来的。”
不然怎么分白起的功劳呢?
单独领兵一支听起来是挺好,但实际上那两路是做辅助的,白起这一路才是真正攻打邯郸的。
其他地方打的再多也不如打下邯郸一地。
昭襄王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把苏云卿留在了白起的身边。
苏云卿自然知道昭襄王的意思,她也确实会顺着这个意思去做,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白起。
如今昭襄王便已经想着要找个人制衡白起了,如果苏云卿做不好,那么昭襄王无奈之下就只能选择杀了。
历史上昭襄王要杀白起,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白起不顺从他的意思发动邯郸之战,也不仅仅是因为范雎在昭襄王的身边说坏话,白起本身功劳太高又一枝独秀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说,如果苏云卿能够制衡白起,那对白起而言反而是一点好事。
苏云卿不知道白起自己是否明白,但只看白起这段时间对她的态度来说,显然白起并非一无所觉。
赵国如今刚刚经历了长平的大败,国内一时之间还真缓不过气来,再加上先防守没效果,后进攻输的更惨,最后派援军还全军覆没了,赵王此时已经怂了。
在赵王看来,秦国想要上党就都给他吧,反正上党本来就不是赵国的,给出去赵国也没损失,至于说秦王的怒火怎么平息的问题……
要知道这时候秦国的压力也一定很大,那么只要赵国表现的乖顺一点,该割地的割地,该送钱财的送钱财,满足了昭襄王的要求又让他有个台阶可下,那么这事也就解决了。
到时候休养生息几年,赵国依旧是那个强大的赵国。
赵王的想法很美好,可惜却太过时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在走向哪一个方向,赵王的思维还停留在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时候呢,而此时,天下大势却已经在要求统一了。
昭襄王显然不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从一开始打的就是灭国之战。
一个态度明确且坚决,并且为此准备充足,一个稀里糊涂,还想着要退一步和平解决……两国在高层上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在其他方面就更是如此了,至少直到秦军一路高歌凯旋的占领了武安太原等地的时候,赵王想的不是秦军要来灭他的国,而是赶紧派人去找秦国求和!
这种时候便有人出主意说,秦国丞相范雎向来与白起不和,这种时候去找范雎,让他说动昭襄王自然就最好了。
赵王采纳了这个建议,让人携带重金去秦国求见范雎。
那赵国的使者到了秦国之后金钱开道果然得到了拜访范雎的机会,在面对范雎的时候这使者可就不谈钱了,他和白起谈利益。
比如……
此时秦国和赵国的伤亡都很大,如果这场战争能停下来,那对两家都是一件好事嘛,而能够促成赵国割地求和这件事的范雎显然也就成了大功臣了呀。
再比如……
如果范雎不阻止白起,真的让白起攻破邯郸,那么以后范雎的日子恐怕就要不好过了哟,白起一定会给你小鞋穿哒!
还比如……
虽然现在是攻破邯郸的好时机,但秦国国内就真的没有压力吗?秦国为了支撑这场战争完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