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宝姐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扎库氏打量了一会儿,见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不由想起自个儿养在宫中的和婉,拉着黛玉就叹道,“真真儿是个可人疼的!”
    王熙凤忙插话道,“可不是。满府上下就黛玉最是出挑。”
    探春想起王夫人的吩咐,忙道,“也就宝姐姐能与林姐姐比肩。只不过今儿宝姐姐没来。”
    “宝姐姐?”吴扎库氏诧异。
    宝铉没想到那王夫人还想着同自己攀关系,闻言不过说了句,“一个被逐出家门的无姓之人罢了,不必理会。”也就带过这话头了。
    食不言,寝不语。
    饭毕,众人净了手,便去花园中赏花。
    待来到梅林,眼下正是二月初一,花开的正好。吴扎库氏指了一株红梅,说:“今儿我也来考考大家,便以红梅为题,或作诗一首,或赋词一阕。”
    王熙凤忙告饶,却又将李纨推了出来,“大嫂子可是国子监祭酒家的女儿,原在闺阁中也是颇有才名的。”
    众人便定了李纨最先,而后照着年龄排,依次是宝铉、迎春、黛玉,探春因比黛玉小了一月,便是最末。惜春尚小,还做不来诗。
    李纨先吟: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众人皆赞,而后是宝铉。宝铉于诗词上向来不大得意,思来想去,唯有卜算子一首: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众人皆道新奇,最得梅花傲雪欺霜之态。往后便是迎春、黛玉与探春所赋,不再赘述。唯有黛玉所赋最好: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临行前,宝铉命人端上表礼,众人皆是宫缎一匹、宝墨二匣、宝砚一方、梅花式金锞子十锭。那李纨的宫缎自是素色的。王熙凤因贾琏有官职在身,比旁人多了一对内造红宝镶金的手镯。
    唯有黛玉未得表礼,宝铉只说了句,“你且先回贾府,我自有主张。你见了若是喜欢,便打发个人来说一声,也让我高兴高兴。”
    不想傍晚时分便有一太监,唤名贾达孔的,前来宣旨。黛玉闻得旨意,忙遣了一老嬷嬷带着雪雁,来到公主府致谢。
    那日王熙凤回府后,挑拣着同贾母说起公主府种种。贾母倒也明白,命人悄悄儿的将话传下去,满府里不许称东小院那两位一个“薛”字。往后只有王姨太太与王宝钗。
    宝钗自那日在荣国府大门口被下了面子,实在气不忿,后又见府中人对自己不再推崇,再听得惜春等人称王氏为“王姨太太”,更是自觉伤了脸面。总想着要讨回来!
    二月十二花朝节,原是黛玉生日,因之前已有长公主亲自为其庆生,这正日子里黛玉也无心料理,众人便私下里送些个寿礼罢了。
    这日午后,王夫人命人将周瑞家的唤来。
    周瑞家的掀帘进去,只见王夫人和王姨妈正说的高兴,王宝钗在一旁不时的逗趣儿。
    见了周瑞家的,宝钗笑道:“周姐姐,我有一宗东西,你帮我带了去罢。”说着便叫莺儿,“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莺儿应了声,捧了个小锦匣来。
    宝钗道:“这是宫里头传出的新鲜样法,我铺子里的人学了,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支。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有恰逢今天是林妹妹的生辰。便送给姊妹们戴去。这花大嫂子怕是戴不得,就给二嫂子四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这最后两支,连着锦匣,你给林姑娘送去。也好给她贺个寿,讨个赏。”
    那周瑞家的捧了匣子先往王熙凤院子来。凤姐问明缘由,随意拿了两支,又单挑出两支,叫来彩明吩咐道:“送到那边府里给小蓉大奶奶戴去。”又对周瑞家的说,“你且等等,我正好要去给林姑娘送寿礼,便与你同去。”
    近日贾母说孙女儿们得一视同仁,既黛玉不在自个儿跟前住着,便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王熙凤与周瑞家的来到李纨处,给三春送了花儿,又往梨香院来。
    梨香院正一片喜气。
    “二嫂子。”黛玉笑着迎了出来,“二嫂子来得可巧,有好东西呢。”说着,迎了两人进屋。
    那周瑞家的想着讨赏,忙送上锦匣,嘴里不住的贺寿。黛玉接过瞧了,不过命人收了起来,命人取了两锭银锞子赏给周瑞家的。
    王熙凤看了眼黛玉头上簇新的玉雕芙蓉花发簪,心中暗笑,看来这王宝钗是要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了!
    “这花早几日送来定是觉着新奇的,怕是就戴上了,只现在。。。。。。”说着,打开桌上一个楠木雕芙蓉的匣子。
    只见匣子里摆着六根簪子,黛玉指着簪子说:“二嫂子可先瞧瞧,再没见过这般精致的。今儿长公主命人赏下来的。正好晚上外祖母那叫,说是一家子聚一块儿吃个饭,算是过寿了。黛玉正想着晚膳时送给各姐妹呢。”拿起那支凤凰花的,给王熙凤簪上,“这是指明了给二嫂子的。姐妹们各有各的花呢。”
    王熙凤挽着黛玉,刚进了饭厅,满屋子的人都看向两人头上的发簪。
    宝钗强笑道:“看来我送的宫花不合林妹妹的心意了!只是怎的二嫂子得了好东西,单送了林妹妹,咱们的呢?论理该是迎姐姐、探姐姐先得了。我今儿可要为迎姐姐和探姐姐叫一声屈!”
    “都道宝姑娘最是聪慧过人,这回可是猜错了。”王熙凤笑盈盈的把手一指,“这回啊,是我托了林妹妹的福。这可是长公主赏下的!”
    黛玉坐定,开了匣子,雪雁帮着将花送到各人手里,“这梅花是大嫂子的,菱花是迎春姐姐的,玫瑰花是探春姐姐的,惜春妹妹的是佛前莲。”
    一时众人簪了,贾母见了喜欢,叹道,“正该如此,很是齐整。”
    王夫人见了楠木的匣子,眼睛都直了。见众人都有,独宝钗没有,一时也顾不得宝钗的脸面,忙道,“怎的单宝钗没有?长公主怕是忘记了。那我就做主把这匣子给了宝钗吧,算是补偿。”
    黛玉淡笑,“怕是不能呢。这匣子黛玉原准备放些诗稿,回礼于长公主。这楠木的匣子也不是谁都能用的,二舅母可莫要想岔了!”

  ☆、第17章 恩科殿试

林赫玉钦赐赴会试 保和殿旧友得探花
    且说宝铉给黛玉准备的寿礼。
    元宵那日宝铉与乾隆说起了寻找他前世好友王宇鸣之事。乾隆自登基后忙乱了许久,闲下来随想打听,也没个头绪。宝铉心中早有个想头,虽是长公主,到底有些事不是能插手的。只说先命人去户部取了户籍册来,将与贾家有关的人家细细看了,或许能有所收获。
    二人看了半晌,乾隆急着问:“可看出什么端倪?”
    宝铉失笑,“怎这般着急?这线索已是得了,怎么皇兄竟看不出?”
    “唉,我哪像你知晓那么多。要早知今日,我必熟读《红楼》百遍!”乾隆摆手叹气。
    “我就说皇兄怎么没看出来,原是个不通《红楼》的!”宝铉取笑道,又拿过一本户籍册翻开,“皇兄且看这林家。但凡看过《红楼》的,谁不知林黛玉丧母后孤零零一人就上了京城。林如海死后,她便成了孤女,在贾家受尽欺凌。”
    乾隆接过簿册,“这林如海。。。。。。有二子一女?他夫人原是正二品诰命,去世时也上了折子,朕也看过那折子。王宇鸣莫不是投生成林如海的儿子了?只不知道是哪一个。。。。。。如今林如海有儿有女,怕是不会叫他们上京了,咱们也不好试探。。。。。。”
    宝铉笑道:“要说也是缘分,他们兄妹三人去岁已上京。只不过那时还在守孝,万事不方便,我只见了见黛玉和玄玉。玄玉尚小,还不知事,应该不是皇兄那位好友。”
    “见过了?”
    宝铉便将林家兄妹进京诸事说了。
    乾隆想着那林赫玉或许事前世好友,也有帮着林家兄妹的意思,便与宝铉出了个主意,给林黛玉过生辰。
    “好极,好极!”宝铉自是乐意,略思索了下,便说,“宝铉倒是想到了个寿礼,还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