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后来,高祖皇帝动手收拾了好几个儿子,包括贾母曾经看好的那位殿下也被一度夺爵、幽禁,还有那些皇子妃们的娘家的下场,贾母这才明白,婆婆的决定有多正确。
不过,那时候贾敏嫁给林如海也有好几年了,林如海在外地做官,贾敏留在京里伺候婆婆,小夫妻两个聚少离多。贾敏本人并没有抱怨什么,反而经常说读书人家大多是这样,就连林如海的父亲当初也是如此。
可是贾母就是不高兴。
在他看来,小夫妻就应该乘着年轻,多多地要孩子,前程什么的,到时候让自己的丈夫帮忙说一声就可以了。谁承想,女儿竟然为此恼怒、认为自己看不起林如海、看不起林家。
贾母心疼女儿,不忍对女儿发火,可在背地里没少埋怨林家、埋怨婆婆。在贾母看来,自己的女儿最后只留下一个外孙女儿,就是因为夫妻长久分居,耽搁了子嗣。
贾母的心中对婆婆一直存在着诸多的不满,女儿贾敏的婚事更是名列前茅。
只是事到如今,在小辈们面前,贾母也只能这么说。
贾玖也好,在座的其他几个女孩子也好,包括年纪最小的惜春,都看得出来,贾母的神色有异。即便不知道过去的事情,他们也隐隐地感觉到,贾母的言辞之中,有好些言不由衷。
不过,贾敏最后还是在林家做了三十年的当家太太,还为林家生了一个女儿。不论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这桩婚事,早已经盖棺定论了。
听见贾母说春闱还没有开始,贾代善就已经将那些进京赶考的年轻举人都调查了一遍,贡院考试结束、成绩还没有出来,贾代善就已经开始跟包括林如海在内的好几个士子接触的时候,贾玖和贾倩贾清几个都傻了。
贾玖道:“老太太,祖父真的这么早就开始盘算着四姑姑的婚事了?”
贾母道:“可不是。更过分的是,他竟然是瞒着我的!那会儿。我还以为,他要为瑚儿,也就是你大哥请个好先生,故而天天忙,可不想,他竟然是为了敏儿!”
惜春突然插嘴道:“老太太不高兴么?”
贾母一愣,继而叹息一声。道:“跟我们这样的人家。谁不想更上一层楼的?那个时候的老祖宗,就是我的太婆婆,看敏儿容貌出色。想把敏儿嫁入皇家。”
贾玖倒抽一口冷气,道:“老太太,孙女儿听说,高祖皇帝晚年。朝堂上也不太平呢。”
贾母道:“是啊。不过是三四年时间,风云变幻。之前还高朋满座的人家,转眼就沦落尘埃。然后并不被大家看好的太上皇就上去了。我是个内宅妇人,很多事情也都是等尘埃落定了,才知道。我们贾家能够保全,也多亏了你祖父。而且,你祖父也劳心劳力。大大地损耗了身体,过了没多久。便去世了。”
太婆婆和丈夫先后去世,儿子成了家主,大儿媳妇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了这座府邸的当家太太。
贾母跟大儿子不亲,因为大儿子是婆婆养大的;对当时的大儿媳妇也有诸多不满,因为这个儿媳妇是婆婆挑选的;更重要的是,下人们奉承着大儿媳妇,难免冷落了一度大权在握的贾母。
那几年,贾母很不习惯。
可是那个时候,一贯护着他的太婆婆已经去世了,他的婆婆顾氏夫人成了这府里的太夫人,高祖皇帝被几个儿子气得够呛,却越发依恋这位养母,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也就是那个时候,贾母才注意到小儿子媳妇,才跟小儿子媳妇越走越近,才会为后来的事儿埋下祸根。
短短几句话,贾母就把春闱和贾敏的婚事一带而过,又提起了故去的贾代善,就算是贾倩都清楚贾母的态度了。
贾玖只能道:“父亲也跟我说过呢。据说祖父曾经不止一次提醒父亲,说我们家当初已经够显眼了,若是再进一步,高祖陛下在的时候还好,会护着我们,可若是高祖陛下有个万一,那就不好了。父亲一直牢牢地记着祖父的教诲,不敢轻举妄动呢。”
贾母点了点贾玖,道:“这就是我最为生气的地方。你父亲明明知道我的担心,却什么都不肯跟我说!他们父子俩,一个两个的,都把我当外人呢!”
贾玖笑道:“老太太,正是因为父亲不想让老太太担心,这才瞒着老太太呀!”
贾母怒道:“我有那么弱么?”说着,自己也笑了:“老大就是这样,心眼儿直。他父亲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个脾气,多少年了,都改不了。”
贾赦起来之前,贾母一直认为这个儿子无能,不能给家族带来更大的荣耀,所以才更看重小儿子一点。后来,借着贾玖,贾赦成了国侯,贾母固然认为贾赦会有今天是因为孙女贾玖的关系,却也在心里存了一个念头,那就是,这个长子一直在藏拙。
这种想法,随着时间的流转,在贾母的心中越来越清晰,直到今日,贾母已经深信不疑。
不知不觉间,屋子里面又冷了下来。如果是史湘云在,如果是贾宝玉在,他们说不定就扑到贾母身上八卦贾敏年轻时候的事儿,或者是直接取笑贾玖贾倩贾清几个是不是也想榜下捉婿了。
可是贾玖也好,贾倩贾清也好,都不是史湘云,也不会说这种话。
至于淡然的邢岫烟和年幼的惜春,就更加不会说这个了。
正经的闺阁女子,不但不会把婚姻之事挂在嘴边,甚至会主动避开相关的话题,免得让别人认为他们恨嫁。那会害了他们自己的名声,也害了他们的家族和家族里的其他女孩的前程。
跟原著里那样,贾宝玉身体康复了,众姐妹都很高兴,林黛玉就当众说了一句“阿弥陀佛”,其实这句话就跟一般情况下,家里的谁谁谁病了,然后康复了,某人说了一句:“谢天谢地,你总算是好了。大家可被你的病吓得不轻,长辈们也担心死了。”一样。
也就是薛宝钗,非要加一句,说什么神佛要管林黛玉的婚事了之类的话。这种话,在闺阁之中,跟直接指着林黛玉的鼻子,骂林黛玉“想男人了”又有什么两样!
在这个世界里面生活得越久,对某些潜规则、潜台词了解得越多,贾玖对薛宝钗就越发喜欢不起来。
贾玖会体谅薛宝钗的不容易,也会同情对方的遭遇,但是要他喜欢薛宝钗、帮助薛宝钗,贾玖会在第一时间摇头。
也正是因为在这边生活得久了,贾玖也不会轻易犯错。
所以,这屋里越发沉闷了。
惜春左看看右看看,终于把话题转了过来:“二姐姐,你还没说,春闱的事儿呢。”
贾敬是进士出身,惜春好奇父亲的过往,打听有关春闱的事儿并不算失礼。若是换了贾玖、贾倩贾清几个,年纪又大些,落到史湘云和薛宝钗这种嘴上不积德的人的嘴里,只怕就不止名声不好听,说不定就是要毁前程了。
贾玖道:“这春闱啊,也就是会试,一共要考三场,分别是在……”
贾玖不紧不慢地解释起春闱的事儿,不但介绍了春闱的种种,还讲了不少有趣的典故,比如说,榜下捉婿。
“其实这榜下捉婿的事儿由来已久。隋唐之时,虽然已经有了科举,不过那个时候做官,还是靠推荐为主,直到宋时,文人开始执掌大权,榜下捉婿才开始随着科举兴盛起来。”贾母笑着解释道,“不过,我们这样的人家,对这科举并不怎么看重。别的不说,就说这考试吧,秋闱在秋季,若是遇到天气好,秋高气爽,那就是再好不过了;可若是遇到秋老虎没有下去呢?中暑死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换了春闱,二月初的天气,南方还能说冷,可是到了京里,清明时节还有下雪的时候呢!偏偏春闱连夹衣都不能穿,更不要说棉袄了。”
贾母可是听说过的,那些参加春闱的士子,就是没有冻坏了,从考场上下来,也跟乞丐一样。
贾母才舍不得家里的孩子去吃这个苦头呢。
正文 第十五章 第二节 危机
从贾母的院子里出来,无论是贾玖还是贾倩贾清几个,都分外疲惫。即便没有出汗,可是这精神上的乏力还是十分清楚的。
贾玖不由得苦笑:“往日里,看云妹妹几个在老太太跟前,陪着老太太玩笑,哄得老太太心花怒放,原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等轮到自己了,方才知道这事儿并不轻松。”
贾清笑道:“姑姑,您又来了。云姑姑刚搬出去,老太太的心情在所难免。姑姑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