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边戎-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翎一笑,说道:“也没什么大事,种家乃是我大宋西北面之长城,小种经略相公的威名就是在我们这些小商人这里也是如雷贯耳,只是我等一直在东南活动,也没机会得见虎威,今日刚好来塘沽做点买卖,听说种相公的孙少爷竞在塘沽,心想虽未能见得种相公,见到种公子也算聊慰我等多年来的仰幕之心。”
种彦崧哦了一声,心中只想着如何把话题引到军饷上去,却又不知如何开口,林翎见他如此,问道:“听说种公子在塘沽原是养病,如今看来身体早就大好了,却不知是准备南下,还是有意留在北国建功立业?”
种彦崧道:“我在这边还有些事情,暂时且不回去。”
林翎哦了一声道:“是与大宋攻略燕云之事有关么?”
种彦崧一时犹豫起来,这等军国大事本不该与一个商人谈论的,但眼下自己有求于人,却不得不说,当下道:“我如今在塘沽领得一支人马,只等王师再次北上便起兵相应。”林翎大喜道:“原来如此!听说大宋上次北征战况不是很顺利,我等虽僻处东海却也忧心。可惜双拳无勇,上不得战场,只能在后方空紧张,不像种公子这样的将门才俊,可以挥刀上马,杀敌报国。”
种彦崧虽然年轻不经事,自知之明还是有的,听到这几句话惭愧道:“说什么将门才俊,小时候我也常梦想如家祖父般提兵纵横,如今独掌一军才知这为将的难处。才俊什么是不敢称的,我只望不要太丢祖父的脸面就行了。”
林翎讶异道:“种公子可是遇到什么为难事了?”
种彦崧叹道:“如今我这支人马尚未得朝廷承认,在塘沽无依无靠。虽有汉部暂时接济,但那毕竟不是长久之策。军饷的问题解决不了,这支人马解散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林翎哦了一声道:“原来种公子是为了军饷之事而烦恼。自古打仗,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种家名将之门,就没传授一些养军的法门么?”
种彦崧道:“养军之道,要之有三,一是受朝廷供养,二是征敛,三是劫掠。我如今既未能得朝廷养护,也没个领地征敛,劫掠又非所愿,如何谋划养军?”
林翎沉吟片刻,问道:“种公子手下不知有多少人马?如今驻扎在何处?”
种彦崧心中一动,心想对方如此问莫非有意相助?便道:“就在塘沽城外,约有一千。
林翎又问:“汉部对于种公子的行动是否支持’”
种彦崧欣然道:“欧阳将军、邓大人他们对我大宋甚有恩情,若不是他们帮忙,我如何能支持到现在?”
林翎抚掌道:“那便行了。林翎有办法让种公子养得千军剽悍、万马肥壮。”
种彦崧大喜,问道:“什么办法?”
林翎道:“财货之本在人,财货之源在地,如今种公子两样都有了,还怕没钱粮?”
种彦崧道:“这人,也算是有一千兵马。这地却在哪里?”
林翎笑道:“种公子如今驻扎的地方,不正是一大片无主空地么?”
种彦崧摇头道:“林公子说的是两道围墙之间的地方么’那里时时会受辽人侵扰,如何营利?”
林翎笑道:“种公子手中不是有兵马么?若种公子能打退辽人的袭扰,那两道围墙之间的土地就成了种公子生财之源了!”
种彦崧被林翎这一点拨,心中豁然开朗,隐隐看到了一条养军自强的康庄大道。
当初萧干驱逐民夫建造围墙把塘沽围住,为了防止汉部袭扰把围墙筑得远远的,所以在契丹围墙和塘沽城墙之间确实有一大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原来也有居民,但靠近契丹围墙者都被喝令内迁,而靠近汉部城墙的居民则逃入塘沽避难谋生,久而久之,这片扇环型的土地便荒芜了,成了一片无主之地。若是种彦崧能以兵力拓土,确实可以取得一片完全由他拿主意的地盘来。
打开了土地方面的思路后,林翎又献上遁财之计。
这半年来燕云、两河动乱频起,由于塘沽可以躲避兵火的侵扰,两河以及燕云的许多富商大户都纷纷入驻,看好汉部的人把这里作为新的定居点,不太看好汉部的人也在这里营建狡兔之窝。所以短短几个月间,塘沽地价暴涨,但塘沽围墙早己圈定,向外无法发展,商业区、居民区便转而向内扩张,挤压汉部专门辟出来收留逃难贫民的贫民区。结果贫民区被越挤越小,而因战乱流入的贫民却越来越多,对于这个问题塘沽的政务官员都大感头痛,一些人甚至开始怂恿四将军、七将军将塘沽的城墙外移。但杨应麒考虑到好不容易才和辽人取得戥契互不侵扰,为大局计也不宜让汉部和北辽政权的直接冲突扩大,因此一直不肯答应。
这时林翎对种彦崧道:“贫民区地方狭窄,没有空间给流民们营生。所以这几个月来这些流民吃的都是汉部发的赈济米,这对汉部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两道围墙之间的土地比墙内塘沽港城大出数倍,尽可种植营利。若能建成一些狭长的村庄,在里面种粮可以养兵,刈草可以牧马,种菜可以卖给塘沽市集,等人口繁密,必有商人往来,到时候平输转运、坐地收租,何愁无钱养军?”
种彦崧道:“养军最是费钱,这样种粮种菜就能养活一支军队么?再则,募人垦殖也要先投钱的,这笔钱却从何而来?还有,我对货殖之事不大懂,手底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不知该怎么去做。”
林翎见他问得出这三个问题,心中己在点头,口中却笑道:“种公子是将门出身,所以不知商贾之事。从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货,有货的地方就会有钱,钱一流动便能十倍百倍增殖。种将军坐拥大片的空地,背靠着塘沽这样一个富港,只要经营得当,还怕没有来钱的门路’前期的投入,我自会帮公子想办法筹集,大宋忧心国事的商人甚多,不愁找不到钱。至于人才,若种公子信任,林翎倒也能推荐一些可信赖的人到种公子手下行走。货殖之事可深可浅:就深处来说那是学一辈子也学不完;就浅处来说,只要找到可靠的人付托其事,做到知人善用、赏罚分明便可成就功业。”
种彦崧听得连连点头,当下敞开心胸,不再拘束,但有不懂处便问。世家子弟,最怕的就是无知兼且自大,不懂偏要装懂。这时种彦崧虚心请教,林翎见了反而欢喜,心道:“他总算没看错人。这个小将虽然少不经事,但能虚心学习,总有成才的一天。”
两人从货殖布局说到征榷利率,最后说到军旅布防之事,林翎道:“这个我可就不懂了,得靠将军另想办法。”
种彦崧听了这句话脸上一红,心想要是什么事情都由别人安排好,还要自己这个将领来干什么?
与林翎告辞回营后,便召集李成以及军中头领,说知要屯口放牧、立村自养等事。这些头领大多出身民夫农氓,听他这么说倒也没多大的反应既不反对也不支持。原来他们毕竟是通过严格挑选、经过正规训练的军士,对种彦崧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并不敬畏,只是按照汉部的军纪教育,因他是首领而服从命令而己。
种彦崧看在眼里,心道:“大家互不认识,他们不服我倒也应该。可我怎么才能让他们心服?嗯,爷爷说过,领兵之要旨,在于上下同欲。只要我持之以恒,迟早能获得他们的认同。”从此收敛心性,与军士吃在一起,睡在一起,训练轮成也在一起。慢慢地他的体形越来越壮健,而兵将们虽不畏他,却渐渐和他亲近,愿意与这样一个上级同进退了。
种彦崧逐步掌握军心的同时,林翎推荐的人才也一步步到位,为首的却是林翎的弟弟林翼。林翼比种彦崧大一岁,这时己是二十有零的青年。他是商人家出身,自少年时代便跟杨应麒、曹广弼、邓肃等走南闯北,书卷学问没进步多少,人却历练得精干异常,对于以军队为靠山在边境经营货殖,安排起来头头是道,种彦崧和他接触了几回,深感信任,便把军资方面的事情交给他全权处理。不久几个竖起种字大旗的农庄、牧庄便出现在两道围墙之间。辽军守将望见,一开始以为汉部有意外拓,大为紧张,派了使者前来交涉,希望汉部退回围墙之内。汉部却很不客气地回复说这支人马是大宋的边军,虽和汉部遁商,但其军务却不受汉部节制,汉部无权下令。
辽将惊疑交加,交涉了几次没结果便出动骑兵前来袭扰。种彦崧命屯民人人自便,不击刁斗自卫,自己领兵与大队契丹骑兵周旋。种家常年在陕边守牧,对付骑兵袭扰有一套家传的心得,这时由种彦崧在塘沽城外牛刀小试,竞和辽人打了个难分难解。一开始农庄牧庄损失颇重,但种彦崧习战渐多,对如何领兵打仗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