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士_雾十-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祖父没有替他规划一下?”
    “这是祖父的考验,想看看枣哥选择就职地点的眼光。如果枣哥选的还不差,并且他本人真的很想去领略一下那个地方的风光,那就满足了他,作为把他外调的补偿。”
    卫玠以前看过很多小说,里面主角外放,总有一个理论,越穷的县越容易出成绩。
    但……其实这是很,呃,怎么说好呢,很脑洞大开但毫无卵用的想法。
    西晋延续的是汉朝的官吏考核制度,是“上计”+“监察”+“选举考课二合一”,这三者合一的“仕进制度”。
    全部说就太复杂了,只拿其中的“上计”制度来举例好了。
    “上计”其实就是各地的税收情况。始自春秋战国,操作方式大致是这样的:各地县令将该县的户口、钱谷出入等编为计簿,呈送到郡国;郡守(太守)进行汇编后,将赋税收入的预算一式两份,其中木券副本送入中央审核;审核通过,木券一分为二,皇帝持有右券,臣下持有左券;到了年底,等真正收到的税银送入中央,两者一对,官吏一年成绩的优劣也就出来了。
    再加上正身、勤民、扶孤、修人等民意口碑,三年任期小满,六年为秩满,由总和来决定官职的升降。
    简单明了。
    看上去再公正公平不过。
    但实则隐患满满,好比年初送上的预收,这其实并不是郡守真正能决定的数字,而是由上面根据一年国家的支出而给各地摊派下来的数字。能完成自然好,完不成也要努力完成。虽然朝廷会根据不同地方的情况,适度斟酌一下要求的数字,可一旦扯上“适度”这种根据人的主观臆断来决定的东西,就准没有好事。
    这么说吧。
    一个富裕的郡,能承受的税收极限(算上各种压迫盘剥啊什么的)是100,朝廷一开始要5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75,无论如何,郡守都能满足,甚至对百姓心狠一点,就能超额完成。
    而一个穷的郡,能承受的极限只有50,朝廷一开始要40,后来要打仗了,增加到55。
    说起来好像还是朝廷对穷郡的照顾,你看,富郡那边我们增加了25,你们这边我们只增加15。可那25对于富郡来说不过是洒洒水的小事情,这15却能逼得穷郡的太守上吊自杀,真的是拿不出一点余粮。
    穿越者金手指开的再大,也不可能今年改良土壤,明年就能收入翻番吧?怎么着也要个过程,那在不翻番的这些年里,待在穷县的穿越者的业绩怎么办?等穿越者好不容易搞好了,穿越者的任期却满了,平调到另外一个郡从头开始,而他之前种树结的果子,却正好被他的继任者摘走了。
    事实上,这种不考虑发展眼光、只看当下的官员业绩考核问题,在现代也是充满了隐患的。
    多少地方的官员,都是只考虑的是他任期内的业绩的,为了求快这里拆一下,那里拆一下,最后他业绩满了,拍拍屁股走人,却根本不考虑他走了之后有没有可能留下烂摊子,毕竟那已经影响的不是他了。而再自私一点的,甚至有可能明明手头有好项目,一看在自己的任期内完成不了,就搁浅了,因为不想白白便宜继任者。
    这已经算是比较浅薄的,适合卫玠现阶段了解的了。更多的官场厚黑,拓跋六修都没忍心讲给他。只是在让他心里大致有个谱之后,就点到即止了。
    选择穷郡不现实,但选择富郡其实也不一定好,因为未必能斗的过地方上错综复杂的门阀豪强。
    所以当年卫家大伯卫密外调时,就直接被卫老爷子送回了卫氏的老家河东郡。河东郡只有三个世家,一个是本家卫家,一个是姻亲裴家,当占大头的两家都站在卫密这边时,另外一个世家也就不重要了。再加上早有准备的螟灾,这才成就了卫密的好官声。
    枣哥并不适合复制这条路,因为这是卫老爷子给不需要有什么大出息作为的庶长子准备的路。枣哥若是贪图安逸,选择了河东郡,大概会被卫老爷子抽的连爹妈都不认识他。
    卫家正在不断上升,需要的不是守成之主,而是有魄力、敢拼搏、能斡旋于诸人中的家主。
    但卫老爷子怎么都没想到,卫璪的拼搏精神有点拼搏的过了头。
    “你知不知道你选择的是两个什么地方?”
    “知道啊。”卫璪兴致勃勃的给卫老爷子讲了一下原因,他不是知道这两地会发生起义才去的,而是觉得有可能会发生起义,所以才去的。
    是的,卫璪其实就是奔着镇压起义的目的才去的。
    “农务我不行,”枣哥觉得地里的庄稼涨势好不好,那是老天爷的事儿,他决定不了。所以他想要做出突出业绩,那种能一鸣惊人的业绩,就只能剑走偏锋,“我仔细打听过了,并州西河国的匈奴蠢蠢欲动,而益州有氐族,两族领袖都是很有野心、不可能安心的主儿。如今他们已经秣马厉兵,就差那最后的一推了。有可能是天灾,有可能是人祸,若我能将其掐灭在萌芽状态,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军功!”
    枣哥分析的头头是道,谁说八卦没有用来着?他这都是从各种八卦里归纳整理提炼出来的关键信息。
    “……你考虑过若地方出这等事,郡守也是有责任的吗?”
    “我肯定考虑过了啊,所以我选择了旁边的郡。这就和我没关系了吧?而且我还有理由出兵去帮忙。”卫璪说要给他弟弟用军功换爵位的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如今天下太平,哪里来的军功?自然是通过别人闹事他去平息。为了找到这几个隐患点,他容易嘛?他还要磨合与地方掌兵之人的关系,很累的!
    “你能不能把你的脑子用在正路上?!”
    据说卫老爷子中气十足的吼出这句时,声音高到院子外面里的人都听到了。
    卫玠在心里默默给他无知者无畏的亲哥点了个根蜡烛。讲真,连他都不敢惹卫老爷子这么生气的,毕竟卫老爷子一般不生气,生气之后的结果从来都是直接neng死你,斩草除根,不留隐患。卫瓘肯定不会neng死卫璪,却也可以整治他的觉得自己还不如被直接neng死。
    “只希望阿兄能有那个不继续作死的觉悟了。”
    卫璪有吗?很显然,他要是有这个觉悟,也就不需要被外放锻炼了。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卫璪鼓起勇气,小心翼翼的看着他祖父道QAQ:“阿翁,我推测错了吗?”
    “……”所以你反思半天,觉得自己错了的点,只是推测错了地方,完全不觉得对自己那一套立功理论有错?卫老爷子只剩下了原地运气。不是卫璪推测错了,正是因为他推测的太对了,卫老爷子才会担心。他是送继承人出去锻炼的,不是送继承人出去作死的。
    就在卫老爷子准备再说点什么的时候,有下人实在是顶不住压力,不得不打扰祖孙俩的谈心,敲门来禀报,二娘出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官员考核系统其实很复杂,魏晋那段的历史因为太混乱,传到如今的记载有限。
    
    第79章 古代七十九点都不友好:
    
    二娘是谁?
    卫家叫二娘的,其实有三个。
    一个是卫老爷子卫瓘的二女儿,怂爹卫恒的姐姐,卫玠的姑母,就是历史上在卫家惨遭灭门后,为卫家奔走、上书、最后翻案的那个彪悍卫氏女,这辈子她没有那么多心需要操,富态又安详,去年连孙子都抱上了,一心希望嫡孙能长的多像卫玠一些;另外一个是大房伯父卫密的二女儿,鱼哥的亲姐,卫玠的从姐,也已经嫁人,丈夫外放,她已经有些年没有回京了;最后一个就是枣哥的老婆了。枣哥是卫家二郎,他的娘子庾氏嫁入卫家后,就随丈夫的排名成了二娘。
    如今下仆说二娘出事了,最有可能出事的自然是卫璪的老婆。
    下仆也证实了这件事,大房小何氏的月份越来越大了,肚子就像是吹气球一般,一天一个变化的就鼓了起来。随着临盘的日子将近,卫家的女眷都去看小何氏看的比较勤快,一是闲聊解闷,让小何氏不要胡思乱想;二是顺便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这里具体指的就是卫玠媳妇里还没有怀过孕的二房庾氏,王氏这个婆婆倒是不着急催着小年轻要孩子,却也觉得庾氏多来见见没什么坏处。
    事实也证明了王氏的前瞻性。
    庾氏真的挺害怕怀孕这档子事的,她一害怕就容易紧张,一紧张就爱吐,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毛病,明明平时看着和卫璪一起作天作地作的挺胆大的。
    今天小何时误以为要发动了,全家都慌了,这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