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今穿古之小大夫-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顺便这次回来,还托人给文景辉带了许多药材籽儿。
  文景辉毫不客气的收下了。
  “纪绕在那边,还好吗?”
  “好着呢,如今是跟着将军走的人,放心,除非咱们全军覆没,否则他不会有危险。”
  沐春可是征虏将军,要是他都有了危险,那可真是到了全军覆没的时候了。
  “那就好。”文景辉放心了。
  纪家的人知道纪绕好好的,也都放心了,跟在将军身边可是好事儿,能锻炼胆子,还不怕有人欺负了他。
  徐策没在人前提起崔远通风报信的事情,人后也没说什么,文景辉也没表示什么不满。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
  闰月癸未,帝疾大渐。乙酉,崩于西宫,年七十有一。
  遗诏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后及至辛卯,隆葬孝陵。
  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以上便是《明史》中明文记载的内容。
  事实上,也差不多是这样,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晚,洪武大帝驾崩于西寝宫。
  可能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为防止藩王起事,早在昏迷前,洪武帝还是清醒的情况下,提前下了诏令,各藩王不得进京吊唁。
  辛卯,皇太孙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
  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群巨请以日易月。
  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阴不言也。朝则麻冕裳,退则齐衰杖绖,食则饘粥,郊社宗庙如常礼。”遂命定仪以进。
  丙申,诏文臣五品以上及州县官各举所知,非其人者坐之。
  六月,省并州县,革冗员。兵部侍郎齐泰为本部尚书,翰林院修撰黄子澄为太常卿,同参军国事。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不少藩王都在京中有眼线,各有各的信息来源,他们都提前得了皇帝病重的消息,早在洪武帝薨逝前就已经开始上路往京城跑了,而这诏令,他们是半路上接到的。
  各地藩王接到诏令后,有的愤愤然,有的灰头土脸,但是不得不返回封地,还得想方设法的保证自己无诏离开封地的事儿,不让别人知道。
  虽然有些掩耳盗铃之嫌,可他们也得遮掩一番。
  唯有燕王一个,是真的在燕王府中接到的诏令。
  燕王接到诏令后,面南痛哭不已,而在接到洪武大帝薨逝的消息后,直接昏死了过去!
  “四叔……。”成为皇帝的皇太孙,尚未登基称帝,因为还要料理洪武大帝的身后事,且守丧二十七日后,除孝了才能登基。不过这不妨碍他处理政务。
  接到所有去通知藩王的传令人,反馈回来的消息,让这位建文帝很是不寒而栗。
  所有王叔之中,只有燕王一个,是真的在府邸接的诏令和丧报!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王爷们哪怕远离京师,依然对京师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甚至是皇宫里的事情,他们都能及时知晓!
  朱允炆还记得燕王,小的时候,这个四叔对他很好,因为燕王曾经在凤阳那里生活了十几年,深知民间疾苦;又南征北战不断,见识过各色风土人情,在与朱允炆在一起的时候,便会给他讲解这些太傅他们都不会跟皇太孙说的事情,农艺桑麻,让朱允炆接触到了一个他感受不到的新世界。
  听说最近几年,四叔那边天灾人祸不断,但是却从来没有朝京师开口要过东西,这才是亲叔叔,跟那几个不一样。
  这一刻,朱允炆对朱棣的感情又牢靠了起来。
  “来人,发蓝本,斥擅自离开封地的诸王,不守封地,不体民艰,朕心甚痛!大行皇帝尚未远离,在天上看着他们呢!”朱允炆的口气很不好,简直是气急败坏。
  “皇上息怒啊!”黄子澄赶紧让朱允炆息怒,生怕他气坏了。
  脸上忐忑不已又关心朱允炆的样子,心里却很高兴,各地藩王势大,他们好不容易熬到了皇太孙登基称帝,下一步,就是要收拾这些个藩王们!
  “皇爷爷刚大行,他们就欺朕年少辈小,敢擅离职守了,若是朕不加以斥责,日后还有谁会听宣?”朱允炆虽然还没登基,但是皇帝脾气倒是养出来了。
  “皇上,不知道都有哪几位王爷?”黄子澄是朱允炆的老师,他还是有胆子在朱允炆发怒的时候,转移话题的。
  “还能有谁?九王戌边,唯有四叔燕王是在燕王府里接到皇爷爷的诏令,其余的人,都是在路上,甚至有的都快要到金陵了。”朱允炆脸色特别难看:“到底是父亲曾经称赞过的兄弟,跟那些个,不一样。”
  “皇上,最应该防备的就是北边那三位王爷啊!您可千万别心软,虽然燕王表现好,可也不一定就说明他没有二心。”
  九王戌边,黄子澄唯有对燕王、宁王和晋王最为防备。
  虽然说晋王是新继承王位的,可也不能掉以轻心!
  因为晋王的那些老部下们还在呢!
  其他的人,他多少都能看透一些,可这三位例外,皆因这三位无论是战功还是实力,都是拔尖儿的,而且,这三位都很有魄力。
  现在晋王已经死了,别的且不说,但是燕王一个就显眼了。
  谁让燕王如今是唯一嫡出的亲王,懿文太子薨逝后,泰王朱樉也病逝,据闻新上任的晋王颇有乃父之风,不过倒是不足为惧,唯有燕王朱棣是嫡出……。
  皇太孙在有老皇帝的时候,都不能压得过他们,现在,也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削藩。
  “朕知道,藩王势大,削藩,势在必行。”朱允炆从被封为皇太孙开始,就已经知道自己登基后要干什么了。
  若是一个人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人不断的在耳边唠叨“削藩”的话题,他就会被催眠成功。
  秋七月,召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
  诏行宽政,赦有罪,蠲逋赋。
  文景辉看着邸报上“方孝孺”三个字,心里头只对这位有名的“读书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位可是个狠人,诛十族啊!


第037章 风起
  其时,不用黄子澄他们提醒,镇守北部边疆的诸王已有很大的权势,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的重权。
  朱元璋临死都没收回儿子们手中的权利,儿子们都有兵权的啊!
  作为皇太孙登基称帝的朱允炆,对这些个皇叔们那是忧心忡忡。
  黄子澄从宫里出来,便去了京师如今最为有名的酒楼食香阁。
  他到的时候,已经有人在等着他了。
  “燕王倒也会做戏,大行皇帝驾崩的讣告刚到燕王府,翌日就主动上交了虎符,做出一副毫不恋权的样子,但北边诸将都是他的死忠,从来都是只认人,不看符!他的亲笔调令比圣旨都要有用,这虎符现如今已然是块破铜烂铁。”
  今天早上得到的飞鸽传书,北平那边接收军权并不顺利,可以说,是大大的不顺啊!
  谢贵刚到北平府,就被人一连好几个下马威,要不是谢贵真的有几分才能,早被整的灰头土脸了。
  “他击退了草原各部,却不斩尽杀绝,好像狼群驱赶羊群,把最好的几只宰杀了打牙祭,其余的留下养着慢慢吃。如此,他既得了军功,又赚了美名,还能因为边关不稳而长久把持军中事务,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算盘打的太好,让他们想要夺权都顾忌许多。
  毕竟残元虽然被逐出了中原大地,伤筋动骨,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一逼急了他们那群草原狼,给他们来个鱼死网破,谁去收场?
  这些个文官别看心态不正,可看事情的眼光却不错,总是想着利益最大化,还能压得别人低头。不过现在却是燕王压得他们低头了。
  “他甚至私底下与各部进行贸易往来,大赚了好几把。”前两个都是官面上的文章,最后一个理由,才是让大家抓心挠肝儿的存在。
  宋末的时候,许多人不愿意给元人俯首称臣,便乘船南下离开了中原故土,在海上占岛为王,做起了海商。
  元朝并不时兴海商,因为蒙古人基本上都是一辈子没见过海的人,在马上无敌的蒙古铁骑,不见得在船上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