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汉对大孙子还是很信任的,那啥,那谁被小二踢倒在地的事,王老汉表示他不记得了,然后一家人又闲唠一会儿,就谁回谁屋了。
一天之内,小二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吓又累的,他居然能一觉睡到天蒙蒙亮。
小二醒来后,看了看周围陌生的场景,好一会儿才明白他已经穿越到了农家。为了不做饭,小二洗洗脸漱漱口,扛起铁锹就下地。
按照记忆,小二走到地头上,见剩下的半亩地被大嫂翻好了,小二就开始整地,可刚敲碎一大块泥块,小二的眉头就忍不住一跳。
前世生长于农家的小二非常明白,这土地根本不能种小麦,可记忆却告诉他除了有牛的那几户人家外,王家村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是这么翻地,只有极个别的人家用身体拉着犁头犁地,关键是他们家连犁也没有。
想到播种的时候,他们直接把种子撒在地上。。。。。。小二算是亲眼见到了古代的生产力到底有多低了。
可他来都来了,即便明白平整地也是在做无用功,但小二暂时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也就没有转身回家。
等看到在地里忙活的人都回家吃饭了,小二也扛起铁锹准备走人。刚走到地头上,小二的脚步一滞。
住在王家旁边的郑大叔和郑大婶就说:“小二咋不走了?”
小二道:“我把这摘回家。”指了指地上刚露出头的嫩苗就蹲下去。
隔壁大婶眼一睁:“小二,我都听你大嫂说了,大火没烧到你家的粮食。。。。你就是再会过日子,可咱也不能吃草啊。”
听到这话心中一颤,猛然想到地上的野菜在村民眼中是野草,小二眉眼一转,就笑着抬起头:“不是。我弄回去给猪吃。”
郑大婶一看误会了,尴尬的笑两声:“真是个好后生,早点回去,别让你大嫂找人。”
小二道:“我知道。”
却说,王大嫂见小二抱着一堆鲜嫩的小草回来:“鸡鸭我都喂好了。”
小二摇头:“这是咱们吃的。”
王大嫂脸色一变:“小二,咱们家的粮食省着点吃能吃到秋收。”
小二一听这话就知道她也误会了,傻乎乎的笑道:“过会儿你就知道了。”说完就去灶房里找盆:“咦,大嫂,咱家里烧水的陶罐不是碎了吗?”
“我去隔壁郑大婶家借的。”见他打水洗草,王大嫂看自己劝不住他,就干脆放弃了。
小二看到陶罐里的水快开了,就把荠菜都塞进去,让荠菜在沸腾的水里打个滚,然后才捞出来。
王大嫂不禁哀道:“这水,这水是留着咱们喝的。。。。”
小二眼里只有荠菜:“再烧一罐就是了。”
王大嫂想说,那样的话,等吃好饭还下不下地干活了,就问:“你把地整好了?”
☆、准备盖灶房
小二听到大嫂的问话,眼皮一塌,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对!大嫂今儿就在家呆着吧,回头我去捡柴打猪草。”
王大嫂不疑有他,也没曾想到一向干活仔细的小二会胡扯,
只是见小二抓一点粗盐,用擀面杖把盐疙瘩碾碎,抱着孩子站在一旁王韩氏看的直瞪眼。这小叔子,吃点盐还这么省。
她不知道的是一旦把盐疙瘩撒到荠菜上,嘴巴会咸的是没办法张开的。
小二见家里没有别的调料了,便用筷子沾一点油放在荠菜里,然后搅搅拌拌:“大嫂,这菜就行了。”
王韩氏不信。小二看她一眼,也不说话,撕一小块面饼卷着荠菜,直接塞进自己嘴里。见侄女盯着自己瞧:“来,小妞妞,尝尝二叔的最新发现。”说着就夹一点菜放到侄女嘴边。
王韩氏这才试探的伸出筷子,只尝一口,一冬天没有见过青菜,只拿白菜对付,现在连白菜都快没得吃的人刹不住手了。
没多久菜碗就干了,见自己手里的大饼还剩下一半,王韩氏猛想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小二,这,这吃着真没事?”
“大嫂,你现在说这个有些晚了。”说完站起来揉揉腿,不禁感叹家里日子紧张的连个板凳都置办不起,也难怪大哥和小弟要到外面做工。
发现想这些也没什么意义,小二甩甩脑袋,去杂物房里拿一把小锄头:“我打猪草去了。”
王韩氏见他活蹦乱跳的,一直悬空的心算是放下了。对还在砸吧着小嘴的闺女感慨:“你二叔这辈子要是不过成地主老财,老天爷都看不过眼。”说着一顿:“闺女,咱也去摘草去,好不好?”
牙牙学语的小姑娘拍着小手道:“菜,菜,二叔菜。。。。”
“好好,去挖你二叔说的菜。”然后就把闺女裹在胸前,身后背着篓筐,手里拿着小锄头出了家门。
于此同时,离此地七八里路的韩家村里,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正吵闹不停。王韩氏要是在这里的话就没工夫去挖荠菜了,因为发生争吵的这户人家就是她娘家。
这事要从韩家老两口早上去地里干活说起。
话说这十里八乡的,但凡谁家出了点事,要不了多久总能传到所有乡邻的耳朵里去。
再说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所以,小二把灶房烧着了这事,一晚上就传到了韩家村。
韩家两老一听闺女家连个做饭的地方都没有了,活也不干了,回家收拾点东西就准备去王家看闺女。
但是,韩家的两个儿媳妇,也就是王大嫂的两个嫂子一见婆婆拿家里的东西补贴小姑子,不愿意了。
俗话说,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
韩家就王韩氏一个闺女,加上王大嫂嫁到王家后头胎生的又不是儿子,怕自家闺女在王家说话没底气,只要家里的条件允许,韩大娘就想着多照顾闺女一下。
见两个儿媳妇堵着门不让她出去,就对儿子说:“把你们媳妇拉开。”
她的话是出去了,可两个儿子没有一个动弹的,又看到两个儿媳妇,一个叉腰,一个抱胸,瞬间怒了:“你们反了天了?”
“娘,我找人打听过了,妹子家里就灶房着了,啥东西也没少。”韩家大郎接着又说:“咱家的地还没整好。”
“地没整好你和你媳妇不会去?离了我和你爹你们就不活了?”说着韩大娘背起放在地上的五六斤大米,疾走到门跟前,“你们让不让?”
“娘,让开可以,你把米放下。”韩大嫂直勾勾的盯着婆婆身上的布袋。
韩大爷被几个婆娘吵得脑袋疼:“都消停会!”指着两个儿子:“我是看过了,我和你娘还好好的,你们眼里就没有亲妹子,要是等哪一天我和你娘不能动了,你们就能把我们活埋了。”
老人的声音不高,可句句诛心。这话一旦被左右邻居听来去,轻则,韩大郎和二郎滚出韩家村。重则,直接去见县太爷。
韩家两个媳妇不傻,也怕公爹嚷嚷出来,就不敢再阻拦他们,可看见婆婆背着大米就走,心里头别提多生气了。
老两口紧赶慢赶,终于在正午走到了王家村。
王家的院子有大门好比没有,王大嫂人坐在院子里老远就看见爹娘了。抱起闺女说:“妞妞,看你姥姥姥爷来了。”
韩大娘没走到闺女跟前就问:“你小叔子还好吧?”
“没事。爹,娘,你们咋这个时候来了?”说着就把二老迎到院里。
韩大娘不想提家里的糟心事:“我和你爹才知道你家着火了。”看着漆黑的院墙,不禁双手合十:“老天保佑啊!你小叔子要是出了点啥事,大郎回来后你可咋办啊。”
“不是没事吗。”王大嫂指了指她和妞妞坐的草垫子:“爹,娘,你们先坐,我给你们端水去。”
韩大娘抬手把外孙女抱过来:“别忙了,我和你爹不渴。”
王韩氏看到爹娘头上的汗,没吭声,笑了笑就转身去堂屋。
她一走,韩大娘就指了指脚边的东西,随口问:“老头子,你说咱闺女咋把这地头上的草搁在菜筐子里?”
小妞妞突然说:“菜,菜。。。。”
童言无忌,小孩子正是学说话的年纪,老两口一听这话脸色骤变,心里翻滚的如波涛江水。
但这里是王家,老两口相视一眼都没说话。
王大嫂端着两碗水从露天的灶房里出来就看到爹娘都站起来了,发现他们表情不对,忙问:“咋了?”
韩大娘说:“跟我和你爹进来。”说着率先往堂屋走去,韩大爷背着米跟在后面。到了屋里就问:“你小叔子人呢?”
王韩氏说:“在山脚下捡柴火。”
“那外面地上的草是咋回事?”韩大娘面色紧张的问。
王韩氏听到这话一笑,韩大爷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