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纯的仰仗满人,能成什么事儿?还不是要靠汉人的帮助?
他们既然想尊满抑汉,胤禩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身为满人的胤禩几乎是毫无压力地就下了这个决定,而且下完这个决定之后,他的内心极为舒畅,隐隐有种报复的快意。
胤禩既已下定了主意,便去寻胤礽。
这一代的皇子都接受过或多或少的西学教育,对于很多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极好,而且他们对火统都是比较喜爱的。
只不过平日围猎的时候,为着兴趣,还是用弓箭的多。
胤礽自从把胤禩赶回阿哥所后,兄弟两个的关系就不再像从前那样亲密了,相处起来总有些别扭,这日胤禩单独来寻他,胤礽还有些惊喜。
只是胤禩一开口便是正事,胤礽便觉无味。
这边胤礽一边听着胤禩说话,一边慨叹自己和八弟的关系到底不复从前亲密。
不过等到胤禩提出想要把戴梓弄回京城以后,胤礽的表情就严肃了起来。
戴梓在火器方面的才能胤礽也是听说过的,不过这是一个罪臣,被流放去的辽东,哪有那么轻易回来?
这么想着,胤礽就开口了:“小八,你莫不是昏了头了?这戴梓是被汗阿玛亲自下旨流放的,哪里是你想召回来就能召回来的?”
看着胤礽关切的神情,胤禩也不扯谎:“太子哥哥,戴文开虽是有罪,但才干出众,实在是难得。而且乌兰布通之役,朝廷出动了火器,打了噶尔丹一个措手不及,噶尔丹之后难道不会找补回来?俄罗斯那边,依我上次的见闻,火器却是不少的。”
胤礽沉吟了一会儿:“你说的倒有道理。只是汗阿玛那里,我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同意。”
作为皇太子,胤礽比起他的兄弟们有一个很明显的长处,那就是他的汗阿玛常会有意识地在理政的时候教导他帝王心术。
帝王心术学的多了,再加上他是皇帝最亲近的儿子,因此胤礽对戴梓的流放还是知道其中的深层原因的。
和胤禩一同经历过被绑架的事情,胤礽更是明白,皇帝对火器发展的抑制是为了什么。
“好了八弟,你说的事我会找时间去和汗阿玛说的,你就不要担心了。”胤礽说完,就摆出了一副不欲再言的样子。
胤禩心下了然,除非清军在攻打噶尔丹的时候遇上挫折,否则的话,想把戴梓弄回来,还有的磨。
好在这位属于比较长寿的那一类,胤禩还有的是时间。
等到大军开拔,一群皇子随着皇帝出征的时候,胤禩终于知道胤礽和皇帝谈话的成果是什么了。
大清带上了戴梓发明的各类火器,还把京城里一个前明的火器库里的东西都给搬了出来,看起来比之戴梓发明的火器还要先进几分。
胤禩也只能冷笑几声,乖乖地跟在皇帝身边。
胤禩的年纪小,皇帝将他带在身边,也没让他去干一些危险的事。
事实上,皇帝的几个儿子都是处在严密的保护之下的。
虽然皇帝不缺儿子,但是他也不会丧心病狂到让自己的儿子去冒这个险。
胤禔、胤祉、胤禛、胤祺与胤佑都分别统率一个八旗大营,比如胤佑就奉命统率的镶黄旗大营,从安全性上来说,皇阿哥们都是没有危险的。
胤禩的年纪最小,所以他虽然随驾出征,但是只是名义上的正黄旗统帅,实际上一直跟在皇帝的身边。
两黄旗在上三旗里都是皇帝直属的,所以胤禩和胤佑两个可以说是皇帝明目张胆地偏心,让他们挣功劳的。
不过身为皇子,他们也是要好好表现的。
出征的队伍很庞大,而且皇帝并不可能亲自参战,所以中间他们一日经过的路程都不长。
每日启程、驻扎的过程很无聊,为了打发时间,以及考察贵胄们的骑射能力,皇帝偶尔会下令进行围猎。
胤禩的年纪让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一日比赛的时候,他射到的猎物能与最年长的两个阿哥胤禔与胤祉媲美。
皇帝写信给太子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件事,太子很不高兴。
不是因为皇帝提到了他的那些兄弟们,而是因为胤禩居然没有给他写信!
胤礽觉得胤禩变了。
这个弟弟以前不是这样的!胤禩以前很乖的!他以前很亲近他的!
于是在给皇帝回信的同时,胤礽另外写了一封信,严正地谴责了胤禩的这种行为。
胤禩觉得自己很无辜。
明明是太子先开始疏远他的,他才保持了适当的距离,现在又嫌他不够亲近他!
上次怎么就没说了!
他提前走的时候,胤礽也没像以往那样留他啊!
好吧,既然之前只是胤礽闹别扭,那他就继续当个贴心的好弟弟好了。
胤禩参考了一下前世胤禟和他的相处模式,在行军的时候没少给胤礽去信,害得皇帝都用吃醋的语气特意问询了这件事。
作者有话要说: 查了一下良妃的资料才发现……嗯,谁最先传的良妃的身份全皇宫最低的?站出来我一定不打死你!
然而这个说法是雍正朝有的,也就是说传出来的是……宝宝是个安静如鸡的好宝宝【严肃】【端庄】
☆、残疾
大清进军的过程很顺利,毕竟这是用数倍于敌的兵力进行碾压。
但是这并不说大清的大军就不会有伤亡了。
事实上,在此期间,噶尔丹的攻势一直很猛烈。
皇帝并不是很担心。
再次围剿噶尔丹,胜利是可以预期的,最后的差别只不过是损耗的人手的多少罢了。
在前头冲锋陷阵的很少有满洲八旗出身的,毕竟这是大清的根本,至于蒙古八旗与汉八旗,乃至完全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在皇帝眼中的分量就没有那么重了。
古来帝王少有御驾亲征之辈,即使如登基之前的隋炀帝杨广与唐太宗李世民之辈,无论他们在登基之前如何骁勇善战、立下了诸多战功,在登基之后,亲征之行,依然少有。
可是对于康熙皇帝来说,这御驾亲征却是不得不做的。
作为大清根本的满洲八旗腐化、堕落的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莫说是骁勇善战了,能保持战斗力的都没有多少。
依靠其余八旗以及绿营,无疑让皇帝心中留存着一抹不能消除的不安全感。
而从古至今,只要有大意的名分在,皇帝这个名头对底下人的威慑力是极强的,无论是为了大军的士气考虑,还是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征讨噶尔丹,皇帝的御驾亲征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即使是皇帝亲征,在外头出了什么意外,京中不是还有太子在么?
想到这里,皇帝有些微的充愣,不过很快就恢复了平常的模样。
虽然是御驾亲征,但是皇帝历来是不去往最前线的,要不然,一征噶尔丹的时候,他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噶尔丹借助福全的失误逃跑了。
皇帝的行军速度极慢,偶尔一时兴起,还会召来一众皇子并一群年轻的满洲后辈行猎,以示不忘祖宗骑射功夫。
皇阿哥们名义上虽是各旗的统帅,但是除了大阿哥胤禔这种真正上前线统军去了的,其余的阿哥都是跟在皇帝身边慢慢地往前线移动的。
一路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御驾很快就到了预定的地点。
皇帝的兴致很好,大清准备充分,而且准噶尔部自上次一败,如今怕是还没恢复元气,事实上,大清这边可以说是对胜利十拿九稳了。
胤禩在这一群随军的阿哥里年纪最小,皇帝便让他待在御帐里,有时是念一些前方的战报,若是太子有书信从京城寄来,皇帝也会和他说一些。
除了书信,太子还会送一些衣物和吃食过来,最大头的是皇帝的,但也有给皇阿哥们的,不只是胤禩,还有其他的皇子。
胤禩的只比其他人的份儿多了一点点,显示太子体恤他这个弟弟的,却又不显得太子太偏心。
太子给皇帝的份儿里,不只有皇帝自己用的,还有让皇帝拿来做人情的。
这是在前方,其他人家里再怎么有权有势,也不能像皇帝一样,隔几天便收到太子从京城寄来的东西吧?
所以应季的衣裳,京中的吃食,或是一些伤药,便是皇帝拿来显示他对一众大臣的体恤的东西了。
趁此机会,皇帝还能炫一炫自己的宝贝太子是多么的体贴周到、孝顺知礼。
除了胤禩常伴圣驾之外,其他的皇阿哥也时常来御帐里请安,只不过与皇帝见面的时间没他久罢了。
每次见面,胤禛都是皇阿哥里最沉默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