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耽]梦回大唐-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太不正常了。
  想不通,李恪把一切归于少年太过特殊,转身走到书架取出一本书“这是我近几日整理的东西,是关于朝中众位大臣的介绍,虽然你无心太子之位也要做一些了解,不要让我知道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若让人发现你不是九弟,无论是谁都保不住你”
  “九弟是什么样的人你可能有所了解了,在宫中一定要小心不要露出什么马脚,要知道你面对的可都是人精,关于以前的九弟的事情我会让人打探后告诉你,关于让出太子之位的事情也不要着急”
  唇边的笑容停滞了一下,李治看着李恪,这几日他竟然为自己想了那么多做了那么多,那幽深的眸中亦有对自己的关心,难道是上天想要弥补自己前世不曾得到的东西才将自己带到这里的?水汽氤氲了眉眼,李治发现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汇成了一句“多谢三哥了”
  少年的声音有些哽咽,碧波般通透的眸中也泛出了一层水纱,李恪知道少年在感动,可是却不明白他为什么而感动,依照自己的心,李恪把少年拥入怀中,此时的少年太脆弱,一碰就会碎,直觉少年此时需要一个肩膀依靠,而自己也愿意做那个让他依靠的人。
  李恪不知道,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少年进入了他的心中,从此再也抛不开放不下,只能永远的追随少年的身影,守着他、护着他、爱着他,做他的此生的依靠,为他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第四章:蛾眉一笑塞尘清
  贞观十二年,吐蕃大军进攻唐边城松州,生番破城及屠,屠杀汉族男性,掠夺女性为奴;上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左领军将军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督步骑五万击之。
  吐蕃攻城十馀日,进达为先锋,九月,辛亥,掩其不备,败吐蕃于松州城下,斩首千馀级。弄赞惧,引兵退,遣使谢罪,以请婚。上许以文成公主妻之。——资治通鉴
  【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是在贞观十四年,此处情节设定为贞观十七年】
  夜色浓厚,从吴王府回到东宫刚刚落脚,李治便被李世民叫到承庆殿,一般这个时候李世民是不会宣召的,难道是为了今日他去吴王府之事?李治没有打算隐瞒此事,就是隐瞒李世民也会知道,又何必多此一举?
  “治儿是刚从你三哥那里回来?”李世民让李治做到自己身边,很随意的问,面上也没有任何的异常。
  “回父皇,儿臣是有些事情想要请教三哥,今天才发现原来三哥才智非凡,我们大唐若是再多一些这样的人才,定能长盛不衰”说话李治看着李世民的反应,他知道这样的话会令李世民生疑,也许李世民会对李恪加深好感,也许李世民会认为他容不下李恪。
  果然听到李治的话后李世民眸中的异色一闪而过,“既然如此治儿就要想你三哥多学学”本以为李治是在试探自己,但是想想他的性格李世民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而且李治眼中的那抹敬佩也不是假的,既然他们兄弟友善就再好不过了。
  “儿臣也是这样想的”看来李世民是相信他真心对李恪称赞了,李治唇角轻扬,却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这种事情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他要让李世民潜移默化的接受李恪,“父皇找儿臣来可是有事?”
  “治儿对于吐蕃了解多少?”李世民问。
  吐蕃,就是以后的西藏,李治沉思,历史上对于吐蕃说的并不多,他只知道唐朝的时候与吐蕃关系很好,也发生了一起著名的事件——文成公主入藏嫁与松赞干布,“儿臣对吐蕃不甚了解,但是近年来吐蕃与我朝关系不错”
  “不错”李世民冷笑一声,眼神凛冽“是不错,那是因为他惧我大唐,不敢再轻举妄动,贞观十二年吐蕃扰我边关,杀烧抢掠无恶不作,若不是侯君集”李世民顿了一下,侯君集因为谋反如今已经畏罪自杀,只是不知承乾现在如何?整理了自己的心情李世民继续道“若不是侯君集大败吐蕃,安能有现在关系不错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我大唐民富国强,威慑四邻,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李治点点头深以为然,任何时候弱小都会挨打,只有强大了才能保全自己,近代的中国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不过他却没有想到吐蕃在历史上也与唐朝有过战争,看来对于历史他知道的太少了“父皇今日找儿臣来可是为了吐蕃之事?”
  “恩,打败吐蕃之后,他们曾经请求和亲,当时我也许诺了”吐蕃不同于突厥,松赞干布已经在哪里建立完备的政权,实力虽不比大唐但还是不可小看,既然他已经俯首称臣,联姻也是可以的。
  李治脑中瞬间浮出四个字,文成公主,没想到自己居然有幸见证着历史性的一刻,“父皇可有合适的人选?”
  李世民微笑看着李治“我打算把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
  “我?”李治愣了一下,随即苦笑“父皇,儿臣接触政事不久这样重大的事情恐怕不是儿臣能力之内的,若是办不好会影响与吐蕃的关系,不如父皇把此事交予三哥如何?三哥做事稳重,儿臣可以在旁协助,父皇?”
  李治最后的那句父皇微微有些撒娇的意味,李世民无奈的看着他,目光中很是宠溺“父皇是想通过此事锻炼你,你倒好推得一干二净,都是太子了还那么孩子气,父皇什么放心把大唐的江山交给你”
  李世民那宠爱的语气与目光都让李治的心中温暖,靠在他的肩上笑道“太子又怎么了?在父皇面前儿臣就是再大也是个孩子”
  李世民半是欣慰半是忧心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李治向来仁孝,对于这个儿子也非常的喜欢,可是这样的性格真的适合坐在帝王的位置之上吗?他不愿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葬送,尽管已经做了充分的安排李世民还是放心不下。
  最终李治还是从李世民手中讨到了圣旨让他协助李恪办理吐蕃之事,第二日拿着圣旨去找李恪。
  “与吐蕃和亲”李恪很显然知道此事,并没有丝毫惊讶,只是看着李治“是你向父皇请的旨意?”
  “恩”既然已经做好了让出太子之位的打算,现在就要开始做准备,李恪也应该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才能。况且对于这种应对来使和亲之事他也不知道怎么做。“三哥有什么想法?”
  “你知道的历史是怎么样的?”李恪对于少年的想法很清楚,也不反对他这样做,若是让少年一人处理此事他还不放心呢,很有可能被人察觉出什么。李恪却没有发现现在他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都是少年的安危。
  “我知道的历史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为大唐与吐蕃的和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成就了一段佳话,受到后人的称颂”
  李恪扬起唇“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按照历史的进程来做呢?而九弟首先应该告诉我文成公主是谁”
  “文成公主?”李治愣住,他只记得历史书上说文成公主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就算有其他的也都是赞扬的话语,他还真不知道这个文成公主究竟是何许人也。
  “九弟不会是不知道吧?”李恪见少年呆住问,不过少年现在的样子说不出的可爱。
  李治无奈的点点头“这件事情就劳烦三哥打听了”
  从此日起李治与李恪又多了一项工作,就是从众多宗室之女中选出历史上的文成公主,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历史的轨迹无法偏离,他们选出的女子正是历史上的那位,任城王李道宗之女,于是一道圣旨将这位伟大的女子宣至长安。
  因为李治的好奇,李恪只好同他一起去驿馆迎接文成公主,同样他也想见见李治口中这位被后人传颂的人。等待许久,两人眼前终于出现一个长长的车队。
  “参见太子殿下,吴王殿下”车队停下,所有的人都下马参拜。
  “都起来吧”李治道,看着为首的女子,她华美盛服、神态端庄,气质高雅,虽然眼眸中有着淡淡的哀伤,应该是未卜的前途的忧心和即将远离故乡亲人的伤心,但是这些却难以遮掩那眉宇之间的坚韧,李治觉得这个女子弱小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极其坚定的心,她的全身都充满着力量。
  也正是这个款款柔情的女子,凭着自己的知识和见地,协助松赞干布治理吐蕃这个地域辽阔、民风古朴的国家。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吐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