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吏部的官员们直到辰时才相继到来,在外面纷纷议论着李恪这个新来的吏部尚书,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李恪都是不满的。走到面外李恪坐在书案前,见到他所有的人即刻停止了议论“参见吴王殿下”
“各位还是以官衔相称吧”李恪开口,面上看不出悲喜“一个时辰前我与太子就已经到这里了,谁能告诉我吏部是干什么的?”
“回尚书大人,吏部的职能是替朝廷管理官吏”
“你们还知道吏部是做什么的啊”李恪的声音骤然沉下“既然知道自己的职能就更应该以身作则,按照朝廷的规定卯时各部司就要开始办公,现在都到了辰时了人才来了不到一半,这样的散漫的吏部,连自己都管不了,如何去管理别人?我大唐的官员若都是这样怕是亡国之日不晚了”
“臣等知错”
“算了”李恪摆摆手“今儿是第一次,本官就不做深究了,只惩罚最后三个来的人半年的俸禄,以后谁要是在敢像今日这样不按时到这,朝廷是不养闲人的,要想清闲还是尽早回家就是了,省的浪费国家的粮食”看着下面诚惶诚恐的官员,李恪放缓了声音“都说说今日有什么事情吧,先捡重要的说”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皇上下旨让各州推选出十位德才兼备的人,由皇上面试后选出三位做县令,明天就要在承庆殿召见”
“选的如何了?”
“已经选好了”
“那好,即刻把他们找来,本官要看看你们选出的这些人究竟是不是德才兼备,以免到时在皇上面前丢本官的人”
很快十名从各州选出来的人就到了吏部,李恪看着他们询问一个很简单的很大而化之问题“你们以为如何能够治理好一县?”
第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人似乎有些紧张,说的有些词不达意,李恪又点了一个人,这个人到时很从容,不慌不忙的开口“臣以为要治理好一县,首先要让百姓们崇尚教化,让百姓知礼而达性,要……”
李治轻笑一声,打断他“你是不是还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那你要如何让百姓衣食足,又如何让百姓做到仓廪实?”李治问。
“这……,这”这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李治看了其他选出来的人,这些人应该都是一样,什么华而不实的大道理都能说出一大堆,但是要让他们办实事的时候就都无言以对了,有这样的官员怎么能奢求他们能够为百姓办事呢?“这就是你们选出来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做什么,只会是国家的蛀虫,重新选,就是不要官也不能用这样的人,别说是造福一方百姓了,这样的人不是一方的祸害就行了”
“太子殿下?可是明天皇上要召见他们的?”
“召见,这样的人领去见父皇只会让父皇发火罢了,还不如不见,父皇那里我会去说,你们重新把各州的人召集,这次我来亲自选,宁缺毋滥,必须要选出有真才实干的人”李治一向温柔的语气也变得重了起来,他就不信大唐千万人之中全部都是这样没用的人。
看到那官员还有些犹豫,李恪也发话“就听太子殿下的,赶快去办”所有人相继退出去,李恪看向李治,今日他似乎有些激愤了,不过身上却也散发出以往没有的威严,让自己无法移开目光,“九弟打算如何选拔官员?”
“可以考时政,断案这些实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他们的人品,三哥以为呢?应该怎么选?”李治思考,唐朝已经有了科举,但是并不完善,还有很多人都是举荐上来的,这些举荐而来的士族很多都是没用的人,必须尽快的完善科举制,若是能够在这里推行素质教育就好了,只可惜现在的唐朝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不能一蹴而就,他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与完善。
“九弟说的对,像刚刚的那些人要说到欺上瞒下,欺压百姓一个个比谁都要熟练,可是要真正的做事一个个却又哑口无言了,所以选官员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实务与人品,选出能够以民为重的人”李恪顺着李治的话说,但是也知道这样的人很少,毕竟人无完人都有贪婪自私的一面。李治却与他不一样,可能李治也知道这些,但是却还是会希望期颐,最后结果也就能能让李治指望,而他最不愿意的就是看到李治失望,可是却无法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过九弟,你要先做好准备,也许这次我们根本选不出这样的人,其实什么是任人唯贤,就是要让他们放在适合的职位上,发挥他们的的优势,只要大义上没有做错,就是有一些小瑕疵也是可以的,就像是凌烟阁的众位忠臣,相信他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父皇却能容忍,继续的重用他们就是如此,不能太过苛求”
李恪的想法很对,在第二天推荐上来的二百多人中,经过一轮的选拔,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李治也知道他自己的想法太过于理想,但是有时他又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想自己做的事情有半点的瑕疵,尽量的除去心中那些不舒服的感觉,李治听从李恪的建议从这些人中选出来了五个人让李世民召见。
☆、第十五章:今生有你永不悔
第十五章:今生有你永不悔
并省官吏的事情,李恪是从吏部开始的,自上而下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考核,这一次考核就裁去了吏部一大部分人,只是李恪在吏部也是怨声载道,亦又一次受到了朝中诸位大臣的联名参奏。
“大人,这些人裁不得啊,他几乎都是朝中重臣的亲戚子侄,大人要是将这些人全部裁去,朝中的众臣定会对大人怀恨于心啊”
“怀恨?你以为本官会怕他们怀恨吗?上次征粮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对本官怀恨了,也不在乎在加上一笔”李恪冷笑一声,要是怕人怀恨他也就不接着得罪的人差事了“再说了任用官吏不是选的朝中大臣的子侄,将来是要把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交给他们办的,岂能如同儿戏?谁要是反对可以自请离职,本官绝对不会阻拦”
这样的话一水出所有的人立刻噤声不再言语,他们知道这次李恪绝对是动真格的了,还是保住自己最重要。
“行了,你们都下去,从现在起尽职的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来找本官,吏部整治以后就要开始其他各部的并省了,在这里本官先说好了,你们这些人谁要是敢拖后腿,本官绝对不会轻饶,好好的想想都该怎么做吧”
一旁李治望着李恪,他身上的霸气愈来愈家的明显,也不再的掩饰,近来李恪的行事让朝中的官员们闻之变色,偏偏又申诉无门,那些参奏李恪的奏折全部被李世民压下,反而对着那些官员们一顿训斥,也终于知道李恪所做的事情都是李世民授意,纵有天大的胆他们也不敢同皇帝叫板,所以忍痛把那些话咽进肚子里。
“九弟在看什么?”李恪走到李治身边,笑问,也只有对着李治他才能够出现如此温柔的表情。这段时间李治在他身上流连的目光越来越多,李恪觉得仿佛无望的生活亮起了一道光,欣喜不已。
“三哥,你这样几乎把全部的官员都得罪了,以后他们定会给你设置各种的阻碍,也将会成为你登上皇位的障碍,这是不是不太好?”李治担忧地问,也许一开始他就应该把这些得罪人的差事全部自己揽下来,不让李恪出面。
“九弟放心好了,你想一想朝中的大臣们谁不知道这件事情是父皇授意的?他不敢反对父皇,所以只好那我这个可以动的人来出气,但是只要是父皇心意已决,我就不会有事,有朝一日我登上皇位这些人就会像对待父皇一样对待我了”况且他从来都不是一人,李治一直都陪在他的身边不是吗?
话是这样,可是李治心中却无法不去担心,他现在越来越害怕历史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害怕李恪会踏上他原有的命运,至今为止历史还是按照原有的轨道前进,没有丝毫改变,他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历史呢?他不愿意让李恪死。
李恪握住李治的手拉着他来到桌前,“九弟,你看这是我这些天列出来的各部各司的官员人数,就是我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么庞大的数字就意味着我大唐要花费更多的钱财来养他们,这要浪费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所以并省官员必须要尽快的进行,快刀斩乱麻,不能慢慢的来,不然恐怕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这样与不做有什么区别?在这裁员的时候要耽误朝廷多少事情,又有多少百姓深受其害?”
“必须要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