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自己想明白了,看明白了,自个儿做个决断。
秦哥儿当年帮了我大忙,我却没回报过他,今儿这席面,我没脸吃。你们吃吧,我家去了。明儿再来。”于家德大哥的夫郎柳氏,一口气说完一大段话,甩手走了。
留下一屋子人目瞪口呆。长辈们听了这番有些扒掉于家德面皮的话,虽然刺耳,仔细想想可真是有几分道理。不过谁也说不出口。
“二小子,你自己想想吧。我先回去了,你也别送了。”三叔公拄着拐杖起身往外走。
不等留人,其他几位也纷纷起身要回去。留下于家德呆坐着椅子上。王氏在一旁陪着。
第8章 讲述
于文礼最终还是没哭出来,用井水洗了把脸,凉津津的水,让脑子清楚了几分。靠着井台坐了一会,缓过神来,想着要与哥哥好好谈谈。
于文敏在与林子君聊着孩子的趣事,等着自家弟弟过来。
于文礼一进屋,就看到自家大哥与夫郎坐在床前,有一搭没一搭的小声交谈。儿子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林子君看到他进来,忙站起来仔细看看他脸色,问道,“饿不饿,要不要吃些东西?我去给你倒杯水。”说着便要出去。
“弟弟,要不要先吃些东西?”于文敏看到弟弟脸色好了许多,也问道。
“不想吃。哥,我想想跟你好好谈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文礼回道。
“这样也好,咱们兄弟坐下来把事情说清楚。”正巧林子君拿了一壶水和几个杯子到了门口,正犹豫要不要进来。“子君进来吧,都是一家人,一起听听,说明白。”
“哎”,林子君走进了放下东西,搬了两个桌凳过来,和于文礼一起坐下,听于文敏开口揭开这这陈年往事。
“既然说,那得从阿爸的出身说起!阿爸出自定阳秦家,秦家是定阳府有名的官宦人家,书香门第,祖上代代有人为官,不说官至宰辅,封疆大吏却是出过的。可这秦家最大的不足,就是人丁单薄,代代如此,所以秦家连旁枝都没有几个人。咱们的外祖父是秦家嫡枝嫡脉,只有一个庶出的弟弟。到了阿爸这一辈,倒是好了一些,同胞三个,大舅、阿爸和小舅。
二十多年前,外祖父任寻州刺史,寻州是反王齐王的封地。外祖父任职期间发现齐王谋反的迹象后,开始收集证据,不幸被齐王发觉。父母已经去世,夫郎、弟弟、三个孩子全都随他在任上。外祖父自觉难保性命,未免灭门之祸。外祖父就让外阿爷带着大舅和阿爸悄悄离开寻州,与年幼的小舅和二外祖父分两路逃走。外阿爷怕被齐王的人抓住威胁外祖父,便不敢直接回定阳。当时新丰县令是外祖父的好友,于是外阿爷想先到新丰暂避,却不知新丰县令早已被免职,无奈就现在县里安顿下来,等外祖父和小舅他们来寻。
结果才半个月,就听说齐王反了,没几天定阳的静王也反了。六王之乱开始,天下四处战火连绵。外阿爷就来十里村避难。
外阿爷久久等不到外祖父,心中就猜到怕是凶多吉少。大舅坚持去寻外祖和小舅的下落,带着护卫离开新丰县,也是一去不回。等了一年,外阿爷打听到外祖父被祭旗的死讯,大舅和小舅又杳无音讯。外阿爷就此一病不起。
阿爸是个要强的人,他不惧一个人照顾外阿爷。以阿爸的本事养活父子两人,虽然辛苦,可也能过的不错。但他担心大舅和小舅万一都不在了,秦家就绝后了。所以才决定成婚。
阿爸想要招婿,但怕招婿的人品行太差。后来于家诚心上门求娶。外阿爷觉得于家也算读书人家,最终选定了父亲。
成婚之前阿爸请于家族老和里正做见证,立下契约,阿爸所出的第二子姓秦。于家,就是我们的阿爷同意了。阿爸这才答应成婚。
之后,就如大伯家柳阿爸所言。爹和阿爸相处不来,过的并不舒心。外阿爷走后,阿爸想尽办法打听大舅和小舅的消息。
六王之乱打了八年才彻底平息,阿爸想回定阳老家再想办法。只是爹不同意。再则,我还年幼,又发现有了你,这才作罢。
谁知道阿爸生你的时候,刀口收不住,身体渐渐不好了,却一直强撑。更没想到,爹爹因为我是个哥儿,坚决不许你姓秦。阿爸与爹吵了很多次,也没个结果。为这个阿爸又急又气,身体更差了。
阿爸一直努力保重想多活几年,等你长大一点儿。但他也知道自己身体活不长久,爹不一定靠得住,后来人一进门,对我们不好怎么办?就努力才在村里做好事,结善缘,又为我寻到旧识友人,定下我与杨家的亲事。
阿爸尽全力教导我,好待他走后我可以护着你。阿爸临去的时候把这一切告诉我,还给你留下一封信。”
听到这里三个人都红了眼眶,于文礼急急地问道,“哥,信呢?”
“信我一会儿给你,你先听我把话说完。
阿爸走之前最放不下的就是你我,还有秦家亲人的消息和秦家的传承,最后抱憾而终。
阿爸走后,刚过了百日,爹就娶了后娘。呵!不知道在他心里阿爸算什么,有几分重?阿爸虽然一直念着秦家,可阿爸绝没有对不起于家。于家这些田产大半都是阿爸出钱置办,经营打理的,这房子也是阿爸挣出来的。你看阿爸走后于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就知道阿爸有多能干了。
你那时年纪小,我与爹不大和睦,我不觉得难过,可你不一样,你心软又重情。把这些告诉你,你这性子一定先为难死自己!所以我才决定等你长大了再告诉你,没想到拖到了现在。
我成亲之后,杨家开始四处走商,能在各地打听秦家人的下落。想着都二十多年了,实在找不到,就让你的一个孩子归秦家,让阿爸放心,在地下得以安宁。
三年前杨家迁去定阳。在定阳,我竟发现有人在打听秦家后人。而且,秦家老宅竟然有人住,住的竟也是秦家人。我上门问询,才知道是小舅的人,小舅竟然还活着。
可惜小舅驻守北疆,不在定阳,无军令不得离开。我决定带着阿爸和外阿爷的遗物、信件与秦家信物,随家里的商队,和小舅的人去北地,还有你杨大哥也陪我一同去了。只有亲自见一见,才能确定到底是不是真的。
上天保佑,阿爸在地下有灵,竟然真的是小舅。我都没想到,居然还有找到的一天。
相认之后,也知道了大舅的消息。大舅当年去寻州,只寻到了外祖父的尸骨。大舅火化了外祖父的遗骨,想带外祖回来,半路却在战乱中被流箭射中而死。那护卫忠心,带着外祖父的骨灰和大舅的遗骨又回到寻州,想着秦家若还有人在,一定会来寻州找人的。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小舅长大才派人找到这个护卫,小舅将外祖父和大舅的遗骨送回定阳祖坟安葬。
小舅从护卫那里知道阿爸他们在新丰县,就写信到十里村于家。于家回信说没有秦家后人。小舅不想放弃,准备再派人来打听。却没想到在定阳秦家老宅,我找上了门。还亲自到北地见他,这才有机会彼此相认。
小舅早就想来接你或者写信给你。我说你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这前因后果一言难尽。而且爹……我想我从北地回来,当面与你说,谁成想,又有了你小侄子,这才又拖了一年多。
偏赶上今年你要参加府试,索性等你考完之后再告诉你。那时我正好从北地回来。因为这样,小舅可急坏了。
哪知道还没离开北地,就收到杨家商队带来的你的信,你居然没有参加府试,还是因为爹的缘故。小舅大怒,恨不得飞过来。是沈……沈舅舅,不是这位沈先生。沈舅舅劝住了小舅,又让这位沈先生陪我回来,解决这些事。
舅舅本就想接你回秦家,阿爸的遗愿舅舅是一定要完成的。秦家只有舅舅了,二外祖父也是早早没了,没留下后嗣。况且舅舅也没有子嗣。
好了,整件事就是这样,你还有什么疑问?如果没有我把阿爸的信给你,你好好看看。
小礼,哥哥相信你,无论你怎么想,哥也会支持你的决定。好了,我先出去了。”于文敏说完,站起来,从怀里掏出一封泛黄的信封来,放在桌上。轻轻抚了一下弟弟的头,出去了。
“大哥,你还住原来的房间吧。那间屋子改成了书房,平时没人住。只有文礼和五弟偶尔住一晚。我已经换了干净的被褥。”林子君随着于文敏出来,对他说道。
“好了,我知道了。麻烦子君了。”于文敏说道。
“大哥,怎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