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到古代当名士-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背转过头悄然笑了笑,去隔避耳房接水洗漱,回来和宋时一道吃了些点心,一道研究新课程。
  这几位天使来到汉中就是为学农事,也不必教什么理气之辩,知行之说,直接从如何种水稻,如何分辨磷矿,制取肥料讲起。依着圣上之意,这几位也没有留学时限,正好冬小麦要返青了,也带他们亲到田间,教一教高产小麦怎么种。
  北方多旱地,水利不便,能种水稻的地方并不多,小麦才是最主要的粮产。
  而小麦亩产如今只有七八斗,也就是不到百斤,他那时代的小麦亩产量却能达到五百到九百斤,最高产量虽然没有广告里的“用了金坷垃,小麦亩产一千八”那么神乎其神,却也能达到一千斤以上。
  他们不敢往太高的收成水平上想,只计一亩能收二百斤麦,再加四百斤稻,这一年一亩地便收了六百斤粮。按朝廷粮税三十税一,加杂项征银,输边关的草、豆料等,至多到十六税一……哪怕再算上农家租田皮的三成租子,都缴清之后,这一家能剩下的也有三百七十五斤粮。
  二百斤麦,一百七十五斤稻,依时价算来麦子值一两七钱、稻子值二两九钱,合起来有四两六钱。
  而原先一亩旱田只能产八斗麦子,算来不过七八钱银子。改成稻麦两收,用化肥促长之后能比原先单种一茬麦子的收入高五倍不止!
  拿他自己比喻,就是原先发一篇论文最多赚七八十块钱,现在能赚四百多,这是怎样的飞跃?
  他要是突然天降这么一大笔钱,能高兴得立刻把历史上气候变迁、灾害研究的论文都买了!
  一般百姓得了这些银子,岂不也要买房置地,买新衣裳首饰、吃穿器用,筹备婚姻、养儿育女……
  他们汉中府的经济就盘活了!
  汉中经济园这名字取得好,给他们汉中经济发展起了个好兆头!
  宋时想得美滋滋的,自己算了一遍帐还不安心,又拉着桓凌替他算。桓凌索性取了纸笔,依着汉中府民田、军屯的数量,分了水田旱地、上中下田,按比例各各计算出来。
  合起来约在五百一十五万四千石粮,折银六百余万,征的粮税可有二十万。
  是一般年景征粮的四倍。
  这么大笔银子,连桓凌算着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下意识看了宋时一眼。宋时的目光就落在他算出的数字上,嘴角微扬,已不知神游到了哪里。
  桓凌按着他的肩,把他压到怀里,仿若不敢惊动他一般低声问道:“如今这麦田还是试验田,到下半年……水稻就能有咱们算出来的这么多了么?”
  能有。
  别处也许抓得不那么紧,但府城之下他还是可以安排人抓过来的。去年各试验田种出的稻子他都当良种收着呢,到时候贷给本府农户,教他们按着他的法子耕种。
  就是这个祥瑞嘉禾的种子不足,只要肥施得适时适量,水深浅得当,也差不多能种出他去年的水准了。
  现在他们要烦恼的却是农民丰收之后,大量水稻流入市场,他们要怎么建起公平仓平价收购稻谷和稻田里产的其他农副产品,免得汉中府谷价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
  他兴奋得不自觉打起了官腔,桓凌听着这些新鲜词句,看着他脸上隐带得意又极力自持的笑意,不由得跟着他笑了起来,贴着他的脸颊说:“朝廷这回不是派来三位户部员外郎?还有两位储相。都是年轻俊秀之辈,经济大事,岂能不请他们帮你谋画?”
  以后这种算帐、稳定物价的小事可以交托学生们解决,他们俩还有许多科学上的大事要研究呢。


第194章 
  上元夜自是观灯看戏的传统节日。
  周王府里虽有扎的八仙过海灯山,但过节的日子总是在外头看灯比在家里有趣。晚宴宴罢; 周王便换了便服; 与桓、宋二人和随他一路从京里过来的十位官员一道赏本地花灯。王府女眷们不便外男同行; 另乘了小轿从后门出去,也要趁这难得的佳节出门游玩一夜。
  府衙与宾馆所在正是城中最热闹的中心; 出了门便是一片灯海:各家府门下都吊着别出心裁的花灯;路边连片灯棚,下有猜灯谜、关扑、卖解、撂地唱赚的摊子;稍远处堆着几座数人高的灯山,有鳌山、有龙灯、有宝塔、有莲花; 都是竹骨绢面; 扎得精细如生; 在内部烛火映照下光彩夺目。
  汉中城上半个天空都被灯火映得通明,走上路上全不用自己提灯; 路上人物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群官人便一路观灯一路解人家灯谜; 别人苦思不得的; 这群进士破解起来却都如掌上观纹。有少年书生在路边念着灯上的“满船空载明月归”冥思苦想; 欲为身边佳人赢一盏四季景走马宫灯,庶吉士申越随口便解之曰“虚度光阴”; 赢了灯来; 随手又赠予那对少年情侣。
  那少年惊喜得连声称谢; 欲请教他姓名; 他却只一挥手; 洒落地朝前方灯山走去。同行的庶常林方落后一步,含笑对那少年说:“申兄正在汉中学院随你们宋知府读书,若有缘便在学院中相见吧。”
  说罢也丢下那书生; 快步跟上常申,夸他此举疏狂脱略,有名士风度。
  常申抖开披风、挥挥大袖,洒然一笑:“昔日宋年兄能成全鸳侣,如今我常某也试作效仿,岂非也是一桩佳话?”
  元宵佳节撮合一对有情人,果然是佳话。
  众人纷纷喝彩,也要效法一把,成全几段佳话。
  他们也不要灯,专挑着猜不出灯谜的过去替人猜,赢了灯之后便将灯送人,而后自己长笑离去,留下一片称谢、羡艳、感慨……以及灯棚老板的伤心叹气。
  宋时生怕他们再猜下去会被这条街猜灯谜的老板合力雇人打了,连忙拉他们去灯鳌山下一个府衙自建的灯棚猜谜。
  那灯棚不仅能猜谜,还有对对子、续诗联诗的,保证合了这些才子的心意。不过他自己就不去猜了,谜题他都看过,自己还出了几道题,猜着没意思,不如去套圈。
  套圈的摊子就设在灯棚旁,是用小竹圈套摆在地上的东西,套中即可带走,三文钱便能换得五个圈子试手。奖品多是些汉中经济园自产的东西,如水晶玻璃宫灯、双层保温杯、墨镜、手套、围巾等。
  本朝向来流行的是用骰子关扑赢取钱物,他这套圈却是清朝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刚摆起来时也颇火了一晚上——转天就有不止十个八个套圈摊子到处铺开,摊上还设了金银为筹,在这官摊上套的人便少多了。
  宋时从小学就开始玩这东西,深知这种套圈输多赢少,所以也并不想去别的摊子玩,只给自己府里的摊位创收,花十文钱买了一胳膊竹圈,含笑对桓凌说:“今日佳节,你又回来了,难得双喜临门,看我套个灯给你过节。”
  他褪下一个竹圈,奔着宫灯套去。
  可恨晚来风疾,竹圈又轻,投了几回也投不中。上元夜间游人又多,人声、鞭炮声、乐声交混在一起,吵得他精神难以集中,连投了十来个圈,竟没有一个能套上的。
  桓凌看他似有些躁意,便朝他摊开手,笑着说:“宋大人只怕这两天为接驾、为招待我等之事操劳过度,难免失了准头,还是我来试试吧。”
  不敢不敢,还是你比我操劳。
  宋时抿了抿唇,目光落到脚面上,抬起一只手让他捋圈。桓凌便自取了几个,摆好架子直抛出去。
  恰抛到宫灯角上,被弹开来。
  他沉下心来又试套了一个,扔出去时手感还顺当,落下时不知是风吹还是怎样,又比他预期的偏了一丝,又被弹开。他倒真勾起了几分胜负心,拿着竹圈比量几回,斟酌力道和出手的方位。
  宋时笑嘻嘻地在一旁看他套圈,自己连连失手的火气也降下去了——
  套圈这种东西,果然就是看人花式失手才有意思,一圈套中一个的高手固然值得敬仰,但还是不如看他和自己一样苦苦调试,套圈满天飞,却套不来奖品的乐趣多。
  他看着桓凌扔完了手里的圈,便将自己胳膊上的都撸下来给他,怜爱地说:“你慢慢练,不着急,我再给你买几百钱的来。”
  这可比关扑便宜多了,叔叔请得起。
  他们两个兴兴头头地抛竹圈,套奖品,都放下了一定要出手惊人,套个好奖品送对方的包袱,倒越发体味到了其中的乐趣。而被他们扔在灯棚下猜谜观灯的周王与诸部院进修生、王府长史等人却头一次在诗谜中品尝到了挫败感。
  他们这一群从科考中厮杀出来,深研四书五经的才子,便在京里也能横扫灯会,没有解不开的诗谜了。可这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