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到古代当名士-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是他那遮挡阳光的墨镜,这一路上就叫人实受了不少好处,更不必提枪上的瞄准镜——学会算角度之后打獐狍鹿兔都打得比往常准。这一路上只是有各府官员、守军护送,没遇上山匪虏寇,若遇上了,说不得他们也还能缴平一窝呢。
  两人想到他的好处,也不嫌士兵们搬这些行李堵路,还好声好气地吩咐道:“这些也要轻拿轻放,莫因不是咱们殿下的东西便胡乱往地下扔。”
  那些亲兵念着宋时是个文曲星下凡,又给他们做过冬衣裳,自然爱重,哪里肯颠坏他送的礼物?都抬得平平稳稳的,连滴酒都没洒出来。只是酒香与菊花清香、桂花馨香混在一起,抬起来在走廊里晃了晃,香气便透过箱笼飘得漫天漫地,熏得几名贪酒的士兵直吞口水。徐公公嗅着空中香气问道:“好重的桂花香,莫非宋大人送的是桂花酿?”
  司马右史更有经验,深吸一口气嗅了嗅,铁口直断地说:“非也,这桂花香浮在外头,不是酒中所含,酒中这股清气是菊花香。”
  这是重阳登高喝的菊花酒。
  菊花酒么?如今才刚入九月,重阳节还没到,他倒先备下菊花酒了,可不是会心疼人。
  徐公公不禁拿出他们王府的节礼单子,看似不经意却从头到尾细瞄了几回,终于在一片茶叶、药材、点心、糟腊中瞧着了几坛菖蒲药酒。
  好险,没输。他们王府的体面保住了。
  徐公公也不知自己怎么会有这样诡异的比较念头,摇了摇头,趁他们清出一条走道,拉着司马长史进去拿东西了。别人更不知他曾有过这点细微较劲的心思,几个亲兵把桓凌的箱笼安放好,便上楼跟他说了一声,请他安排随行家人处置汉阳府送来的东西。
  桓凌彼时正读着汉中府来信,一双眼只盯在信纸上,不肯暂挪,胡乱朝那亲兵点了点头,漫声吩咐人按着礼单上所写去取月饼和菊花酒来。别的且不管,这两样待会儿热一热端上桌,他要请周王殿下来分享汉中府的中秋滋味。
  更要分享一个好消息。
  十三穗的瑞谷,除了他们时官儿,还有何人能种得出来?便是古代圣贤的故事里也不敢奢想有这么多产的嘉禾吧?
  唯时官儿到了大郑,就给他们添了这片殊胜的祥瑞——
  甚至不需天赐神迹,他只凭着实实在在、百姓唾手可得的肥料和新的耕种时间,便能将汉中、陕西乃至整片天下变成远胜今日江南的良田!


第180章 
  “桓大人置了酒菜,想请殿下到房中共赏明月; 品尝汉中的中秋滋味。”
  中秋?这都九月初三了; 过中秋?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细细弯弯的蛾眉月跟八月十五圆满如镜的明月有什么关系?八月十五虽在路上没好生过节; 但要赏明月,何不等到九月中月圆之日?
  周王有些摸不着头脑,徐公公忙上前解说了缘故——他虽然是用猜的; 只怕也八、九不离十; 是因桓大人新收着了宋知府捎来送来的菊花酒、桂花、应节的吃食; 请他们大王尝尝家中的滋味。
  周王轻笑:“咱们家乡又不……”
  不——是他想错了。
  桓家舅兄要炫耀的不是他们京里的滋味,而是跟宋先生小家的滋味。八月十五没团圆成; 九月得着家里寄来的美酒佳肴; 不管应不应节的也得请人共饮; 对着家书补上团圆滋味么。
  也吧; 他做人妹婿的偶尔陪舅兄赏夜色,只当也体尝一回岳家的温情了。
  他便叫徐公公安排厨下做些精致小菜; 独自踏入桓凌的房间; 陪他赏这无论离八月十五还是九月十五的月圆都挺远的月亮。
  桓凌这场赏月宴安排得还挺齐备:有新烤过一回; 温热回软的月饼; 有糖桂花浇砌的桂花糕; 有新栗蒸熟后揉作馅的酥饼,有从外头买的新鲜葡萄、石榴、沙果、红艳艳的灯笼柿,还有摆在看盘里供人玩赏闻香的佛手、香橼等物……
  除了天上月色有差; 当真是中秋赏月清宴的规模。
  周王倒有些羡慕他这番趣致,点头笑道:“这也算是场家宴了,舅兄陪小王入席吧。”
  徐公公服侍着他入坐,桓凌也在下首陪坐下来,亲手拿小银刀替他切月饼。
  周王看见那盘月饼,不觉眼前一亮。
  这月饼不知是他们从南方带来的不是,和宫中所制大不相同,饼皮并非层层烤得透亮的酥皮,而是更绵软柔润的橙色面皮,香甜无比。饼上刻着细巧花纹,上面不知涂了什么,烤得润黄油亮。
  馅料也极丰富,除了他平日吃的豆沙、枣泥、青丝玫瑰、五仁、百果等馅,竟还有几样夹着荤腥的新样儿月饼:
  一种是细白柔腻、口感尤如芸豆却更带几分清香的白莲馅,当中裹着金黄的鸭蛋。鸭蛋与沙绵的馅料一块儿咬下去时,甜咸两种滋味混在舌尖,别有一番风味。还有在五仁中掺了火腿末的咸甜火腿月饼,一种炒得干生生的肉松月饼,切开来便能看到金丝般的肉松从分开的剖面落下。
  他尝着馅料也新鲜,饼皮也特别,竟是宫中未见的佳品,不知不觉多吃了几块,将没尝过的风味都尝了个遍,赞道:“南方的点心果然精致,宫里也不曾有这风味。只是味儿有些重,须得喝口茶解腻。”
  桓凌垂着眼笑道:“这是宋贤弟叫厨子琢磨出来的,他自是有些清馋,好弄点与前人不同的新鲜吃食。”
  周王笑道:“宋先生名士风流,岂能无癖?但这月饼虽然精致,所用材料却属平常,是人尽能得者,却比那些吃笋定要山阴破塘笋、吃鱼定要三江鲥鱼、蟹定要固城蟹……为求口腹餍足抛却王事亲族,千里命驾,只求一尝时鲜珍味的狂生更懂饮食真趣。”
  他也曾听说,江南书香世族、豪商大贾家往往饮食比宫中还精致。那些人不惜耗费光阴,来往千里,就只为博一个“老饕”名号,以效仿放旷洒脱,不染俗尘的魏晋名士,于天下又有何用哉?
  还有些江南富商名士自恃富贵、风流,嘲笑北地饮食粗犷,只知食肉,不识真味,却不知皇家可以“举天下以奉一人”,有什么想要而不能得的?
  宫中平日只吃些牛、羊、鸡、鹅、鱼、笋之类寻常易得之物,只是怕上有所好,下头有人为了讨好,四处搜寻美食送入宫中,以致徒费金银民力罢了。
  他又拿小银叉叉了一块莲蓉月饼吃,由衷点评了一句:“宋先生毕竟是牵挂民生经济之的真贤人,岂是那些故效放达,实则只为邀买清名,走中南捷径的假名士相比。”
  他早先在宫里时,也更喜欢耿介清傲,不与世俗同尘和光的才子;可到陕西磨练一回,才知道才子固然可以与他畅谈天下,却还是务实的名士于家国更有好处。
  且不必说宋时在乡间开试验田以求丰产、建经济园收纳流民,造耐火砖重开商屯之类惠及百姓之举;只说他自己的王府——前后两任知府在任时,给他修出的王府差别何其之大?
  他毕竟是自幼在宫中金尊玉贵地养大的,纵然再肯俭省,也还是更愿意衣食住行更周全些。若非父皇派来了宋先生做地方官,若非宋先生是个精擅实务的人,他现在只怕还住在不合规制的府宾馆里。
  他念着宋时的好处,有些想敬他杯酒,但他人不在这里,只得叫舅兄代饮了。
  桓凌将酒一饮而尽,仿佛比自己得了夸赞还要得意地笑了笑,逊谢道:“下官便代宋时谢过殿下赞赏。时官儿……宋贤弟倒不为求世人赞誉,只是一心为朝廷百婚谋福祉,故而从汉中府捎来的表礼、信札,也都是这些最朴实无华的吃食为重。”
  是啊,看这月饼和菊花酒就知道了,宋大人于饮食上是个用心的人,家书中说不定也写了什么饮食秘方。
  不过当初舅兄出京一趟,捎回去的是传遍京师的《鹦鹉曲》,以赠他慧心巧制的鸳鸯尺;宋先生这封家书想来也不是普通书信,捎来的节礼中恐怕又藏着什么传情信物?
  他年纪尚轻,好奇心重,又觉着郎舅之谊不比外人,便索性直接问他:“却不知宋先生信札中写的什么佳肴?”
  倒不是什么佳肴,而是佳禾。
  桓凌将桌上杯和推开,挽起袖子,指尖蘸上菊花酒,在桌上倒书了“佳禾”二字。因不是史书上记载的九穗祥瑞嘉禾,他就把“嘉”改成了“佳”;又掏出袖中棉帕一抹,抹去那片交错纵横的水印,倒着写了个大大的“拾叁”。
  周王看着桌上变化的字迹,开始时险些以为他写了白字,后来看到“拾叁”二字,联想到“嘉禾”,心里忽然冒出一个令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