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嘉靖十年,到底是挥军西北,还是继续养军蓄锐?
  虞璁想了许久,索性把陆炳给叫了过来。
  两个人如今说开了心里的顾虑,也更亲近了一些。
  君臣之别是要顾及的,但并不影响他们确认彼此的爱和承诺。
  昨天晚上,许多深埋自己内心的想法被他毫不犹豫的拆穿,陆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竟能被他看透到这种地步。
  可是能够看到他的如此在乎和认真,内心又何尝不会温暖而安然呢。
  虞璁要了一份河套一带的大地图,示意陆炳坐过来帮忙看看,开口问道:“这河套一带,到底是什么时候丢的?”
  中国古代的历史给后人看的时候,需要被重新编排和调整次序。
  虞璁把明史和各种杂书看了许多,但在细节方面仍然不能说掌握的很熟。
  陆炳想了一会,不确定的伸出两指,让他看向一处:“洪武四年,于此设立东胜卫,但没过多久就放弃了。”
  这里水草肥美,游牧民族不可能任由汉人占领,自然要想了法子讨回来。
  虞璁点了点头,又指向另一处问道:“那这里呢?”
  陆炳看了一会,琢磨道:“大宁卫……是送出去的。”
  当年朱棣造反的时候,借用了原属宁王的蒙古护卫。
  等王爷摇身一变当皇帝了,这王爷们的军队跟着改制迁移,大宁卫就迁去了河北保定一带。
  这原来的地盘,竟然作为酬谢,就这么送给了朵颜三卫的蒙古人。
  皇上沉默了一会儿,看着这完全没有任何参考信息,只有地名和河流标注的地图道:“你知道河套一带的大致情况么?”
  “因为有大河三面环之,才谓之为河套。”陆炳解释道:“三面阻黄河,但土地肥沃,可以农耕渔桑,东至山西偏头关,西至宁夏镇,南至边墙,北至黄河。”
  也就是说,这么一大块地方,现在都给蒙古人占了。
  而且,这里算是上游,如果想靠船从北京这边运兵过去,未必是个划算的主意。
  虞璁从前没有接触过这些,想了一会只能作罢,又开口道:“我之前跟你提过的那个唐顺之,人怎么样?”
  陆炳想了想,开口道:“不输高誉。”
  “好,那就唤他过来。”
  搞不好,这是个隐藏版的SSR。


第49章 
  关于唐顺之; 前些日子他找了杨慎喝茶,假装不经意的提了一嘴; 结果杨慎还颇为激赏的跟他一通夸; 把那人说的天上有地下无; 不知道有多大能耐。
  虞璁心里清楚,像唐顺之俞大猷这样的人; 在历史上之所以不出名,要么是因为战功被更厉害的人给盖了过去; 要么就是不会做官仕途失意,所以才没法绽放这样大的光彩。
  他此刻听见陆炳都对这人有所赞誉,索性唤鹤奴把他给叫过来,自己亲眼看看是个什么神仙人物。
  王守仁; 杨慎; 再来个唐顺之。
  刚好是文武全才的老中青三代,这三个人混熟了,恐怕也会惺惺相惜吧。
  又过了一会儿; 唐顺之穿着七品官袍从容进殿,行云流水的行了套礼,被吩咐赐座时也举止从容。
  虞璁打量了他一会儿; 琢磨着这货是不是个书生。
  至少从清秀又俊朗的外表看,还真不像武将。
  殊不知陆炳回京之后就找了个时间跟他打了一架; 从赤手空拳到长刀利剑,各方面都占不了上风,也分不出胜负来。
  “朕今天叫你来; 也懒得客套什么。”虞璁直接示意他看看这地图,不紧不慢道:“朕有意讨伐河套,把这一块地给夺回来,但是如今虽然军力集结于京,几万人中真正打过仗的,显然没有多少。”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唐顺之对皇上这样的开门见山有些诧异,他毕竟只是一介小吏,论资历排辈,这些事还没他开口说话的份儿。
  但这个事,还真就问对人了。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急或不急,应当不看自己,而看他们。”
  如果正是用兵的好时机,哪怕说准备不充分,也要尽量把握机会。
  就如同用小力气打蛇七寸,也比竭力砍断蛇尾来的强。
  这个回答完全出乎他们二人的意料,虞璁愣了下,心想是这么回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唐顺之试探道:“陛下可知道,如今蒙古,是个什么情况么?”
  还真不知道。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黄公公给这位端茶倒水递点心,虞秘书拿文献典籍去。
  河套虽然应该是中国的,但目前还被蒙古人占着。
  可是蒙古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他还真拿捏不准。
  自己之前一味的只想打仗抢地,如今听到唐顺之的寥寥一句,竟然像从梦里醒了过来一样。
  是啊,蒙古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虞鹤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还带了两个小太监。
  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
  虞璁随手拿了一本,还没看几行就被孛儿只斤·巴图孟克之流的名字绕晕,索性吩咐唐顺之过来。
  “看完这些,你需要几天?”
  唐顺之想了想,不确定道:“一个半时辰?”
  这么快的吗?
  虞璁一拍巴掌道:“虞秘书,留下来陪唐——”
  “字应德,号荆川。”
  “好!陪唐荆川看书!”
  他总算找着这么个既不忙又有能耐的人,索性让鹤奴陪着他左右,自己带着陆炳去巡查三大营,看看新火器的投放和战车好了。
  路上二人各驰一马,陆炳思忖了一刻,还是怕他太上心,便开口道:“陆巡抚那边,已经劝回去了。”
  “这么快?”虞璁愣了下:“你跟他灌了什么迷魂药?”
  陆炳坦诚道:“就是解释了下利害关系。”
  这巡抚虽然是正二品的大官,但到底在地方值守,没有他明白这朝廷里的风云诡谲。
  陆炳从年幼时就在锦衣卫里和官员们打交道,对如何把控人心学的早已超越常人,半个时辰就说的他叔伯一身冷汗,还把自己塑造成委曲求全的无奈角色,好不被宗族那边的人再如何为难。
  虞璁听完他不动声色的讲完这些,心想自己果然眼光不错,阿彷这说把人赶回去就赶回去,也是够有手腕的。
  皇上骑着马又发了会儿呆,突然一拍脑袋:“居然是唐荆川!”
  他就是明朝那个抗倭名臣荆川先生么!
  虞璁听名字没反应过来,后来一想这个字号,越想越不对劲。
  这荆川先生,不仅是明朝唐宋派的领军人物,写出了‘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这样的佳句,他在历史上给胡宗宪屡出奇策,是抗倭的主力!
  这么个人,居然就悄无声息的考了个会元,自己居然没注意到!
  要怪就只能怪古代人名字太多记不住!
  他们一路巡查完,又去云禄集吃了个饭,算足了两个时辰才回宫。
  唐顺之一个人留在乾清殿里,一边看一边总结,就等着他们回来。
  虞璁还没走近他,那个清秀的会元郎就喜上眉梢的抬起头来。
  “陛下,微臣以为,如今正是时候!”
  “什么意思?”虞璁愣了下,加快脚步走到他身边,见那如山的书目全都被看完了。
  果然又是个大牛啊,这看书速度跟扫描似的。
  “陛下,如今蒙古青黄不接,俺答汗刚刚即位,微臣以为,最迟应明年出征,事不宜迟!”
  唐顺之把那几本书翻完,直接接过粉笔在一旁的黑板上写了好几个名字,如讲自家旧事般侃侃而谈。
  兵部的那些大臣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放手,能豁的出去想要再征的根本没有几个。
  蒙古那边势力纷乱又名字太长,能耐心梳理完所有时情,能将一切分析的头头是道的,根本没有几个。
  原来在八年前,给予蒙古中兴盛世的达延汗刚刚去世,此刻他的孙子俺答刚刚即位,正是被窥伺环绕之时!
  要知道,达延汗十六岁亲政,在明朝风雨飘摇上下混乱的这一段时间里,不仅统一了整个漠南蒙古,还一度与明孝宗朱佑樘阴奉阳违,间或领兵出没于大明的固原、宁夏等边关重镇,以刺激明朝开放边关贸易。
  他在位的时间里,耗费二十余年与右翼封建主战争冲突,将东蒙古的六万户全部置于统治之下。
  也正是他,重振了成吉思汗留下的黄金家族,被世人誉为中兴之主。
  达延汗一共有十一个儿子,虽然长子被人谋逆杀害,但剩下的一群儿子也在虎视眈眈大汗的位置。
  “俺答如今即位,他既然孙子,应该还算年幼吧?”虞璁急切道:“你是觉得,他们之间极有可能再次内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