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知不知道他还在打仗!他在前线舍生忘死的奋战,你在后面告发他诬陷太子!还牵扯上小十一,你是想挑拨离间天家父子兄弟之情,还是嫌前方败得不够快!”
不顾纳木岩脸色惨白叩头谢罪,他长身而起,目光冰冷,从侍立两旁的一干重臣身上依次滑过:
“太子,国本所在,不容动摇。皇后,与朕敌体并尊!都给朕消停着点——”
手指从刚刚还在御案左右两端泾渭分明,此刻已经散乱了一地的弹劾奏折上一掠而过,抬起手臂,用力一挥: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
一番怒吼之下,不管心里是向着皇后还是向着太子,有资格参加朝议的臣子都是低头唯唯而退。剩下元绍独个儿坐在御座上,一手撑着脑袋,只觉得额角青筋一抽一抽,不差什么就要跳出脑门。
都是那个李敏行闹的!
这么大的事儿,你不会悄悄地向朕报告啊!朕知道你受委屈了,也知道你爹差点儿死掉,你把事情报上来,朕难道不会给你个公道?
非要把事情往大了闹!
……现在好了,反太子的一派和反皇后的一派,只差当着朕的面打起来了!
叹了一口气,再叹了一口气,他终于起身入内,磨墨拂纸,把这番郁闷恼怒一字一句倾吐:
“长生……”
元绍的信送到前线时,凌玉城已经渡过青江,大军势如破竹地一路推进,直逼肃罗王都。
而那座名为汉山的城池,已经是肃罗在北凉大军铁蹄之下,最后的坚守……
望了一眼远处高达数丈的青黑色城墙,凌玉城点马退了一步,在旗杆的阴影里慢慢展开信笺。元绍峻峭挺拔的字迹映入眼帘,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信中内容,他已经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半个月前,李敏行的报告被快马送到案头。那一瞬间,如果来送信的不是黑水卫的小校而是李敏行本人,他真能拔剑把人穿几个透明窟窿!
那个混帐!这么大的事情,竟敢越过他擅自上奏,这还不算,他居然明折拜发!
就算要找太子麻烦也该是班师回去之后的事情!前方战事越是激烈,后方越是要稳,不然前面要援军要辎重要地方官员,后面忙着查案抓人杀人,大批官员无心政事,牵累了战事找谁哭去!党争都要压住,何况是弹劾太子这种动摇国本的大事!
恼怒归恼怒,把李敏行抓来打一顿也于事无补。这时候,除了飞鸽传书报知元绍,让他快马去迎了奏折来毋使泄露,除了等天气放晴之后尽快渡江、尽快打完这一仗,他能做的,就只有默默祈祷上天。
一晃半个月,元绍的回信,终于沉甸甸地落在了手里。
奏折已上。
朝野震惊。
弹劾太子属官所行不法,和弹劾皇后诬陷太子的两派,在御前就吵了起来—
那一腔郁闷和恼怒,简直要从笔下满满地溢了出来。
最坏的情形。
凌玉城慢慢卷起信笺,按定心神巡视了一圈汉山周围的城防,布置完当天的军务,他才回到军帐,挥退了帐中伺候的卫兵。刚想静一静,吧嗒吧嗒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还不到他一半高的孩子奔了过来,合身扑到他背上。
“师父师父!我今天的功课写完了!”
“这么快就写完了啊?拿来给师父看看!”
小小软软的身子靠在膝边,凌玉城一边心不在焉地摸着孩子细细的头发,一边拿起朱笔,逐字逐句地批改小十一今天的功课。圈圈点点,三角红叉,一会儿就涂了满纸,淋淋漓漓的红色染在墨迹之间,恍惚中,竟升起一种判定命运的错觉。
小十一的资质真的很不错。小小年纪就心志坚定,这些天戎马倥偬,他并没有多少时间督促,这孩子的文武课业却是一天都没有落下。更不用说,再怎么艰苦的行军,也没有听见他抱怨过一声,或者借此撒娇耍赖,懈怠功课……
可是,越是这样的良才美质,越是让他,反反复复地想起元绍当初的,那些隐隐约约、若有意若无意的提点和敲打……
“朕不是不能给朗儿挑选出身更高的孩子,可就算太子当年入学时,身边的伴读也不过就是这个身份。”
“你不依不饶的,到底要怎样怎样才能满意!难不成还要朕废太子不成……”
“本来没什么事,都给她闹出大事来了!”
“这么早就教他御下恤民了?急着把青州传给他啊?”
“带他出去走一圈也好。提前看看这片地方,日后也好有个数……”
元绍是根本不想易储的——当然,他也不想。废掉一个已经成年有妻有子,几次监国,有小错却无大过的太子,把江山托付给一个才六岁的孩童,做出这种事情的历来都是昏君,绝不值得他全心全意效忠!
如果再过十年,如果元朗平平安安长到了十六岁,而且表现出足以承担这个国家的资质和才华,那他不反对这个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设法获得足够的功勋和威望,进而争取储位。但是现在,他绝不可能让玄甲卫,让跟随他的弟兄们,再次卷入惨烈的夺嫡之战!
可是,他是这么想,别人呢?最关键的是,元绍,会怎么看?
那一摞摞弹劾东宫属官、意在攻击太子的奏折,他们总不见得,都是想扶康王上位吧。
还有那一叠叠弹劾他诬陷太子的奏折,他诬陷太子,难不成是为了他自己么?
“皇后拥大军数万,荡平肃罗,又有十一皇子在侧,长此以往,恐怕动摇国本啊陛下!”
看看,看看。当面这样喊出来的是一个,背地里议论,私下里揣测的,不晓得多少呢。
一边批阅,一边听着孩子在耳边叽叽咕咕,连说带笑,全然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真。凌玉城在小十一的功课上落下最后一笔,含笑夸了孩子两句,见那小脸上直要放出光来,忍不住道:“朗儿……”
“师父?”
“朗儿,你可愿意——”话到口边生生拗了回去,抚着他的头道:
“跟师父一起去看看城防?”
作者有话要说: 陛下:好讨厌哦都是那个李敏行不好你怎么不把人调理好就放出来了给我找这么大麻烦!
大喵郁闷的缩成一团了……
第189章 遍绕篱边日渐斜
凌玉城这人有一样本事,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再怎么大惊大怒、大痛大悲,除非逼到极限,否则面上不露一丝一毫,就是天天在他身边的人也察觉不到异样。
简称,能装。
这时他心乱如麻,然而携着小十一走出军帐,把他抱在自己马前缓缓绕城而行的时候,仍然神色轻松,言语温和。一手执鞭,一手把小家伙搂在怀里,低声讲解汉山城的来历,评点城头肃罗人的军容军纪。偶尔低头,总能感到小家伙的头发蹭在下巴上,每一触,就是一片软软的麻痒。
“师父……”
“嗯?”
“我们还要打多久?”
“怎么?朗儿想回去了吗?”
“没有啦……只是,师父……”小脑袋越发埋了下去,凌玉城从背后看不到他神色,只能看到小家伙耳尖一抹嫩嫩的薄红,一边说,一边扩大:“师父好辛苦的。打完了,就可以回家了……”
回家吗?
凌玉城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西方。隔着在地面投下巨大阴影的汉山城,隔着顺风也要走五天航程的海面,隔着登岸以后上千里的陆地,在夕阳浸染成血色的方向,是北凉帝都,是巍巍宫阙,是这个孩子心心念念的……家。
有父亲,有兄姐,有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所有血亲。
“是啊,等攻下这座城,我们朗儿,就可以回家了啊……”
可是,那里,不是我的家。
虞阳,北疆,青州,北凉帝都,世上任何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我的家呢。
默默吞下后面几句话,凌玉城调转马头,向汉山城的北门,也是北凉军队主力集结的城门奔去。
无论如何,他们还是要回去的。在小十一长大成年、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掌握整个肃罗之前,年幼的孩子,还不能离开父亲的庇护。而他……
他最终的归宿和结局,必然是在北凉,在元绍目光所及的地方。
一阵微凉的秋风袭上身来,凌玉城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搂住小十一的手臂,更收紧了一分。
别担心,孩子。攻下肃罗王都的方案我已经成竹在胸,如果不出什么意外,冬天到来之前,你就可以到家了。
马蹄得得,片刻已到城下。汉山城仿平洛而建,然而形制略逊,南北两面城墙各开三门,主门高大巍峨,两边侧门却低了将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