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你睡着了吗?”
少年从袖口中拿出一块绢巾,轻柔地擦拭着他的额角:“像是梦到了什么似的。”
关隽臣纹丝不动,就这么盯着霜林,过了许久才缓缓道:“过了多久了?”
“约莫一盏茶工夫吧。”霜林答道:“王爷是太累了……您这段日子操劳过甚、又有王管事和程公子这等忤逆之事,也难怪了。今夜、今晚让霜林伺候您早些歇下吧。”
“才一盏茶。”关隽臣恍神道。
可是在他梦里,却仿佛过了许久许久。
先前他曾听闻,人老了便会嗜睡起来,有许多垂暮老者在梦中死去,嘴角依然会挂着一抹浅笑,像是颇为满足。佛教称之为前往西方极乐之土,自然安详。
现在想想,兴许不尽然如此解释。
人间一场大梦,旁人喜乐,想必是往生之时梦到了一生最快慰的事,许是年少意气风发、许是烟柳桥下所爱少女的微微一笑,又许是第一口好酒入喉的肝畅滋味。
关隽臣忽然想,若他也到了那么一日——
他自然会与晏春熙梦中相见。
……
长安这场大雪似是越下越大,又过了一会儿工夫,跪在地上的王谨之和程亦轩,衣衫上已经沾满了雪花。
“谨之哥哥……我冷。”
程亦轩喃喃地道。
他嘴唇已经开裂,可是天气太冷,连活血都流不出来,眉毛尖儿上挂着的雪絮更渐渐已经凝成了白色的冰霜。
脸颊初时本被冻得惨白一片,可是这会儿冻过了劲儿,颧骨之上显出似是冻伤的绯红之色,他显然已经有些神志不清,絮絮叨叨地在口中念叨着:“好冷、好疼啊……谨之哥哥……”
程亦轩这般念着念着,身子一晃,突然软倒在了王谨之的怀里。
“轩儿!”
王谨之刚一抱紧程亦轩,脸上便已显出恐慌之色,怀中少年虽是冻得受不了了,皮肤上都泛起了一层诡秘的青紫之色。
他顾不得关隽臣仍在一边看着,慌忙脱下自己的外衫,自己身上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绸衫,霜雪冷风,便如同利刃加身一般的剧痛。
王谨之明白,程亦轩小声唤着的疼,自然也是因为如此了。
他冻得手足发僵,光是用外衫再裹住程亦轩这个动作,便耗费许久,只是这一件外衫又怎能抵御得住严寒。他惊惶得伸手进去抚摸着程亦轩的身体,只觉少年跪在雪中的下半身已经僵硬若石头,如此下去再待在雪中,过不了多时,哪怕程亦轩人还没死,只怕下肢也要冻得坏死,这双腿抖快要废了。
王谨之搂着程亦轩,以自身的真气从背后运进去。
他本就身有内伤,这一运劲之时,便感觉胸口几处大穴如针扎一般,可是此时却也顾不得了。
程亦轩得了王谨之阳热的真气一暖,稍稍和缓了些。
他靠在王谨之的怀里,仰起头瞧着王谨之焦急的面容,哑声道:“谨之哥哥,我还活着吗?”
王谨之一听,猛地点头:“轩儿、轩儿还活着呢。”
他说到这儿,眼圈一红,险些就要落了泪,哽咽着道:“是我无用,是我无用啊……轩儿,你跟了我,我却累你吃尽了苦头。你允了我吧,让我为你一死,你好好地活下去,成不成?”
程亦轩缓缓地伸出手抹去王谨之眉间发鬓上的霜雪,只是这雪下得奇大,抹去了一层、便马上又盖上了新雪,他又如何能抹尽呢。
他二人在这大雪中相拥,兴许再过不多时,雪覆上了一层又一层,便永远这般抱在了一起。
程亦轩想起昨夜两人在院中堆那两个雪人,他曾对王谨之说,这两个雪人,一高一矮、依偎在一块儿,便像是我们一样。
没想到,一语成谬。
程亦轩想到这儿不由轻轻地笑了:“傻哥哥,这怎会是你的错。”
“轩儿无依无靠、背井离乡,先是被卖到南倌之中,后又被带进了王府里,虽然衣食无忧,可是却也总是心里忧虑,惶惶不可终日。人们说女娲抟土造人,我总是想,是了,轩儿就像是一团泥巴,被胡乱捏出来之后便随手丢在这人世间浮沉了。只有跟了你之后,我方才觉得,我被捏出来兴许并非是为了受苦……我是、我是为了活一遭而生的。如今,我已真真地活过了,自然也就不怕死了。”
他虽已冷得身子虚软,可是眼中却泛起温柔的爱怜,柔声道:“谨之哥哥,轩儿本也曾想,是我、是我累了你……害得你再也做不成这王府的管事,也成全不了你心中的忠义。你我二人,该死的本就是我。只是到了如今,这句话确实不必再说的了。你我之间,其实没有谁连累谁,更没有一人独活这一说——谨之哥哥,你的话,我从没有违逆过半句,就只是这一次,轩儿不能应允你了。你听我的,好不好?就只听我这一次……
“我们一块儿走,走到奈何桥,不喝孟婆汤……”
程亦轩微微笑着。
他说着说着,已渐渐没了气力,头也软软地垂了下去。
王谨之再次猛运两次内劲,可却毫无用处。
“啊……!”
他怀抱着身体渐渐愈发虚软冰冷的少年惨嚎了一声,忽然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助孩童,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来。
天地间,就只剩下他一个孤零零地跪在雪中。
……
“他还未死。”
王谨之哭得眼前已是一片模糊,在恍惚之间听到一人冷冷地道。
他猛揉双眼,只见眼前是一双玄黑色官靴、再往上是尊贵的织锦盘龙纹缎袍,他猛一抬头,见关隽臣站在他面前,漠然地看着他道。
“我说了,我给你们二人留一条命,如何,你选好了吗?”
王谨之双眼通红地看着他,忽然之间,反手一掌,只朝自己天灵盖狠狠击下!
他这一招击向自己、旁人很难防备,眼见必是不活。
可是王谨之毕竟在雪中冻得久了,出手毕竟不若往日那般迅捷,关隽臣眼中厉色一闪,右手作擒拿之势,一把将王谨之的手腕关节卸了下来。
王谨之闷哼一声,手软软地垂在身侧,他用另一只手仍勉强抱着程亦轩,看着关隽臣一字一顿地道:“王爷,谨之为仆追随你大半生,除了此事,自问对您忠心耿耿、无一日动摇,没什么对不住您的。难道如今,竟连个全尸都不能落下吗?”
关隽臣低头看着王谨之。
他们相识大半生,他还从未见王谨之看着他的目光流露出这般陌生的神色,他甚至要略一思虑,才明白过来——
是了,那是恨意。
他是恨上他了。
关隽臣心里突地一痛,他低声道:“王谨之,本王待你不薄,不只将你看作仆从,而是把你看作兄弟手足,你难道不知?本王如今作何处境,你难道也不知?你为何、为何要在这个时候背叛本王……?!”
他说到后面,心绪激昂之下,连尾音也拔高了:“你瞒了本王多久?你心仪程亦轩,难道就不能坦荡告知本王,本王未必不会大度允准?莫非你就是存心非要本王脸面受辱?”
“王爷,你说你并非叫我看作仆从,而是把我看作兄弟手足。”
王谨之跪在地上,他面上覆着薄薄一层霜雪,又因大悲之下神情激烈,显得有些可怖,森然道:“你当真是这样想的吗?”
“麟庆三十八年,王爷在陕北一带巡视,有一武功奇高的刺客行刺,谨之为您挡了一剑,只差毫厘便会丢了性命,这道疤,如今仍在。”
王谨之一把撕开绸衫,左胸前一道狰狞伤疤,距离心口只差毫厘,显然当年情况是何等可怕。
关隽臣目光微微收缩,他仍记得那年的凶险,王谨之倒在他身前血流如注,他那时只以为王谨之已死了,在心中悄然立誓,必报王谨之大恩。
“麟庆末年,襄王危急——谨之王爷带信儿去姑苏,两千里加急,换马不换人,生生跑死了四匹烈马,谨之却昼夜未歇,这才将信儿及时送到襄王手里。当时谨之便明白,若此信被太子截到,您便情势不妙,谨之心里已下定决心,若有人拦截而谨之不敌,谨之立时毁信自裁,绝不累着了您。这一桩事,你又还记得吗?”
关隽臣沉默不言,他自然记得,当年送信一事,实则是搏命。他若不找王谨之,便不知该当找谁,只因王谨之是他最信的人。
“王爷,你我如此交情,可是你于这些过往……如今又还记得多少?若真如你所说,你我兄弟之情,我心知肚明,为何却不敢找你一提程公子一事?王爷扪心自问,若我提了,你是会允、还是会怒?若你怒,你会不会杀程公子,而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