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厨-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黑羊更是咩咩咩打包票,说一定看好莫文远,不给鬼怪可趁之机。
  ……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柳枝抽芽,绿草冒尖,鸟儿啼叫,带来春天的讯息,算算时日,酱油应酿好了,莫文远便携家中老小,往洛阳店去。
  家中老:鹤十六、黄鼠狼精;家中小:中黑羊。
  也不知迈入什么瓶颈,先前身体同吹气球般膨胀的中黑羊减缓了生长速度,他的身体稳定在了中与大的空隙间。莫文远还有点愁,想是不是中黑羊吃得不够多,营养不够强,所以才一点点大。在细细观察后,他发现不是的,中黑羊身形不变,但他脑袋上的尖尖角却逐步长长。
  中黑羊骄傲得挺起小角角:“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看我威武雄壮的角角!
  莫文远想此角定是意义非凡,要不然中黑羊不会如此在意,便伸手摸摸他的角角道:“有何感觉?”角角作为中黑羊长大后的有力武器,不是很敏感,他以后可是要用此物冲撞敌人的,但不知是否为心理作用,略带硬茧的指腹摩挲在角尖,让他觉得心痒痒的。
  中黑羊:有、有点害羞啦!
  他的尾巴又跟电风扇似的甩起来了。
  “咩咩咩咩咩咩咩!”好舒服哦!
  “真的?那就多摸摸。”说着又摸了两把,莫文远心下比较其触感,觉得还挺舒服的,像是触摸温润的玉石。
  离开洛阳之前莫文远制作了很多酱油,在真正行动之前,他在厨神系统中尝试了许多次,对能够一次成功充满了信心。他存放在洛阳的酱油量,是酒店用十几年二十年都用不完的,显然莫文远不仅仅准备自己使用还准备售卖。
  酱油是很棒的调味料,制作成本不高,能够让多种食材焕发出生机,就譬如水煮肉,腥臊的猪肉若只用盐水煮熟,根本不能吃,然而加点酱油,就能盖过它身上的腥味;如果只吃饭,支持主食,在饭上浇一点点酱油就可以让大白米饭多出新的滋味,更加耐吃,也更加鲜美。
  他计算过人力成本,一点都不高,比豆腐还要低多了,他猜测最后的定价会与豆酱不相上下,而豆酱是唐代许多人家的必备物品,过冬时作为唯一的菜端上餐桌,很是便宜。
  当然,现在两京连同周围的城市不仅仅只有豆酱了,还有各式各样的腌菜。本就存在于《齐民要术》中的腌菜被进一步地普及,城市中且不用说,长安城中有人先在莫文远这里学了技术,随后腌制酸菜到十里八乡卖,便是闭塞的村庄都因为小商贩的存在有了酸菜的影子。还有些人更绝,自己先学了技术,再传授给亲戚,亲戚再传授给亲戚的亲戚,行走天下的云游僧侣也传播腌菜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能够在冬季保存一定量蔬菜之法。
  勤劳而又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生活智慧,只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便能迅速提升生活水平。
  房间内堆满了大缸与大木桶,大量的盐水被冲进容器中,豆酱被过滤,冲刷,流出了焦糖色的液体,连续冲刷过滤了好多天,得到了数量远胜过当时制作豆子的酱油。酱油的出油率很高,如果一开始用了两百斤的豆子来做酱油,那么最后收获的酱油能有将近六百斤,翻了三倍。
  高回报率惊呆了一同来帮忙提取酱油的伙计,便是做豆酱,也不过是一比一,三倍,数字实在是夸张。
  现在得到的酱油是不能吃的,大鼎早就在灶台上等着了,一桶一桶的酱油被倒入鼎中,加糖煮沸,糖只需要加一点点便足够。
  煮沸后成品酱油再度装入大缸中,在阳光下暴晒一旬,就新鲜出炉了。
  莫文远花了一旬半的时间在酱油上,得到可食用成品当日不仅仅是他,便是酒楼里的厨师伙计也都忍不住跑到后院瞅瞅,王蔚等人听说莫文远做出了新的调味料,期待极了,在食肆吃饭的时候都伸头伸脑的,恨不得让视线越过厚重的墙壁,看到后院。
  “能闻到味儿吗?”同桌的其他人道。
  “不知不知,菜香太浓郁了,我闻什么都香。”
  “可去看看否?”
  “许是不行,莫小郎君对此次调味料非常重视。”
  “哎,无妨无妨,明日店里就应上新菜了。”
  “明日来否?”
  “来来来,当然来。”
  暴晒二十天后,莫文远的到了色泽完美的酱油,他用白瓷勺子舀起一小勺酱油,它在阳光下呈琥珀色,浅浅淡淡,微晃动勺子,液体荡漾一圈,留下褐色的痕迹。
  酱油有生抽与老抽两种,相较于生抽,老抽颜色更浓,也更黏稠。两者在制作过程中只有一步不同,就是糖量添加。老抽在生抽的基础上添加了焦糖,让其颜色更浓郁,此种调味料常被用于上色,适合烹饪红烧肉或烧卤之类的菜,味道更淡。
  莫文远初次尝试,是没有更多功夫给酱油分类的,他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在于让酱油短时间内走入千家万户,若一次性给百姓塞入太多的信息,他们反而会晕头转向。考虑到此层面,他所做的当然是适用性最强,制作步骤相对少的普通酱油。
  也就是生抽酱油。
  即便是鲜美的生抽酱油,空口吃也太咸了,他伸舌头在褐色液体上点了两下,充分品味酱油的咸与鲜。与其前身豆酱清相比,酱油中的杂质更少,味道更浓郁,染色能力也更强,烧菜时不用倒太多,一点点就能完美着色,达到提味之功效。
  莫文远对满脸跃跃欲试的徒弟们招手:“你们也来试试。”
  受到莫文远教导的徒弟们掌握了红烧的技巧,在没有酱油的时候他们选择用酱清作为红烧的原料,所谓的酱清就是豆酱出的浓稠的汁,兑水朗朗就能用。
  他们曾经感叹于师父天才般的构想,少有人想过用酱清提味,习得此法后更是将其视为烧菜的良方,不过现在,在品尝过酱油之后,他们就知道自己是一叶障目了,酱清只是最开始无奈情况下的代替品,菜的颜色滋味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赵深善是最激动的,他擅长炒菜,炒分为生炒、熟炒、滑炒、清炒、干炒、抓炒、软炒就没甚不擅长的,酱清烧肉是他最喜欢的菜,也是他的拿手好戏。做得多了,自然也能发现酱清的弊端,不易上色只是头一点,便是上了颜色也不均匀,酱清中更是包含了大量的杂质。
  他尝试过多种优化酱清的方法,比如过滤加水后在锅中煮,着色是变好了,味道却变淡了,他又试着加入了盐和糖,连酱清本身的味道都串了。
  酱油对他来说是完美的调味料。
  莫文远看他闪闪发亮的眼睛道:“很激动?”
  “是的。”他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用它做菜了。”
  “正好,我也是。”
  ……
  莫文远用酱油烧的第一道菜是东坡肉,东坡肉是江南地带的传统名菜,背后甚至还有悠长的历史。普通食客在吃东坡肉的时候总会将此菜与红烧肉弄混,事实上来跟着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选肉与刀工上的的区别先不说,最主要的不同是烹饪方法上的不同,红烧肉有一半是炒熟的,先在大铁锅内炒到半熟,随后再盖上锅盖让汁水沸腾,红褐色的汁水一点一点涌入皮肉中,等汤料干得差不多了,一把从锅里铲出来,装盘端上桌。
  而东坡肉则是在砂锅里一点一点炖出来的,炖煮过程中加入黄酒,韵味悠长。
  砂锅是由陶土与沙烧制的锅,与存酒的陶罐是相同材质,为了让烧制出来的东坡肉香味更浓郁,莫文远直接找了只小坛子。
  他们的酒是由各种型号的,就譬如黄酒,有一大罐的,也有精致的小罐子,后者一半是作为礼品送人的,罐子特意定制,小小的萌萌的肚子圆圆的,就算不饮酒,都有些女郎会买回去装小玩意儿,莫文远深谙颜值包装的道理,亲自操刀设计小罐。
  罐子里的就已经喝完了,香气却萦绕其中挥之不去。他先把锅放在灶台旁的高桌上,手动编制竹箅子。
  竹箅子是放在蒸锅中的小垫子,用竹子细条编制而成,他们做高难度容易糊的菜色时经常用到此物,它有两点好处,一是能保证锅底不糊,减少了清洗的难度,还有就是竹子自带清香,在炖煮的过程中,竹子中的清香可以对食材本身起到优化的作用,就譬如竹筒饭,竹子的香味因受高温而释放,蒸的过程中与米饭完美融合。
  米饭本身是没有味道的,染上了竹香后食客能够轻易感受到其迷人之气,放在其他重口味的菜色中也一样起效果,只不过差别过于细微,寻常人感觉不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