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鼓励他们干下去。现在,就是不给工钱,他们也赖着不走了。
这头苏铭带着茶农们种茶林,也算放了一颗心的沈墨又开始天天到郡府府衙报,想着要买几个铺子。首先,药铺是要一个的,开着也算苏铭的事业,山上的那些药材也有了用武之地。再者,茶铺是一定要要的,这可能是他近期内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有就是,他想开个酒楼。不知道是不是他走狗屎运,在盛研的包里他竟然发现了一本食谱,不去想她为什么带着这种东西将他撞死,光看这食谱上的菜式在这异世也是新奇的。有了这个,开酒楼便赔不了。最最关键的是,他现在需要人手,大量的人手。作为一个商人,他想用最小的成本谋取最大的利益,既然还有充足的时间,他当然是想买下足够的奴隶。在这里买来的都是要签死契的,他一个个的挑过,选了好的便买下了。比起雇来的人,他们通常要稳妥和便宜得多。
想要种茶,可不仅仅是种茶树这么简单,尤其像香山上这种不易存活的茶树,平时需要人们照看,浇水捉虫什么的。还需要定时给土地施肥之类的。到春季釆茶也是有讲究的,不可伤了茶树的跟本,且速度要尽量的快不可错过釆摘的最好时节,且茶叶摘下还需做粗步的处理。细细算来,也是一场大工程。本来茶商们都是就近培养那些靠在山脚的村民节省了一大笔人力费。可是因着小小,沈墨对这些村民并无好感,宁可买人来照看。若釆摘忙时,便雇些短工帮忙好了。
小小也跟着沈墨买了几次,每次见到雌儿们被发卖的惨状都是要红眼的,沈墨便干脆将他们都买下了。一日,沈墨在小小通红的眼眶注视下又买下几个雌儿,一个大汉子冲了出来跪在他们面前:"求两位大官人买了我弟弟吧,我陈阿牛就是当牛做马也会报答你们的。"说着便磕了几颗头。沈墨看他是个至情之人便多问了几句。原来那汉子有一个雌儿弟弟,今年他们父亲得疾病死了,他们的奶奶便和母亲商量着把雌儿给卖了贴补家用给陈阿牛娶媳妇。陈阿牛知道了不愿意,带着弟弟便偷跑了出来,不想家人竟报了官,将他弟弟抓了去。也不知是何罪名,现在还关在牢里,只等着明日发卖。小小听了,哭得是水漫金山,沈墨无法,只得请来陈熙将那雌儿放了出来。哥俩个见了面又是一场痛哭,双双跪着给沈墨磕头。陈阿牛兄弟自此对沈墨死心踏地。
沈墨在山脚上的较平坦处建了一所大大的茶叶加工厂,平时他买来照看茶树的工人便住在此处。茶树多在山腰,到时摘下便可及时加工。那些人他要委托茶农对他们进行培训,还有一兩个茶农是要常年驻扎在这的。
待他计算好要买的人渐渐到位,一切也慢慢步入正轨。他和苏铭,茶农等人将种茶,釆茶,加工等各个流程都仔细地讨论了一遍,将所需人手,材料等各个细节都讨论了一遍。例如施肥,一般为了保持肥力,一块茶林最好是两年一釆,苏铭也提出可另种一种花来为土地增肥,大家讨论后便表诀通过了。工厂的运作则由沈墨拟了个规章,规定各人在各个时节的分工。工厂釆取流水线式作业,各司其职。每项作业都会有一个组长负责监督,调控和指导大家。而陈阿牛则当厂长,平时大小事各组长都要向他汇报,由他初步处理。
其实沈墨只是可耻地套用了天朝的工厂运作并稍加修改,不过这些异世者可不知道,他们简直要为沈墨的章程而欢呼。供吃供喝供住不算,他们竟然是有工钱的,在大雍朝,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家奴才有月钱,似他们这种贫农出身,家中遭难流落的不被打骂就算好的了。况且大老板说了,做的多便得的多,平时只要你完成工作,也不拘你去哪儿。这哪儿是给人当奴才,简直是到了天堂。
20第十九章 买铺
沈墨最近有点郁闷。
按理说,种茶慢慢地走上了正轨,工厂也渐渐开始运作,他应该高兴的,可是他就是吃到了苍蝇屎一样恶心。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却说前段时间沈墨在郡府买了些奴隶,其中还包括许多雌儿奴隶,注意是雌儿奴隶。在大雍朝,雌儿的作用只有一个一一伺候男人。这沈墨一口气买回了这么多的雌儿,可当真是你懂的。于是这几日沈墨赴宴和朋友们吃酒时,便被不断地调笑,在沈墨否认时,便发出含义为大家都懂的猥琐笑声。沈墨现在整日都顶着个'色狼'的帽子好不郁闷。
晚上,看着躺在臂弯里的小小,沈墨想着怎么才能把那些雌儿弄出家们还不能让小小伤心。对了,等他买到合心意的铺子,就把他们打发出去当店小二。没错,真是个好主意,等小小同意了就这么干。满意地亲了口小小,沈墨安心地睡了。
大洋郡的商业繁荣,铺子出卖招租的多,可是沈墨看过都不甚满意,而且他只买不租便托到了今天。府衙的刀笔吏倒是和沈墨混熟了。
可喜可贺的是,苏铭的药铺倒是买下了。那本是个医德很好,颇有名气的老郎中的店,因着常常接济穷人,自己的精力也渐渐不济,出诊渐少,店里难以为继。当初,小小的药材便是卖于他家。沈墨听了,二话不说便买下了,只请老郎中还似以往那般,只是多了个苏铭打打下手。反正他也不指着药铺挣钱,当是还了当初他接济小小父子的福报吧。
那日,沈墨如往常般来府衙和刀笔吏喝下午茶。刀笔吏看见他便嚷嚷:"沈兄弟快来,今日必有你满意的店铺。"
沈墨接过他手中簿子一看,果然有几处满意的。"怎么好好的会出卖这好铺子"
刀笔吏笑笑,"沈兄弟可知道城东的王家?今年他们家的大哥儿中了进士举家准备进京去了,便将铺子卖了几处。这王家哥儿是个有出息的。"
沈墨听完也跟着贺了几句,便由刀笔史陪着看铺子去了。
买铺子,地段极为重要。像酒楼,沈墨便相中了位于几条热闹大街附近的那处店铺。有好玩的,自然就要有好吃的,人们逛累了便到这来吃好吃的,倒也方便。再者,那些自恃有些身份的人也不必挤进那人群沾上一身臭汗也是乐意来的。这铺子本是卖古玩字画的,有着两层,到时他就在楼上设些雅间,满足他们的虚荣感。
只是这铺子有一极大的不好,便是周围的酒楼众多,而城内最大的酒楼………醉仙楼就在它的斜对面,和醉仙楼抢生意,沈墨不得不考虑考虑。迟疑只有一会儿,沈墨还是决定开!做生意本就有风险,这里林立的酒楼便说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好机会不能凭白无故的放弃。
而茶楼则要高雅得多,沈墨将王家开在卖金饰古玩的那条大街上的茶楼买了下来。
买下铺子共花了两千两,沈墨接下来便着手于铺子的装修了。
铺子的地段已是极好,不亏本是容易的,但是要挣大钱,还要花许多心思。这第一步关键,便在装修上。
装修在迎合客人的口味上还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才能在众多店铺中脱颖而出。
对于茶楼,沈墨想要改建成竹楼。茶楼要雅,最雅不过青竹。
墙上地面都铺满青竹,在竹上画上泼墨画,至于画作便留给画师去考虑。每个位置都用屏风相隔,厅中空出一间琴室,令人鸣琴。沈墨再三强调,琴声一定要轻缓悠扬,如细雨润物无声,切不可扰了客人的谈兴。
茶楼的二楼沈墨将其设计为六个雅间,虽也有青竹,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的妙处。如听风阁,屏风之后予人吹奏风中名曲,阁中之画乃风吹满楼,江山飘摇之景。其它还有观棋阁,阁中摆下残局,放置棋谱,而写意阁则令人在屏后作画,画作或阁中人之情态,或一时有感之泼墨。其它则不一一详述,总是各有各的妙法。
为了极力营造高雅生仙之感,沈墨甚至想自己造出干冰。不过最后因为技术原因而不得不作罢。
而酒楼,基本装修思想与茶楼相同。沈墨可不想以一人之力完成设计,这可不是聪明老板的做法,他只需要提出大方向再来领导即可。他请了大量的师傅和画师,乐师,大家提出方案一起讨论,最后由沈墨拍板。
沈墨是个极为细致和谨慎的人,小到一个杯盘,大到整体的布局,他都要再三思量,精益求精。因此工程进度拖得极慢,也耗费了大量的银钱。
不过,他花大量银钱请来的师傅和工人们倒是未令他失望,每每拿出的作品都让沈墨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