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文豪-木兰竹-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王还真……不随心所欲呢。
    于是封蔚默默的接过赵信的锅,并且背在了背上。
    从始至终,余柏林的锅都甩的干净利落,干干净净。
    连知道封蔚和余柏林交情不一般的李潇,也不会想到余柏林会在主人家不知道的情况下,以带一个友人来的理由,把封蔚带来,并且附带两只小殿下。
    在李潇看来,德王可是个王爷,肯定要赵信单独隆重的下帖子才会来吧?
    嗯,如果是在余柏林家聚会,见到完全把自己当主人的德王,李潇就不会惊讶,也不会认为德王非要帖子隆重的请,才会参加余柏林发起的聚会了。
    三人都不是普通人,虽然见到三位贵人,也没有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他们在互相交换了几个表情之后,决定把封蔚当普通的(但是更尊敬的)友人对待,而两位小殿下,则当普通的(但是家境更尊贵的)小孩对待。
    封蔚对着余柏林点点头。赵信和卫玉楠他接触的多,就不用说了。陈磊和李潇的举止倒是让他刮目相看。
    陈磊也就罢了,被太子太师陈曦亲手教导,有这种心境和举止,并不算意外。但李潇家中只是蜀中豪富之家,家中功名最高者不过举人。可以说,他家除了钱财之外,并无底蕴。李潇甚至没听说过有名师教导,一切全靠自己。
    有这种才华,有这种心境气度,实在是难得。
    封蔚算是认可了李潇。认为他算是够得上自家长青一半水平了。
    这对封蔚而言,真是夸张的过度的夸赞了呢。
    因有两位小殿下在场,为了让两位小殿下也不无聊,他们谈话并不文绉绉的讨论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而是谈论一些梅花的诗句文章,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故事都是用白话讲的,即使是只是在学识文断字的小宝也能听懂。
    而且他们讲的梅花的奇闻异事,并非只是逗孩子的好玩故事,背后都有其做人做事的道理。
    和余柏林给大宝小宝讲课时一样,算是用故事来让大宝小宝学点东西。
    不过他们几人并未有这种意识,只是自身文化素养,说出来的故事就具有哲理,并且对故事内容和其主人公的评价,就三观很正,很让人受启发。
    若是让他们四人真正给两位小殿下讲课,他们就不会用这种形式了。毕竟他们都是受儒家正统教育的读书人,“授课”的形式在他们心中,已经定型了。讲故事这种,那不符合“授课”的严肃性啊。
    大宝和小宝听得津津有味,对这四个陌生人的感觉也好了不少。至少小宝已经从余柏林怀抱中下来,牵着余柏林的手,用好奇的眼睛看着正在说话的那人。
    被看之人,很快心就像是被萌化了一样,眼神都快软成一滩水了。
    特别是已经有孩子的李潇和陈磊,不由自主想起自家的孩子,心里更加柔和几分,连语气都温柔慈爱几分,简直充满着父爱的光辉。
    或许他们在自己孩子面前是严父,但是在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思及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就变成了慈父。
    在讲了一阵子故事之后,赵信让人端上锅子涮肉吃。
    在余柏林这里吃了几次火锅之后,帝后就爱上了这吃食,并且请重臣吃过几次。那些重臣回家之后,就让自家厨子琢磨火锅的底料。
    在辣椒也在重臣那里推广之后,这种比艾油更加美味的辛味调料很快就在这些人家中完全取代了艾油,成为爱吃辣的人的最爱。
    赵家自然也分到了辣椒种子,并且种了出来。虽然余存的干辣椒不多,但为了招待贵客,赵信还是肉疼的拿出了干辣椒,把准备请客的清汤锅变成了鸳鸯锅,并且在配菜中加入了南瓜片、土豆片、红薯片等新菜。
    大宝和小宝自然都是吃的清汤,封蔚毫不犹豫的把筷子伸入了红汤。
    陈曦虽然也分得有新作物,陈磊却吃的比较清淡,于是尝了两筷子红汤之后,回到的清汤。
    至于李潇,则对翻滚着辣椒油的红汤叹为观止,闻着就垂涎三尺。
    大概对许多巴蜀人而言,吃辣是天赋。在没有辣椒的时候,不能种植的艾草都能被他们找出来熬制成辣油。辣椒这比艾油美味不知道多少倍的辣味调料,很快就俘虏了他的心。他不仅仅要吃红汤,还舀了一勺红汤表面的辣椒油倒入自己调料碗中,调味。
    所有人都用惊悚的表情看着李潇,只有余柏林早就明白了大部分巴蜀人民对辣味如同偏执般的热爱——就像是山西人民对于醋的喜爱一样,表情很是淡定。
    李潇笑眯眯的吃着滴着红油的肉和菜,大呼过瘾:“赵兄,这叫辣椒之物,能否透露一二在哪里买?”
    赵信忙道:“辣椒是陛下从海外搜集来的新作物,现在只有少许臣子家有种植,不过很快就能推广给普通百姓吧?”
    说完,赵信有些沮丧:“可惜我家的辣椒已经全部种下,没有新种子匀给湘陵兄了。”
    李潇笑道:“没关系,只要会推广,早晚都能吃到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的。
    封蔚倒是存了许多辣椒吃,但是他就当没听见,根本不接这话。
    才不要把辣椒给别人呢。
    余柏林无奈的看了封蔚一眼,但他知道家中的新作物都是托了封蔚的面子才有那么多,不能慷他人之慨,便并未开口,只是开玩笑道:“每年冬假之后,陛下都会到翰林院考校翰林。并且大部分翰林都会被赏赐。若湘陵兄真对此物十分喜爱,可在陛下赏下金银时,请求陛下换成辣椒。向来既然要推广,皇庄还是有留存的。”
    陈磊不由失笑:“为了这事专门向陛下请求,不太好吧?而且陛下赏赐多是一次性让内侍赏下,只有特别出彩者才会单独询问。”
    李潇优雅的擦了擦嘴角,眼中闪烁着熊熊的斗志火焰:“那在下一定要全力以赴,赵兄、卫兄、方平兄、长青兄,在下就先说声不好意思了。”
    众人都露出无奈之色。至于吗?为了拔得头筹大家肯定都是为了全力以赴的,但是李潇这斗志……好像真的是因为辣椒燃起来的,并无作假。实在是匪夷所思。
    余柏林叹了口气。虽然他也爱吃辣,但作为后天的在巴蜀呆过的外地人,可能还是无法体会大部分巴蜀人,对辣椒那如同源自基因一般的一见钟情。
    “这头筹我可是不能让的。”余柏林笑道,“待我拔得头筹,也请陛下赐下辣椒种子,然后分一半给湘陵兄吧。”
    李潇立刻拱手笑道:“那就提前谢过长青兄了。”
    陈磊不由失笑:“何必要陛下赐下?待下次辣椒收获之时,我向祖父讨要些给湘陵兄就是了。”
    赵信也反应过来,心中埋怨自己怎么早没想到这一茬,白白错过了最先开口的机会,忙也道:“我也讨要些留给湘陵兄。”
    卫玉楠也点头。他也是可以像家里讨要的。
    封蔚还在默默吃菜,根本不理睬。余柏林忍不住在心底叹了口气,这么个随手人情都不做,真是让人无语。余柏林伸手在封蔚大腿上轻轻拧了一下。
    封蔚眉头抖了抖,放下筷子,道:“若是你真的喜爱,本王便向皇兄要写种子才是。”
    李潇连忙道谢。
    封蔚看了几人一眼,又道:“对了,皇庄的农人没说清楚吗?辣椒喜热,至少也要三月种植。今年春寒,说不定要四月种植才最佳。你们家的辣椒现在就种下,应该都冻死了吧?”
    陈磊、赵信、卫玉楠:“……”
    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辣椒种下没有,又不是他们种地。只是听着“瑞雪兆丰年”的说法,他们习惯性的以为所有农作物都是在冬季播种而已。
    被封蔚这么一讽刺,突然觉得脸好疼……
    
    第74章
    
    余柏林默默的抿了一口温酒。
    他当然知道辣椒什么时候种植。不只是他们这个被戏称为“除了生孩子什么都会”的兵种会种菜,我军可是被戏称为,走到了,种菜种到那。
    只是这种事自己心里默默明白就好,何必说出来,这个时代会种菜的读书人毕竟是少数。
    见几人尴尬了,余柏林打圆场道:“既然辣椒还未种下,那湘陵兄就有口福了。”
    李潇也立刻会意,站起来对几人拱手道:“几位仁兄,刚才说过的话可不能不作数啊。”
    “那是自然。”赵信率先道,他立刻叫来小厮,跟他耳语了几声,“我这叫人去拿种子。”
    卫玉楠和陈磊也纷纷表示回去就送来。
    这件尴尬的事终于揭过了。
    封蔚吃饱喝足之后,擦了擦嘴,接过泡着梅花花瓣的水漱口之后,道:“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