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松柏寒盟-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诲抿唇,转身欲走,却听刘缯帛低声道,“是郑绍做的吧?”
    苏诲顿足,“你以为和我有关?”
    “不,”刘缯帛淡淡道,“我知道,你们想劝阻持修兄,也是为了他好。可你们或许不知,所谓身家性命,他根本就没放在眼里过。他想要的,便是以身献祭,给这士族门阀把持的天下打开一个缺口,再让后来者从这缺口趟出一条血路来。”
    “呵,”苏诲冷笑,“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对突厥用兵之时闹将出来,到底是要匡扶这天下,还是要害这天下呢?”
    刘缯帛闭了闭眼,缓缓道,“持修兄原先想在金榜题名、玉阶面圣之时,再提提均田的主张,如今看来,还得斟酌斟酌。”
    苏诲扫他一眼,迟疑了下,还是隔着衣袖擒住他手腕,低声道,“均田这主张太过激进,万不可行,圣上是不会允的。”
    刘缯帛对他笑笑,“你不怪我了?”
    话音未落,苏诲便撒开手,转身便走。
    刘缯帛看着他背影,忽而觉得心中渐渐定了下来。
    虽然不懂苏诲为何突然翻脸,可他总觉得,以我心比君心,苏诲心里定还有自己的位置,如此这般作为,定有他的苦衷。
    更何况,不管政见如何,自己与苏诲争辩说话如此之重,还是自己错了。
    刘缯帛想了想,向禅院借了小厨房,给苏诲熬了碗细腻黏滑的菜粥送了进去。
    昏暗烛光下,苏诲正慢条斯理地画着个扇面。
    “用些粥吧。”刘缯帛柔声道,透着说不出的温情小意。
    苏诲瞥他一眼,“放下吧。”
    刘缯帛将碗放到他身边,就见苏诲正描着朵牡丹。
    “我记得晏如你素来不喜牡丹……”
    苏诲凉凉道,“你我早已恩断义绝,你忘了么?”
    刘缯帛被他一噎,改口道,“苏兄……”
    “牡丹卖的好啊,”苏诲勾起唇角,“据闻赵相一幅青山贯雪已值五千两银子,你说我能不好好练这牡丹么?”
    工笔画最磨性子,苏诲看似漫不经心,鼻尖却已出了细汗。
    刘缯帛犹豫一番,用木勺舀了递到他嘴边。
    苏诲下意识吃了,才想起他二人已然绝交还有自己那不堪的心思。
    “你自可不把我当朋友,”刘缯帛又舀了勺,“但我如何待你,你却管不得。只因,那是我的事。”
    苏诲轻轻一颤,抬眼一看,刘缯帛清澈瞳中满是自己剪影。
    溃不成军。
    

第23章 考试啦
    就着刘缯帛的手将那碗粥用了,苏诲禁不住还是道,“此事覆水难收,我看向正心被人打折了手,恐怕下不得场了。你也将心思收收,这次可是难得的机会。”
    刘缯帛点头,对他笑笑,起身去洗粥碗了。
    苏诲看着他走远,口中菜粥香味未散,心中却慢慢酸涩起来。
    等刘缯帛娶妻生子,自然而然,这念想也便断了。
    过一天算一天罢。
    之后两人依然同往常一般,苏诲自去悦君楼饮茶温书,偶尔郑绍也会找他攀谈,诗词应和。本来苏诲的诗赋就是极好的,即使对上郑绍这般饱学的贵家子也是不落下乘,渐渐的便在举子中有了些名头。
    苏诲并未提及博陵苏氏前事,对外只说自己是个洛京的寒门学子。
    长安此时举子汇聚,其中不少出身寒苦的都会将自己的字画拿去东市叫卖,苏诲也不例外。此时赵相正如日中天,他擅工笔,又爱牡丹,于是东市一整条长街望去,尽是各色素白牡丹,搞得原先价值连城的青山贯雪都成了烂大街的货色,也不知赵相听闻会是个什么想法。
    苏诲却不落俗套,大家都是画牡丹,他却不会一味模仿。赵子熙是何等人物,早年家道再是中落,也是天子嫔妃的弟弟,在藩亲王的舅舅,他画的牡丹,再是素净寡淡,也透着些富贵闲雅的味道,一群穷酸书生画来,朵朵白花简直犹如披麻戴孝一般,谁还会喜欢?
    苏诲画牡丹,往往只画一两朵时兴的白牡丹,再以粉色桃花海棠点缀,再在枝头细细勾绘一两只喜鹊黄鹂,既雅致又显得喜庆,往往卖的极好,这一个月的进项,竟比原先在洛京一年都还多些。
    转眼间已是三月初一,苏诲与刘缯帛站在贡院之外,心中都难免紧张。
    “只愿晏如一举得魁。”刘缯帛对他笑笑。
    苏诲本想冷哼一声,径直进去,见他笑脸却也无法发作,便只低低道,“策论莫提均田一事,莫提空话,只说些实务类的真知灼见,至于诗赋,我先前为你捉刀的那几篇你可记熟了?到时候千万别……”
    刘缯帛听着他絮叨,面上露出几分柔和笑意来,苏诲瞪他一眼,正准备再说几句,却突然顿住了。
    向正心吊着手臂,脊梁却挺得笔直,独自一人缓缓走过来。
    刘缯帛眉心一动,上前道,“持修兄,你……”
    周遭又有些寒门子弟围了上来,向正心对他们安抚一笑。
    苏诲目光晦暗地看他,淡淡道,“你意已决?”
    “不错。”向正心很是坦荡。
    苏诲眼带煞气,“那便不要连累旁人。”
    向正心左右看看,洒脱一笑,“人之本性便是捧高踩低,众星拱月的滋味,苏兄怕比我还要清楚。可一旦身败名裂,甚至身陷囹圄,又有谁会说上半句话?”
    想起苏氏前事,苏诲心中一闷,瞥了眼正与旁人叙话的刘缯帛,恨恨道,“这些小人不论,这世上总有实心眼的。”
    “苏兄的话他还是听得进的,还请苏兄劝住他,我横竖是个将死之人,为了我仗义,不值得。”
    苏诲苦笑,“但愿罢。”
    之后几人再无闲情叙话,纷纷进了考场。
    此次科考举子人数众多,便将人都塞入一个个小小的隔间内,未来三天,答题、吃喝、甚至出恭均在这方寸之间。苏诲抬眼看了看,广阔苍穹硬是被切割成小小四方形状,也算得上画地为牢了。
    第一场是经义,苏诲匆匆扫了眼,皆是平日里他与刘缯帛背熟了的,便放下心来。到了晌午,便有杂役送来吃食,无非胡饼、音部斗一类。
    黄昏时分,苏诲见自己经义答得差不多了,便敲了敲隔间的门扉,立时便有礼部的小吏入内,将苏诲的答卷当面封了,又换上策论的题目。
    苏诲一看,险些笑出声来,原因无他,今年的策论共有三题,第一题是京畿道同州的一个妾生子残害嫡母的案子,第二题是要考生写出天启田律的缺漏,第三题则很常规地考了税赋。
    先前备考的时候,苏诲便已发觉刘缯帛于策论,尤其是法义上极有天分,如今天启三大权相,周玦出题从来神鬼莫测,猜也是白猜,顾秉与赵子熙均在刑部或是大理寺主事过,无论他二人谁出考卷,必有刑律讼案。因此在备考之时,他二人均在此下过苦功夫。
    经义加上策论,刘缯帛至少一个进士跑不掉了。
    到了诗赋一节,苏诲瞥了眼题目,悠悠笑了笑。
    往年诗赋往往都是在殿试时才有,且对格律限定得极死,要么是从诗、楚辞里找些“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的颂圣文章,要么就是以“穆穆玄风”这些词为诗眼,让诸生临场作诗。
    今年却大有不同,据闻第三甲的进士们按会试名次排班即可,而进入前二甲的进士们均有资格参与殿试,由圣上及太子钦定三元。苏诲可以断定,既然诗赋提前考了,那便说明到殿试时绝不可能只考诗赋,定然还会考策论……
    想起向正心,苏诲的眉头不禁蹙了起来,世上不乏左右开弓的聪明人,旁人不知道,他可曾亲眼见过向正心以左手举箸用膳……
    若是向正心进了二甲……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隔间外忽而飞过一只喜鹊,扑棱翅膀的声音硬生生将苏诲从神游中惊醒,低头看看手中的题目。
    山桃。
    苏诲蹙了蹙眉,作为科举的试题,这题目出的着实随意了些,恐怕就是三省宰相也无这么大的魄力,这么看,此题定是圣上亲出了。
    苏诲母亲的堂叔祖博陵崔护曾有名篇,“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至此之后,再无人能将山中野桃写的如此哀而不伤。
    听闻圣上酷爱桃花,御苑每到春日均是云蒸霞蔚,烂烂漫漫。
    苏诲若有所思,其中必有缘故。
    

第24章 老师来了
    苏诲还在冥想,忽而听闻外面一阵喧闹。
    随即便有差役一间间搜了过来,查了苏诲的浮票便骂骂咧咧地走了。
    苏诲蹙紧双眉,不知为何竟有不祥之感涌上心头。
    再无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