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臣要犯上-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骓马,出去惩恶时总穿缁衣蒙面,手提一把宝剑,将贼人戏弄得大败,隔日还要与他称兄道弟。
  那贵族侠士自然不能留真名,为了叫那些恶人见了他胆寒,便留下这么个记号,后头那些人一见这记号就先吓破了胆。”
  魏方疑惑道:“这么有意思的传奇,我怎么没听说书的说过?”
  “那传奇是偏远西方小国传来的,中原如此多豪杰,也就不稀奇这等故事了。不过我偶尔听着,年少时记得深,心热了许久。”
  魏方点点头,又似想起什么道:“大人可不能学那什么小国贵族,那也是说书呢。”
  顾青笑起,下意识道:“学不来,不说那身剑术,那侠士有天人之姿,比不得。”
  “比大人更美姿容?”
  颜铮语声轻淡,听不出情绪,他自船头转身而下,显然是听了两人大半对话。
  顾青扶额,忘了这茬了。
  出了闸口,河道往前进入平湖,乌压压的舟船开始散开,再之后一艘艘没入天涯,就要各奔前路了。
  顾青见时机已到,整个人换了做派,脸上亦显出肃容,拿着印鉴对卫午和董涛道:“本官乃佥都御史顾青,因董湛密告朱方知府林厚积,特来此处暗访。今闻盗取上贡金银器一案的贼子就在前头船上,还需尔等协助缉拿。”
  卫午和董涛听得呆了,四品的大官,他们可只见过林知府的轿子,且人影都没瞧见。
  卫午恍惚着接过顾青的印鉴,待看得清楚了,想到自己几日前的腹诽,身子都有些软了,忙跪下,“拜见御史大人。”
  董涛见他拜了,哪还有不信的,顾青再要递给他印鉴,他也是不敢接了,也跟着一起跪拜。
  “你们都起来,让船家赶上前头那艘贼船,里头大约有两名贼人。待会儿我的人与他们动起手来,你们就带着家下人等,用竹杆助阵,挑他们下水,再用渔网兜头捉了。”
  江南的船上都备有几杆长竹,这里的河塘多淤泥,说不准何时摇橹陷在了里头,还是竹竿撑着方便。另外搭船连通,挑起水面物件,又或是削上一段就地做个物什,哪一样也缺不了它。
  船家一介小民,早被这阵势吓到了,顾青安抚过后,他方稳了稳心神,拿出看家本领直向那Z字小船追去。
  眼见两船还有五丈开外,前头船上的贼人已觉出不对来,两人出了乌篷船打量。顾青还未发声,船上众人也未瞧见颜铮发力,其人已如苍鹰扑落在贼船之上,矮个的贼人当即与颜铮四掌相迎,另一贼人则反身急催船家。
  董涛见了颜铮身手,两眼放光:“好俊的功夫!”
  前船争斗间慢了速度,后船追势越发加快,去势如箭,转眼船头船尾就要相接。
  顾青执掌号令,董涛亲自上前,卫午带的仆从中挑了两个年轻身手灵活的,三人并排站在船头。
  “下马扎稳了!”顾青低喝。
  人人蹲身握紧竹竿,两条乌篷船碰的一声闷撞,三人齐出竹竿,向前头甲板上的贼人扰去。
  先动手的矮个贼人此时已落了下风,颜铮一掌劈中其左肩,身子立刻摇了摇。董涛看准了下手,全身劲力聚在杆头,竹扫如灵蛇,一杆将那贼人挑落水中。
  原来他因家贫,幼时起便常受人欺辱,后来摸爬滚打得多了,也混了些粗浅功夫在手。
  董涛此时得了手,越发上了劲,三人竹竿深没入水,合力逼得那矮贼人无处游走。又有船家再向前头的同行喊话,顾青亦在后头加柴添劲,“不知者不怪,本官可做主保你。若再为虎作伥,死罪难逃,还要累及家小。”
  只听扑通一声,那船家弃船游走。顾青这头也顾不得逮他了,先拿了渔网子套住那矮个贼人,三柄长竹杆架起来人,拖到船上。
  顾青这才得空分神细看颜铮,此时湖上雾气散尽,耀眼的晨光照在那袭素衣上,衬得他不似真人。
  颜铮步步紧逼,攻式凌厉,眼看贼人就要退无可退,水面上,三竿长竹蓄势低掠着,蠢蠢欲动。
  贼人忽地大喝一声,势如猛虎,挥刀劈去,颜铮非但不退反而欺身再进,转眼间匕首出鞘,众人尚来不及呼吸,只见如红绸般的血弧喷薄而出,急骤的血雨泼出一人多高。
  再见颜铮身前,贼人倚着乌篷缓缓滑落,倒地时双手紧捂着颈项,眼若铜铃瞪着众人。
  后头一船人都噤了声,空气里飘来血腥,有人开始干呕,杀气太盛,泼满乌篷船顶的鲜血仿佛落在每个人的心头。
  素衣皆红,颜铮跃回船上,行止间血滴洒落,众人自动让出一个圈来。
  这是顾青第一回 亲眼见颜铮杀人。
  久经沙场,出手即是取命。
  无论多少人将战争描写得热血澎湃,将战士刻画得令人神往,都掩盖不了杀戮的真相,同类相残,一旦不再是人,连兽都难做。
  颜铮还那么年轻,顾青感到口中一片苦涩,他是做过战地记者的,十来岁便端枪射击的男孩,整个少年杀戮的人生,他不是没采访过。
  战争已在颜铮身上烙下深刻印痕,血海的深仇背负在身,顾青不知要如何去拉住他,不让他沦为杀人如麻的机器。他只能紧抱希望,拼力去做。
  众人退却,顾青迎上,与颜铮站在一处。
  四下里风波已平。
  卫午望着正中的顾青,只觉自己错得不能再错,枉读了这么多年诗书,仍是让皮囊表象蒙了眼,转念又叹,董湛误我啊!
  “御史大人,”卫午恭谨跪道:“晚生悉听差遣!”
  变故突生,董涛至此心潮还未平复,竟遇御史亲来查案,只怕顾青不给他效力的机会,忙磕头道:“大人,晚生愿效犬马之劳,只求大人能用上晚生。”
  “好!”顺利擒拿了贼人,顾青意气风发,“卫午,你与船家押着贼人赃物直上润州,我这里修书一封于你,到了地方不要惊动官府,直奔润州卫卫镇抚司所设接应处,报我的名字和左靳左镇抚使的名号,后头自有人处置。”
  顾青又让魏方递给船家几两碎银,“老人家,麻烦你多行些路到润州,过几日悄悄回城。”
  船家平头小民,推辞不过跪下不停磕头,顾青暗叹,数年过去还是未能习惯人之不平等。
  船家与卫午换了船远去,留下船家小儿摇着董涛和顾青回城。
  既然亮了身份,顾青再无顾忌,详问董涛林厚积三年任上诸事,竟真让他听出不寻常的地方来。


第19章 捐监
  顾青听出的不寻常,是关于朱方府私卖“捐监”名额一事。
  捐监之人出粮米给朝廷来获得进入国子监学习的资格,若顺利毕业,出来就是官身了。本朝明文规定捐监之人须有秀才功名,捐献的大笔米粮作为赈灾粮收归国库。
  这原是走恩荫的路子,故通过捐监一途得上国子监的,大多是有学识的官富人家子弟,比如刘阔,只到了他这等家中有人任高官的,连米粮都不用捐。
  大启开国四世,国祚绵延不过六十余载,朝廷上下仍谨守法度,捐监的名额所占比例很小,又要求有秀才功名在身,因而这些人底子亦不算太差,何况国子监能否毕业多少也是道槛,并不至于乱了整个国家吏制。
  听董涛所说,林厚积每年都能漏出不少名额,顾青直觉这里头有猫腻,约了董涛再探。
  这一日,顾青出到客栈前厅,见与董涛约的时间还早,让魏方去问问街上哪儿有卖早点,小二热心地指了路,三人往不远处的夫子庙行去。
  寒风的清晨,朱方府夫子庙前,热腾腾白烟里,巴掌大小的荠菜包子,撒着葱花翻滚的薄皮小馄饨,还有金黄色炸得滋滋流油的粢糕……
  顾青在长街的每个摊前都要转转,闻着香气这个尝尝,那个分分,见颜铮咬了口粢糕皱起了眉,笑道:“怎么?吃不惯?”
  “咸口的。”
  北地油炸的面果儿都是甜口的,颜铮想是吃惯了西北的口味。
  顾青点点头,伸手拿过颜铮的那块粢糕,将还未吃的包子转换过去,“吃包子。”边走边浑不在意地吃起换到手里的,还不忘瞧瞧魏方。
  魏方忙护着粢糕,“大人可别抢我的。”
  顾青被他逗乐了,“分一半给你要不要?”
  魏方不敢点头,只眼巴巴看着顾青,顾青才要掰了给他,颜铮递了块新出锅的给魏方。
  “还是铮哥大方,大人可小气。”
  顾青有些感慨,老实的魏方这才多久,就被颜姚带坏了。
  三人嚼着早点,兜着圈寻到了董涛所说名为“折桂阁”的铺面,时辰尚早,店里的门板才卸了两扇,里头可见伙计来往的人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