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象棋,夏琛又想到五子棋也行,围棋不好学,五子棋却简单好上手,棋盘自己做,棋子用原木制作好之后,其中一半染下色就好。
跳绳和毽子就更简单了,这些道具都可以自己制作,乒乓球夏琛本来犹豫过要不要弄出来,他原先抽到过球,但是没球拍。
为了抽球拍,他又砸了一堆金子进去,结果还抽了一些桌游出来,什么大富翁狼人杀之类的,弄得夏琛心痒难耐。
他穿越前可是个玩咖,会玩爱玩喜欢热闹,这些桌游什么的都挺精通,结果穿越这么些年,他都快忘记自己的宝贝游戏机长什么样了。
他把这些游戏道具都收好,准备找机会聚一波人来陪他玩游戏,好好过把瘾。
也是琢磨娱乐活动的时候,夏琛想起来连环画这种东西,想要连环画,得有人会画,还得有故事题材。
题材他多的是,他能从盘古开天讲到封神榜,从西游记讲到红楼梦。
会画画的人也有,他家子笺会,他小师弟也会,还有易杉和另几个人都会,就连他自己也能画两笔,就是画的很一般,这都是当初跟先生学习的时候,孟先生教的。
但是全靠人一本本手绘可不成,那谁画的过来,所以印刷术该想法子弄出来了。
大安朝这会儿还没有印刷术,书籍基本靠手抄,很多家贫的书生就是靠抄书来赚钱。
夏琛知道印刷术大致的原理,总体而言操作难度不是很高,反着写字画画,雕成活字排版,然后涂墨盖纸印刷。
会刻章的基本就会反着写字,还是那句话,他家子笺就会。
第167章
田大壮早上是被自家小儿子给闹醒的; 小孩子精力旺盛; 昨个儿白天玩累了睡得早,今天一早就醒了。
刚醒那会儿; 小孩儿还能自己起床; 去把歪在火盆上的半罐温水倒一点儿出来洗漱,然后从火盆里刨出个烧熟的红薯; 剥掉皮香喷喷地啃起来。
红薯香甜的气息弥漫在屋子里; 田家另外两个孩子被弟弟吃的烤红薯的气息勾起馋虫; 迷迷瞪瞪醒来; 重复了一遍小弟的操作,也在火盆里挖起红薯来。
火盆并不太大; 还要装炭; 一个盆里只能埋两个红薯,再多就烧不熟了。
挖出来的那个红薯,田家大儿子田大安和二女儿英娘各自分吃了一半,田大安皮都没剥干净; 囫囵地把半个烤红薯塞嘴里; 然后去存放木炭的地方装了一些炭回来,把瓮得半灭的火炭挖出来,架上新炭; 过一会儿就能烧起来。
英娘把瓦罐里重新装上水; 放回火盆边儿上,用炭火慢慢烧着,然后又拿了炭去爹娘屋里; 准备把他们的火盆也点起来。
她进去的时候,刘桂芝已经醒了,约莫是听见了旁边孩子的屋里有动静。
她见丈夫还在睡,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下床,又将女儿重新添了炭的火盆往床边放了点儿,然后拉着女儿去了隔壁。
“你们爹还没醒,让他多睡会儿,别吵着他了。”刘桂芝叮嘱几个孩子道,她男人这半年多来,就请过一回假,其他日子都是整天整天的忙,起早贪黑没个停歇。这冬天没活儿,正好让他好好歇歇。
几个孩子都懂事地点点头,小儿子田小安小声道:“娘,我饿。”
田大安道:“你不是吃了个烤红薯吗?咋还饿。”
田小安瘪了瘪嘴,肚子饿他有什么法子。
“那娘给你们烤馒头。”刘桂芝道,又问另外两个孩子吃不吃。
两个孩子都要,显然那半个红薯没顶事儿,刘桂芝去拿了几根削干净的树枝,把馒头串上架在火盆上烤。
英娘闲着没事,把自己的小黑板拿出来写字,下半年学校招生的时候,田大壮一口气给家里三个孩子都报名了,加上给孩子买校服的钱,花了不少积蓄。
原先有些认识的村里人,背地里说他傻,三个孩子都送去念书,咋个供得起。英娘还是个女娃娃,都十一了,过不了几年就得嫁人,能学出个啥。
还不如把钱留着,先让大儿子念几年,学点儿本事好寻摸个好活计,然后再供小儿子,反正小的年纪小,晚几年读书也不碍事。
有些跟田大壮关系亲近的,听着还觉得很有道理,跑到田家来劝田大壮,田大壮当面支吾过去,转头毫不动摇的把三个孩子都送去了学校。
都是他的娃,咋个就能像夏少爷说得那个、那个什么重男轻女呢?女娃娃学出来,一样能干大事,护卫队的细娘,学校的季先生(孟夫人),哪个不是有本事的?
他家孩子能学出个什么样他不知道,但有这个机会,他这个当爹的总得让孩子去试一试。若真不是那个料,学不出来,那也不怕,两个儿子卖力气也能活,英娘手脚勤快,肯干活就不怕没饭吃。
这是夏少爷给他们的底气,田大壮无数次在心里感谢夏琛,感谢夏家一家子。
英娘知道自己差点就没学上了,那些自认为好心劝诫的人,说话的时候根本不会避讳她,甚至拉着她一起劝,说她念书没用。
英娘心里是不情愿的,她想去学校,学那些本事,她不想以后只能做一些家务活,种地缝补。
所以她爹送她去学校后,英娘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她上课认真,回家之后也时时复习,她不一定是班上天赋最好的,但绝对是最努力的几个学生之一。
下雪之后学校放下,老师们是布置了作业的,英娘早就写完了,这会儿正拿着属于她的小黑板默写她记下的知识。
刘桂芝这段时间去扫盲班,已经学会了她男人的名字,还有两个儿子的名字,她自己的名字还没学到。
见女儿在写字,没开门窗的屋里有些阴暗,她点了一盏煤油灯放在女儿面前。
英娘小声道:“娘,别点灯了,费油。”
刘桂芝不赞同道:“学校上次开家长会都说了,光线暗的地方看东西,会把眼睛看坏。”
白天点灯,刘桂芝心里还是心疼,她想了想,叫两个儿子也来,一起学习,别浪费了这灯。
比起学习文化知识,田大安更喜欢习武,他挠挠头,腆着脸笑:“娘,我先练会儿拳。”
说着就在屋子中央的空地上摆出架势,准备练一套忘尘教得基础拳法,田小安也站在哥哥身后,两兄弟准备一起练。
刘桂芝一把将两个儿子揪到桌边,压低声音道:“吵醒你爹咋办,先写字!”
两个男孩苦着脸拿出自己的小黑板开始默写,刘桂芝在一旁给他们烤馒头,烤好了馒头,把自家腌的小菜夹一些出来,配着馒头吃。
趁着孩子们吃馒头,刘桂芝用田小安的小黑板,别扭的捏着粉笔,一笔一划写着她仅会的几个字。
把家里人的名字都写了一遍,小黑板被她大小不一的字占满了,看着小黑板上的字,刘桂芝心里升起一股满足感。
英娘凑过来,小声夸奖:“娘,你写的真好,我刚学的时候,写的都没你好。”
“瞎说,季先生说了,我们英娘聪明,有天分呢,娘哪比得过你。”刘桂芝这么说着,眼里却满是笑意。
她又端详了一遍自己写的字,挑出写的好的,又觉得有两个字没发挥好,便擦掉,准备重新写。
边写边想,今个儿说不定就轮到教她的名字了,她一定得好好学,学会写自己的名儿。
田小安吃完了馒头,又被按着写了会儿字,心里开始痒痒,他见他娘正跟姐姐凑在一起学字,轻轻用胳膊肘拐了拐他哥:“哥,我想去听故事。”
“我还想去打球呢!”田大安也急道:“去晚了球桌就被占了,轮不到我摸拍子,我昨个儿才打了一句。”
最开始,除了那些去吃早饭的,其他人都是临到要上课再过去。
后来夏琛弄出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动,下棋跳绳踢毽子乒乓球,甚至还放了几朵花给他们讲故事,那些故事都有意思极了,每天讲一段儿,所有人都不想错过。
那讲故事的花,其实是夏琛后来种出来的变异植物,本身功能是窃听神器,将一粒芝麻大的种子放在他需要窃听的地方或者人身上,就能自动将那边的动静转录到他手上配套的花朵里。
反正现在没有想窃听的人,夏琛干脆开发了一下功能,把这窃听花当录音机用,每天讲一段儿故事存着。
最原始版的窃听花能录三个小时,夏琛每天讲一会儿,讲完了就把窃听花卡牌化重新收起来,录满三个小时,这朵窃听花就没办法再继续收录声音了。
但是已经录下来的还能继续播放,目前看来次数没有限制,所以当个录音机用,简直太方便了。
不光小孩,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