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感动,我才会在接近自己精神失常的边缘下,还能有支撑将自己拯救回来。
回到工地的宿舍,罗峰督促我吃光他带回来的鸡腿,顺便聊起了奶奶。他说一回家,就提着我买的东西去拜访奶奶。奶奶果然是一个人住,屋子里常年不点灯,潮湿黑暗,寂寥冷漠显得特别的孤苦伶仃。自从她的孙子走后,她的精神愈加萎靡,样貌愈加苍老,见人遇人都不愿意开口说话,哀莫大于心死。
罗峰起先询问了奶奶的身体状况,奶奶模糊着双眼,神情木讷地打量着罗峰。罗峰笑着说他是同村上的人,某某大人家的小孩。奶奶才点点头,像是明白过来,起身为罗峰倒茶。罗峰忙说不用了,让奶奶坐了下来,好听他讲话。他说,一件一件地从包里拿出她的孙子买给她的礼物和吃食,说道:这是晓东给你买的!
晓东!但凡这两个字被人提起,她的身体就止不住地颤抖,干涸的眼睛总能挤出几滴眼泪。
罗峰看着奶奶的眼泪,有点慌神,他说,晓东现在很好,和我在一起。晓东让我告诉您,不用担心,他会好好挣钱,等挣到钱后,就会很快回来看望您。
奶奶听到这里,再也克制不住,捶着胸口十分哀恸地说,都怪我,都怪我。都是我造的孽啊!
罗峰看奶奶反常的表现,吓的不知所措。我从不曾和他讲过关于我和奶奶的事情,那些执意的伤害,还需要一段时间愈合。罗峰不断地宽慰奶奶,断断续续地也从奶奶的口中了解到一些。他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他震撼于我离校的经历,对我抱有了深深的同情。
罗峰耐心地陪了奶奶一个下午。他努力地讲了很多她的孙子在工地上表现良好的事情。奶奶哭后,始终没回应一句,直到罗峰把钱递给她时,她才突然回过神来似的,坚决不要,表情上十分抵触,好像受了人的威胁一般。罗峰不知道老人家为什么会这么固执,也终于明白走之前我为什么说要硬塞给奶奶。想到这里,她不管老人家说什么,什么态度,他都是要给她的。塞了好久塞不过去,他说他直接把钱放在桌子上,然后转身跑了。至于老人家怎么对待,他就不得而知。
我吃着鸡腿,艰难地笑了笑,说只能这样的。然而又无不心酸,奶奶一个人生活,她不会去大伯大伯婶家。经过和大伯家的种种,在她心里,早早只有孙子,没有儿子。现在孙子一走,就认定自己为孤寡老人。她一个人生活,会比和她的孙子朝夕相处不那么受苦受累吗!
罗峰说,你怎么有这么多事都不告诉我。你刚来的时候,有猜到你在家中发生了什么变故,只是没想到,你是在临近高考的时候,因为奶奶……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一切都了然于心。
我说都过去了,不是吗!他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叹了口气,无不哀伤地看着我。
久久,他开口道:“虽然奶奶嘴上不说,但还是看得出来,心里始终是想念你的。老人家身体不好,时不时地感冒发烧咳嗽犯腿疾。说句不中听的,日子这个事是任谁也说不准。所以一旦有空,还是要多回家看看她老人家。”
我点点头,说会的,心想奶奶是我至亲至爱的人,说什么也不会弃她不顾。我这样想,同样逃不过年轻人最容易忽略的问题。时间这个东西是最会偷奸耍滑,你以为可以,其实不然。
但不管怎样,日子还得继续。孤零零的年像盼不到头的读书生涯一样,始终是走了,还会走的更远。能够重回和罗峰一起生活一起上班的时光,又变的弥足珍贵起来。
第34章 王小波
终于带上罗峰到市里去上了一次网。他说这玩意真他妈有意思,里面想看什么就有什么。僵尸电影也被他看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甚至过后津津乐道,像我一样回味无穷。怪不得说网中人,乐在其中;网外人,莫名其妙。
而处在一旁的我误打误撞发现上网更有趣的一件事,那就是上新浪网浏览网页。当时搜索网页好像刚刚开发,里面信息量不是很大。我在这道新口子上,无意间看到已逝作家王小波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杂文集——《思维的乐趣》。我从来不大了解文人,读书时没看过什么课外书籍。我只在语文课上学过鲁迅,沈从文,郁达夫的文章。我从他们的几篇文章中,看到那时候似乎是很远的时候,有些人是怎么过着苦日子,精神面貌人文思想是怎样的一种病态,以及在中国不知道什么地方,很美丽充满古风的地方,生活着一种我从不曾了解和想象的纯朴的人。现在,王小波的《思维的乐趣》,带给我的是另一种论识,是思想上的提升认知和肯定。是让我体会到了思维真真可以给人带来无与伦比的乐趣,思维才可以使人攀岩最高端的价值。思维不是慵懒的,是渴望的,是刁钻的,是充满惊喜的。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就被吸引了。思维是对人类本质上的最大区分。
后来还读了他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才一发不可收拾地深深喜欢上了这位聪明而又诙谐的作家。文字里看似充满调侃的口吻,却有他特立独行的思考品味。
我陆续查询了他写的其余书籍阅读。忽然间,始料未及地让我找到一本使我内心咯噔狂跳的书——《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当看到“男同性恋”,让我身体向来空缺的某个部位刹那间被填上,就像两部分本来为一体的物件分离了不知多少年后又无意间对接了一样,恰合的酣畅。这不正是一直徘徊在我脑海中不敢正视觉得怪异的一种情感吗。“同性恋”这一词就是对这种情感的直接反应。我的心中一下子感觉到了温情,没想到我不是另类的,在这里,早有人做为一种亚文化去研究了。
不能自己,怀着一份忐忑紧张的心情,带着偷窃的罪恶感,小心翼翼地点开了这本书。这是中国最早的男同性恋专著,是他和他的妻子共同完成。书中告诉我同性恋的现象古而有之,稀疏平常。在现如今的社会中,更是各个阶层、各种职业都存在同性恋者。书中举出了很多同性恋恋爱实录,描述了同性之间具体的性行为方式,同时还列出了大部分数据,说青春期开始之后的白人男性之中,有百分之三十七的人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恋性行为,有百分之四的人终身只有同性性行为。我和罗峰那次属于相互□□。那次□□,不能断定为相互之间都有感情。罗峰在这方面让我捉摸不透,他最大的可能是出于性需要,才和我相互慰藉一番。只是此番慰藉,于我来说有很重大的影响。它使我深陷于其中,是我在同性之间性启蒙的开始。使我对罗峰的爱意更为执着深沉。
像书中列举的很多同性恋者一样,我的心理活动很多时候亦非常的复杂。我低沉,自卑,煎熬,受着怪异的心理折磨。同时,也在某些时候,感觉到高兴,感觉到幸福,甚至觉得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现在的快乐。我想是同志的爱太压抑了,在情感上稍稍收获点回报,就会倍感甜蜜。但是,这些甜蜜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通过这本书,看到了有很多对同志恋人像正常情侣一样过着二人世界。我膨胀了,改变了,否定了以往的隐忧,而充满了信心和斗志。且我深信于一位同性恋者颇为自信的断言,他说每个男性的潜意识中都存在同性恋因素,就像一粒种子,如果没遇到适合的土壤,这粒种子就不会萌芽,如果碰到适当的机遇,就会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大胆地让自己偏信于也许我就是罗峰的机遇,就是罗峰适合的土壤。也许通过我的努力,将让罗峰一发不可收拾。那么,我是不是会更幸福,会永远幸福呢!
怀抱着这份信念,在新的一年,觉得生活愈加有意义,在罗峰眼里,也变的愈加活泼,愈加能言善变,愈加爱缠着罗峰,愈加厚脸皮。
过年后的早春,依旧是寒风冻骨。很多过年在家被老婆暖了被窝的工人返到冰冷的工地,大呼不适应和痛苦。他们回来后,可能是习惯了抱着老婆入睡,便不管怎么冷,都不愿意找其他工友同睡。我因为看了书,胆子被壮大了,主动对着罗峰说:“冷啊,我能和你睡吧!”
“好啊!”罗峰爽快地答应,然后扬起被子,示意我钻进去。
太温暖和向往的感觉,融化了所以的寂寞和冷。熟悉的带着特殊体味的强健身体,又使我全身汇聚了探索的欲望。这种探索的心理活动,成为了我每晚乐此不彼的游戏。
到白天上班的时候,我也会难以忍受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