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景安愿将差事交给他,姜铮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怕,当下就道:“属下不怕,莫说是跋山涉水,就是刀山火海,有殿下一句吩咐,属下也敢闯一闯。”
古时候就是这点好,只要上头吩咐的,底下的人连问都不问就会一门心思的办差,谢景安满意的点点头,道:“那好,那本王就将这个差事交给你,你先回去收拾行装,待准备妥当来寻本王,本王再将差事说与你听。”
姜铮干脆利落的应了一声,龙行虎步的就退了下去。
眼见王府里一个一个的都领了差事,崔同就忍不住有点羡慕,这阵子他随侍在谢景安身侧算是知晓了他的脾气,胆子变大了不少,见谢景安埋着头画图,犹豫半晌,到底没忍住,眼巴巴的看着他,期期艾艾的道:“殿下,属下也愿为殿下分忧,殿下可有什么差事能交与属下的?殿下放心,哪怕就是往鬼门关闯上一闯,属下也能为殿下办妥。”
谢景安正在脑子里对照着家用打煤机的商品详图画图,闻言有些意外,愣了愣笑着看他:“你倒也是个闲不住的,本王想做的事多,自然有用着你的时候,只是不是现下,若你当真无事可做,那便帮本王跑一趟,看萧五将本王交代的事可做妥了,若是没有,那便催他一催,就说本王手上还有东西要他做。”
只要能帮谢景安办差,哪怕是跑腿也愿意,崔同当下就高兴的应了一声,腿一迈就出了书房,一路风风火火的去寻萧五。
书房里没了他人,谢景安也就不用再遮着掩着,很快将简易打煤机的构造图画好了,眼看着崔同还没回来,谢景安又从淘宝上搜了一本带有山东煤矿分布的书籍买了下来,比照着他封地的地图挑了一处离莫州最近的产煤区画了个简易地图,重新将那本书上架,然后将图放到一边,就等着姜铮收拾完行装来找他。
他这厢将图放好,崔同也风风火火的跑回来了,一脸小脸不知是冻的还兴奋的两颊通红,行礼道:“殿下,殿下交与工匠的差事他们已经办好了,殿下可要去看看?”
这么快就将火炕搭好了?可算是不用挨冻了,谢景安回来第一时间就心心念念着修火炕,如今终于能实现,哪有不看之理,谢景安急得险些连威严都忘了,领着崔同就去了寝室。
经过这一番施工,他睡得寝室虽不是模样大变,但与之前的也不尽相同,首先是修了炕原先的床自然用不着了,就将红漆大床移了出来,炕就修在原先放床的地方。
火炕配的灶口按理来说一般都是修在屋外,只是谢景安的火炕不好修在临窗,就将灶修在了外间,这样既不会烟熏着谢景安,下人也方便添煤,谢景安兴致来了自己还能烧个水沏个茶,虽然修了炕之后寝室的整体不如之前古色古香那么美观,但论起方便和保暖,却是比之前要好的多。
想了好些时日的火炕终于修好,谢景安喜的越发干劲十足,不吝啬赞美之词的把萧五好好夸奖了一番,又让秦管事赏了他些银两,才将王府哪些地方也修火炕一一与萧五说了。
萧五得了夸奖又得了赏银,高兴的脸上的褶子都平展了些,红光满面的将谢景安的要求一一应下来,又答应尽快将谢景安交给他的简易打煤机做好,才步履飘忽的领着其他工匠退下去。
没了外人,崔同也再难保持稳重,喜滋滋的围着火炕转了两圈,一副惊叹的模样问他:“殿下,这土床果真像殿下所说这般神奇,只要在那火灶上烧把火,这土床就能热乎起来?”
崔同年纪不大,搁在现代还是上初中的年纪,再加上他一张清秀的小脸无论做什么表情都是一副机灵样,谢景安也就格外的耐心些,笑着道:“自然。”
崔同道:“那殿下可是大功德一件,有了这土床,只要百姓家家户户能修一张,那冬天岂不是就不会再冻死人了,只不过想要暖和,这柴火和碳就少不得要多费些,富贵些的还好,若是那等贫穷的,只怕修了也烧不起。”
崔同说着小脸一黯,一改方才的兴高采烈叹息一声。
谢景安却面露意外,他观崔同年纪不大,又是随着他从长安来的,能在他身边当差,虽未必出身世家,但也一定出身不差,谢景安还当他是是不知人间疾苦的贵公子,没想到他却仅凭火炕就能联想到这许多,不禁让谢景安刮目相看。
不过崔同虽说也算思维敏捷,却到底与谢景安所知所见差了几百年,他能想到的谢景安自然也能想到,闻言道:“虽说烧不起,可要学会了这门手艺,也是个能赚钱的营生,只要赚到了银子,自然也就烧的起。”
崔同显然没想到谢景安会说出这番话,愣了片刻,才一脸惊异道:“殿下的意思是,要将这门手艺教给贫苦百姓当做一门营生?”
谢景安点点头:“自然,这火炕的好处显而易见,没道理本王王府享受着,却不传到外面要让本王封地上的百姓继续受苦,只是本王封地虽不大,却也有十三个州,光凭本王王府的工匠如何修的过来,自然是要交给百姓去做,这样一来也算一举两得,你觉得如何?”
“那自然是好,”崔同激动道:“世家富户不用受冻,百姓们也能赚些银钱买炭,殿下也扬了爱民如子的名声,何止是一举两得,简直……简直……”
崔同简直了两遍也没简直出个所以然,最后索性一躬到底:“殿下此举真是大善。”
谢景安看着激动不已的崔同,仿佛看到了知晓消息后满脸欢庆的治下百姓,脸上的笑容也不由自主的多了些,伸手虚扶了崔同一把让他起身,语带揶揄的道:“你方才还吵着嚷着要让本王给你指派差事,这差事可不就来了?本王见你虽年岁不大,但办事稳妥,欲将百姓招工一事交与你去办,你可有信心做得?”
“做得,自然做得,”崔同惊讶过后生怕谢景安会改变主意,连声道:“属下跟在殿下身边几年,何时将差事办砸过,殿下就放心吧,属下一定将此桩差事办妥,不负殿下所托。”
第26章 舆论人才
这日半下午,莫州的平静很快被顺王府疾驰而出的几匹快马打破,四匹快马驶出王府后化为四队分别奔向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到得城门处的布告栏后,骑马的扈从下马三两下就将崔同亲自研墨撰写的招工布告张贴。
布告张贴后很快引起了城中百姓的注意,不过片刻功夫,布告栏前后就被闻讯赶来的百姓围满了。
虽说围观百姓多是不识字的,但大家还是热烈的讨论起来。
“这又是张贴的啥?该不会是顺王殿下新颁布的政令吧。”
“我看不是,若真是政令,怎么会没有官差宣读。”
“说的是,上次颁布开田的政令还有一个大人宣读嘞。”
“莫不是要加赋税?”
“胡说,顺王殿下才颁布了开田令,还免三年赋税,怎么会在这个当口突然要加税。”
百姓们三言两语议论了半晌,才有一个读过些书识得些字的老者激动道:“不是政令,是顺王府招工的布告,要招一百身家清白,身体康健的青壮。”
听说是招工,围观的百姓顿时哗然。
“招工?真的假的,别是你这老丈在诓人吧。”
“说的是,偌大一个顺王府怎么会缺人用。”
“那可说不定,顺王从前住在长安,自然不缺人用,可如今来了莫州,总不能将整个王府的人都带来,依我看那老丈不像在说假话,说不得真的是顺王府招工。”
“那招工为何不招侍候的奴婢,只招青壮?”
“你管顺王是招奴婢还是招下人,只要招人就是份好差,能在王府当差,一个月该有多少工钱。”
“好差是好差,只是不弄明白这招工是做甚,心里总是没着落。”
“这大哥说的在理,我听从长安来的商贾说,顺王在长安时常与人打斗,还将来朝拜的蕃国王子打断了一条腿嘞,若是我招了工,顺王殿下看我眼不顺要打断我的腿可如何是好,那我这一大家子可不用活了。”
说话的是个刚二十出头的憨实汉子,说这话的时候一脸愁苦,对顺王府招工一事颇为心动,可想起曾听说过的一些传闻,又忍不住有些退缩。
汉子说完,人群静默了片刻,先前说话的老者气愤的斥道:“你从哪儿听来的一些浑话,就在这里混说,别人不清楚,我们还能不清楚?顺王殿下一到莫州就发布了这等善政,让我等一夜之间多出几十亩地,还免了三年赋税,你也不去别的州打听打听,除了顺王殿下治下的十三州,哪里还有这样天大的好事,我等受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