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不负找他们合作,就是相信维尔福的实力。因为维尔福有着研发出“起源引擎”的能力。04年的起源引擎,所做的画面就算到了14年也不会落伍。但维尔福那边显然自信不够,不敢笃定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青瓷科技联手从头研发出一款引擎来。
王不负和维尔福目前使用的引擎,归根溯源都源自“id软件”在90年代的作品。维尔福的两位创始人算是偷师学艺,可还是想要重回本源。他们曾几次想要和id软件提出合作,可是又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青瓷科技的提议,让他们鼓足了勇气,在几天前向id软件所以提出合作。
id软件的创始人“卡马克”,可以算是真正的极客,非常热衷于促进技术的进步。将很多作品免费开源,供别人能站在他的肩膀上,做出更多的作品出来。
如果不是卡马克在90年代,做出了开源的引擎,《半条命》就不可能得以面世。甚至于《狂潮》、《我的抗日》这些游戏也不可能出现。
卡马克听说技术合作事宜的时候,《远东战场》第二章还没有面世。但《狂潮》、《远东战场》第一章他已经有所了解。因此答应得很痛快。
但卡马克也有要求,而且要求非常多。比如说研发实验室绝不能安置在中国,而要美国德州。
王不负觉得,大概是卡马克希望主导引擎的开发工作吧。王不负表示理解:“那样的丰碑级人物,肯定有着自己的性格。”
能够理解,但不代表能够接受。
把中国员工派往美国,不仅成本大增,而且风险也很大。要知道,2001年的中国,gdp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不到。
差距如此悬殊,很难有人相信,中国能在九年后超过日本、接着又超过美国。所以现在的中国人才流失极为严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青瓷科技的《我的抗日》第二章固然因为国外大卖,而在国内风光无限。但于此同时,如果青瓷科技要把人员往国外派……王不负觉得,说不定派出去两个,最终只能回来一个。
研发实验室放在美国还是中国,对于维尔福来说,毫无紧要,但对青瓷科技来说,则是重中之重。
第二百八十二章电脑游戏奠基人的转变
卡马克估计只是骄傲而已,不愿意让青瓷科技牵这个头。王不负很尊重卡马克,但若是答应下来,将研发放到美国,就等于主动放血。
分歧还不仅仅是实验室的位置而已。加布又说:“除了位置之外。卡马克要还要引擎的命名权,必须叫做‘id。’。同时,卡马克又要求这款引擎必须要在做成后的三年内,开放全部源代码。”
“……”王不负对开源并不反感,毕竟他能有今天,说到底,还是卡马克在90年代将《雷神之锤》的引擎开了源。但是三年就开源,这个速度也太快了吧?
他终究眼馋《毁灭战士3》中的惊人画质,想要再试试:“我可以负担全部的研发费用,也不在乎命名权,甚至开源时间,也可以商榷。但是实验室的位置,能不能放在中国?我可以保证,所有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得到最好的待遇。”
“可能不行,这不是钱的事情。卡马克的id软件就在德州,所以他一定要将研发实验室也放在德州。你知道的,卡马克其实是一个控制狂。”加布说。
说游戏业界最坚定的开源主义者是“控制狂”,看似没有逻辑,但背后的道理却能说得通。卡马克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定地执行开源主义,其实也是一种极端的表现。
甚至在人事部分,id软件的人才流失也极为严重。和卡马克一起创立id软件的元老。都陆续离开了id软件。这里面肯定有卡马克的原因存在。相比之下,维尔福就其乐融融多了。
对于这样的人物,加布根本不想去试着说服。除非卡马克自己改变立场,否则谁不可能用语言打动的他的。
王不负有些遗憾,但没关系。只要能和维尔福联合研发出类似“起源”这个级别的引擎,就能满足他的预期了。他说道:“那么,还是我们两家公司联合研发吧。条件和之前提出来的一样。在中国建立研发实验室,两方共用。”
“也只有这样了。那么预祝合作愉快。有关联合研发的详细条款,我会研究之后,再与你详细商谈的。”加布说道。
加布是个很随和的人。两个创始人一起把维尔福做到今天。还没闹出太大矛盾,就是证明。他对于同青瓷科技的合作没有丝毫架子,毕竟青瓷科技已经通过三款游戏的大卖,证明了在制作游戏上的能力。
但是。两家公司都是“改”引擎的好手。现在要从头开始做新的3d引擎。能做成么?加布没什么底气。还是觉得。要是id软件也能加入就好了……可是卡马克哪能那么快回心转意?
正这么想着,电话响起。加布接起来,没想到听到了卡马克的声音。
“加布。你上周向我提出建议的时候,可没有说,那中国公司能做出这么好的游戏啊!”卡马克说道。
加布有些愣。加布在做《半条命》时,为了计算撬棍挥砍的伤害范围,能写三十张纸的公式,结果这会听了卡马克的话,却没反应过来。
卡马克激动无比,不等加布回答就继续说:“那中国公司太厉害了,没有想到,我在六年前开始做的引擎,在今天居然变成了这样的游戏!当我执行开源政策时,旁边人都觉得我疯了。现在看到了吧,要是我不执行开源政策,那我才是疯了!”
卡马克玩过了《远东战场》第二章,激动的无比附加。只觉得好像在95年撒出去的一颗种子,不知不觉间,居然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
其实早在《狂潮》上市时,卡马克就关注那中国公司了。
要知道,现在所有欧美的大型公司,都还在探索“电脑游戏”这个概念。卡马克同样在摸索那个最核心的问题,什么是电脑游戏?
是可以操作的电影?在屏幕中摆弄的虚拟玩具?还是搭建平台让玩家们互动?
大家都在看着别人的表现,同时也在向前探索。
《狂潮》在卡马克的理论看来,仅仅只是一个“玩具”,沙盒化的游戏世界,大概类似乐高积木,延长了玩具的生命。但这已经能给卡马克不少启发了。
到《远东战场》第一章,卡马克惊喜地看到,那中国公司开始尝试着将三种“电脑游戏的概念”揉在一起!
卡马克的注意点和普通玩家不一样。根本没有纠缠生僻的剧情,也没有怎么看击杀特效。而是以一个时代顶级游戏制作人的视角,研究那来自14年后的游戏制作理念。
《我的抗日》第一章中,有着“电影叙事”般的剧情。令人爱不释手的“玩具”击杀特效。多人模式可以让玩家“互相合作”,将现实中的情感糅合进去。
这款游戏带给卡马克的触动极为震撼,不亚于听说原子弹爆炸。
卡马克作为电脑游戏,特别是射击游戏的先驱者,考虑的自然更多。一直在设想如何做出“完美”的游戏。把电影化、玩具、现实互动糅合一起,做出完美的游戏出来。
而那家中国公司,显然也朝着那方向去努力。
去年玩到《远东战场》第一章时,卡马克就觉得,他当时执行开源政策是对的。虽然别的厂商不理解,公司内部伙伴们不理解。但是最终,因为他的开源,出现了《远东战场》这样令人惊喜的游戏。
不说别的,光那游戏给卡马克带来的启发,就值回五六年前免费开放的过时引擎了。
所以当维尔福的创始人联系上卡马克时,他没有拒绝,甚至想要把制作“id。tech”系列引擎的经验拿出来,制作一款新的、全面符合那中国人要求的游戏引擎。
也许那引擎做出来,其中绝大多数的功能都是id软件用不上的。但卡马克还是愿意研发。因为那中国公司能够由此制作出更多的游戏,带给他更多的思考。
但是,他终究是卡马克。不论是电脑游戏、射击游戏、还是引擎开发,他都是奠基人。将研究实验室放到中国去,感觉就好像由那中国公司进行主导。这对卡马克来说无法接受。
所以他才会提出了在王不负看来无法接受的条件。
紧接着,《我的抗日》第二章上市了,维尔福给卡马克寄去了几部。当卡马克玩到游戏,当天连中饭都没吃,接下来几天又放下手头事情,将单机和多人都给打通了关。
然后他叹为观止。市面上所谓的“忽视市场”论调,其实都是外行人说的话。以卡马克的经验来看,这游戏绝对大卖!
按着他的理论来看,青瓷科技并非误打误撞地做出第一章来,确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