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者们好奇起来,再仔细看封面,只见上面署名的有两个人,一个姓孟,一个姓轲。
在书的背面,则有“根据一路军幸存战士、长春老兵之家数十位抗日老兵的口述,整理而成”这段话。
有“老兵之家”四个字,那肯定是青瓷科技的手笔了。读者明白这本小说和青瓷科技的游戏一脉相承,就放下了心。不再细看,拿着就去交钱,就当给老兵之家捐款了。
孟老师笑眯眯地在书店里面乱晃,没事就走到收银台那里。要是有人拿《我的抗日》结账,他就开心得不行。
努力了几十年,终于让文字印刷成书,让他终于看到坚持了几十年的梦想开花结果。虽然这本书是孟老师和轲编剧合著的,但他有自知之明,现在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
第一波购买小说的,大多是最熟悉青瓷科技事迹的年轻人。当他们看完整本书的时候,简直心悦诚服。
青瓷科技就为了做一款游戏,居然编写出这么无可挑剔的剧情出来!只是剧情就已是如此,那么游戏的整体质量,还会差到哪里去么?
知道了剧情,并不妨碍他们想要玩游戏版的热情。反而更加渴望国庆节的到来了。
因为书中是看不到击杀特效的!
这一天网上热闹了。买了书的年轻人,很多都曾经在网上为《我的抗日》游戏的剧情争论过。有人知道自己错得离谱,汗颜得要命,潜水去了。
但也有人大为兴奋,咱和青瓷科技英雄所见略同啊!就是说,试玩的故事发生在1925年,那第一章应该发生在1930年左右。怎么可能屠日灭美?之前咱在网上这样说的时候,被喷惨了,现在赶紧打脸!
打脸贴是最欢乐的,好多中立党这下都冒出来了,呵呵哈哈地看笑话。
自然,更多的人也就知道了有小说版《我的抗日》上市这件事情。
《我的抗日》现在是中国玩家最瞩目的游戏。听说青瓷科技居然将游戏剧情改成了小说,这还了得。玩不了游戏,还看不了字么?先买来解解馋啊!不然等到九月三十号,还不愁死人了。
于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各地书店里,小说版《我的抗日》的库存直接被销售一空!
博众书店赶紧给风花出版社打电话,加订十五万本!
上架第二天就卖掉博众书店三万存货。谁见过这种景象?
整个出版行业都惊呆了。突然一夜之间,就看到一本由名不见经传的出版社发行、非知名作者写成的书突然就冲到了销量榜上。然后还不停地在增加着数据!
哪里冒出来的书?名字还挺熟悉的。老读者们稍稍一打听,原来是青瓷科技一款即将面试的游戏剧情小说。
这说得通了。年轻的玩家想看看游戏讲的什么,买回去看。
卖十万还算正常。
不过也有部分资深读者好奇起来,也去书店买回一本看看。
只翻开第一页,画面感就扑面而来。这些老持沉重的读者就心中一惊,这文笔已经堪比马良了!绝对是大师级别!
光看第一段字,资深读者们就收起了小觑之心。青瓷科技果然不简单!连找的执笔者都有如此功力!
越看下去,资深读者们就越发凝重。这些人小时候先看的四大名著,紧接着才是什么《钢铁怎么练成的》这样的外国名著,潜意识里比较亲近轲编剧的剧情结构。加上孟老师老道的文笔……
好多中年人、老年人十几年都按时睡觉的,今天却熬了个通宵,把小说一口气看完了。
大师之作!
描写、剧情,这还是其次。关键是,小说里始终在暗示一种东西,似是述说,似是提问。这是以往在看抗日作品时不曾有过的。
以往在看抗日作品的时候,人们的思维都很固定。一定要赶走侵略者,付出再大牺牲,也在所不惜。
而读这本小说,却让读者从内心产生了动摇。也让人真正感受到,在侵略者铁蹄践踏下,国土沦陷后,每一个国民进退失措的真实心境。
这本小说的立意真的是前所未见。任何看过这本小说的人,都会认同书中主角,认同渐渐产生的困惑和迷茫。主角想忏悔,却不是自己做恶;想复仇,更多同胞会因此而死;想逃跑,但不忍置身事外。
再想到这是青瓷科技在采访老兵之后,根据老兵们的亲身经历,再艺术加工后写成的作品,大家顿时全都明白了。他们难怪能写出这么真实的情感出来。
合上书后,每个读者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希望自己永不经历那种情景,希望国家再不会被侵略。
资深读者对市场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顿时,报纸上很多荐书专栏上,都刊登了对小说版《我的抗日》的评论。购书者顿时从期待游戏的玩家,转变为真正的书迷。销量顿时暴增!
……
小说版《我的抗日》第一周,销量及其惊人。具体数值未能统计,但是风花出版社已经向各地书商、书店发了二十五万本。就在周末到来之前,书款也陆陆续续地打了回来。
整个风花出版社上下都惊呆了!总编每天都接到各地书商加订的消息,已经麻木了。
本来以为瞎胡闹的题材,又只卖十五块钱,会亏得一塌糊涂。没想到这本书已经成了风花出版社成立以来,最赚钱的一本书!
每本书盈利三元,那么,这本书第一周的利润,就达到了七十五万之多!这还只是第一周!
风花出版社一帮人对这利润大惊小怪,王不负却一点也不在乎。关于《我的抗日》小说版的盈利怎么分配,他已经定好了。留百分之七十,给风花出版社作为后续运营费用。
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22。5万,这其中,轲编剧和孟老师各自拿到六万七千五,作为编剧和撰稿的报酬。剩下的钱,作为后续老兵之家的建设费用。
轲编剧拿到了钱,兴高采烈,这只是第一周的钱!照这样下去,还不发死?这么多钱,无论他前面算得有多大,也没想到这么多啊!
给青瓷科技做编剧真是太开心了,又赚到了钱,又满足了兴趣。
……
而王不负则牵着夏瓷,带着六万七千五再次找上孟老师的家里去。
“这么多?”孟老师惊喜交集。谁不喜欢钱呢。何况还是自己凭本事得来的钱!
“这是第一周的分成。接下来的就由风花出版社的人直接打到你们的账户上。”王不负又不是闲的才跑过来。主要是带着夏瓷来看这两人的开心情绪,以后肯定不会再亲自上门送钱。
孟老师和他夫人都是又惊又喜。他夫人甚至看着一堆钱,呜呜地哭出声来。
孟老师赶紧劝:“我以前老和你犟,是我不对。以后生活好了,给闺女买套房子,我们自己再换套一楼的大房子,你就不用老是忍着膝盖疼怕楼梯了……”
他夫人一哭就停不下来:“我不应该老和你吵架,我刚结婚的时候是支持你的,要是能一直支持你就好了……”
“走吧。”王不负牵着夏瓷,轻轻说。
“嗯。”夏瓷嘴角弯弯的,露着柔柔的笑容。
“这里的邪恶是不是被打败了?”王不负在下楼的时候问。
夏瓷非常开心地说:“是啊。而且这里也成为了一座坚固的堡垒,永远不会在被不可明说之恶侵蚀了!”
第九十三章社会阻力消失
小说版《我的抗日》可以说是一本完美的小说。无论是语言、剧情还是内涵,都首屈一指。第一周的火爆之后,热力丝毫不退,反而因为影响力激增,让销量再次暴涨。
两位撰写者自然得到万众瞩目。轲编剧是军旅制片厂的老编剧,参与过不少经典电影的拍摄,可以理解。孟老师居然在写这本书以前,没有任何作品发表,很让人诧异。
有记者过去采访。孟老师没什么心机,不仅把自己以前不被重视的作品全都展示了出来,而且还把自己的心得全竹筒倒豆子:“我没什么天分,就用笨办法。一直练,练到自己满意为止。王老板因此才愿意把小说托付给我写。”
孟老师的作品刊登出来,顿时一片赞誉之声。什么“照片级的写作功力”,“冷峻的文字绘画作家”,“不左右读者感情的残酷描写派”,等等……孟老师已经凭借一书成神,变成别人模仿的对象了。
有很多写作探讨会邀请孟老师,不过他都嫌远,所以没去。
倒是南江这里有一家夏季补习班,重金请孟老师教小学生写作文。孟老师正好无聊,距离又近,就不教人引体向上了,答应下来。不过说好,等青瓷科技又要找他写《我的抗日》第二章的时候,他就得离开了。
于是,一个体育老师,开始认真地教授小学生们学习语文。
孟老师迅速成为那个补习班的招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