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城的部位领导下来转一圈,考察考察,这在地方上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这次商务部真有领导能够成行到岭南来,考察经合办,哪怕是在经合办院子里转一圈,陈京的压力都会释放一多半,这对他后续工作的开展,好处无可估量。
接下来,双方又在电话中聊了将近半个小时。
基本的一些套路,两人思路都高度契合。
这在无形中也让方连俊信心大增,都五十岁的人了,激情迸发丝毫不逊于三十出头的陈京。
最后还是陈京有事,主动提结束通话,方连俊才恋恋不舍的将电话挂断。
方连俊那边说服工作搞定了,现在两边的问题基本落实了。
悬在陈京心头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落地了。
心中悬的石头落地,他紧绷的神经遽然得到放松,一股难言的疲惫就袭过来。
明天他又要奔赴京城,休息的时间就只有今天加晚上了。
他索性决定今天干脆提前下班,晚上再好好休息一晚,蓄精养锐,然后以一个全新的精神面貌奔赴京城。
项目定下来。
剩下的就是如何运作,如何把影响做大了。
操作这一块,陈京有丰富的经验,也有绝对的信心。
几个月的努力,几个月的艰苦支撑,直到今天终于见到了曙光。
此时此刻,陈京内心的喜悦是莫可名状的。
他忽然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苦尽甘来,历尽千辛万苦把一件事情做成,那种成就感,那种满足感莫可名状,实在是太美妙了,真就是妙不可言!
第八百八十章高调当选!
商务部副部长万鑫到岭南调研,岭南省省长周子兵亲自接见。
岭南媒体报道,万鑫一行抵达岭南,岭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经合办主任陈京接机,这一报道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官场是个很独特的地方,在体制内大家有不为外界所知的诸多关切。
比如省内主要媒体的新闻报道。
哪些主要领导在频繁露面,哪一些不经常露面的领导和同僚出现在了媒体的报道中,这一些信号都是颇有关注的。
官场这个生态圈中,大家就是通过这些讯息在判断政局的走向和官员的兴衰。
本来,商务部一个副部长过岭南调研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新闻。
但是副部长到岭南受到省长的亲自接见,其中的意义就颇不一样了。
而且接机的商务厅领导是岭南政坛最近一直被人质疑的经合办新任一把手陈京,这也让人很关切。
是不是意味着这次商务部万部长到岭南和陈京有关系?
或者是说陈京通过自己通天的本事搭上了和商务部的关系?
这一些疑问都在人们的心底。
而对这一次万部长过岭南最感意外的还是商务厅的其他领导。
无论是部长周维还是常务副部长侯凤飞事先根本就不知情。
商务部事先竟然没有通知下一级部门,这是不可思议的!
然而,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万部长此行和陈京是有直接的关系。
陈京最近频繁进京,估计是他的努力终于要开花结果了。
而这个开花结果竟然能够引起周省长的关注,这究竟是什么事情?是什么项目要落户经合办?
万鑫下榻在流年酒店。
在流年酒店周子兵拜访了万鑫,两人举行了半小时的会谈。
然后接下来几天,省政府副省长乔正清陪同万鑫一行到岭南省经合办,岭南经济研究所,京城大学粤州分校等单位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万鑫重点调研了岭南经济跨区域合作,提出岭南经济要多开展区域合作。
不仅省内,岭南省和港澳特区的合作也应该要进一步加强。
他提出,现在岭三角地区的经济活力很好,但是还不够。
应该以现有的岭三角地区为基础,建立更广义的岭三角经济区。
新的经济区应该要把港澳特区甚至台湾也要拉入进来。
开展经济合作,把经济搞好,是两岸三地共同的心声。
搞好大岭南三角经济区,不仅是谋发展,解决民生,拉动经济,更有莫大的政治意义,岭南应该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在万鑫调研的陪同人员中,岭南经合办陈京赫然在列。
万鑫在视察经合办的时候接见了经合办班子。
当时,万鑫提到了经合办这个单位是岭南所独有。
这说明岭南在改革方面一直都处于全国的最前沿,经合办专门负责经济合作,这不仅包括内部跨区域合作,以后在整个两岸三地经济合作中,经济办都应该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他表示,经合办作为岭南新时期改革的尝试,一定要做成功,一定要做出亮眼的成绩来。
只有经合办的工作做出了成绩,岭南经济合作才有希望。
反过来说,岭南经济合作搞起来了,经合办肯定也会出成绩。
在经合办,经合办主任陈京和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方连俊签署了一份项目合作协议。
具体项目名称暂时没对外公布,但是这个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细节,却在当天的岭南日报上有详细的报道。
万鑫一共来岭南三天时间。
三天之后,陈京送商务部领导一行登记,自始至终,万鑫没有去过商务厅。
商务厅的周维还是自己主动去酒店拜访万鑫,两人在酒店沟通了一个多小时。
直到此时,所有人都已经明白。
万鑫此行真正的目的是经合办,是来为经合办新任的主任陈京涨脸来了。
很凑巧的是,万鑫此行的时机很巧妙。
万鑫走后,省委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在为期五天的代表大会上,陈京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
省一级副厅级的一把手进候补委员这是一般的常规。
就好比中央的副部级的局、办的一把手进中央|候补委员一般,这是惯例。
一般来说,看一个官员的仕途,在党代会上就可以见分晓。
如果中央某副部级局、办一把手落选候补委员,这就意味着他的职务会调整。
从中央到省一级,其实都是大同小异,只是陈京在次序上面不同。
但是,岭南省省委委员和候补委员都是差额选举的方式。
相比其他省的差额比例,岭南省的差额比例是相当大的高达百分之十以上。
省一级的委员和候补委员可不比中央一级。
中央|委员人数一般都有数百名,候补委员也有一百多名接近两百名。
这个数字到了省一级,省委委员一般仅仅几十名,最多也就是七八十名,而候补委员人员人数更少,一般就是十几名而已。
在党内,看官员的前途,一方面是看其职务。
但是真正核心的还是要看其离省委有多近。
一个离省委距离远的官员,哪怕他职务很高,提拔之路都很遥远。
所以省委候补委员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
岭南省副厅以上干部多达数百人,但是候补委员仅仅十几名,单从人数上就可以看出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其价值有多大。
在这次会议之前,在粤州一直盛传小道消息。
说这一次省委候补委员差额选举,最可能不被选上的就是陈京。
陈京在候补委员提名中最年轻,资历最浅,而且在岭南他人缘极差,自从履新以来,一直受到各方排挤。
甚至有好几次剑拔弩张,隐隐是有人想逼他下台。
陈京的个性也极其要强,在工作上面原则性强,面对压力毫不退缩,坚决反击。
正因为他严厉的敲打和连出狠手,让一波专门针对他的攻势化解。
但是所有人都清楚,所谓的化解,背后其实有更深的隐患。
岭南政坛是个很特殊的地方。
对外来的干部,到岭南基本都会遭到下马威。
一般性格比较平和,接受岭南官场规矩的干部,经过很长时间的磨合的融入,可以渐渐的将自己的影响力渗透进这棵参天大树。
但是像陈京这般个性独立特行,态度极其强硬的干部,岭南政坛是很排斥的。
说到原因还是岭南干部有优越感。
他们觉得岭南在全国最牛,岭南的干部在全国素质最高。
一个外来者,进入岭南这个圈子,都得要听招呼,都得要先拜山头,要把自己的气焰收敛起来才对。
所以,对陈京的仕途,在此前已经有很多人不看好了。
岭南省这一次省委会议,参会有七百多名代表,据说有近半数的对陈京不看好。
而这其中,不排除有有影响力的领导在其中作梗,就是希望陈京能够落选候补委员。
只要陈京落选,他就是唯一一个远离省委的省局委办一把手。
按照常规,他的一把手的位子注定坐不长。
因为任何一个位子,都需要党委的身份相匹配。
在党内没有足够的身份,怎么能够有威信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