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晓另一个是1的速度至少比以光速进行通信快10000倍。
创造两个互相纠缠的光子以后,哪怕将它们分开很远,我们也可以通过测量其中一个的状态来得知关于另一个的信息。
现在回到问题:我们可以利用量子纠缠的该特性实现与遥远恒星系统的通信吗?回答是肯定的,如果你认为从遥远的地方进行测量也算是一种“通信”的话。但是,一般我们所说的“通信”,通常是想要知道你的目标的情况。例如,你可以让一个纠缠粒子保持着不确定状态,搭载上前往最近恒星的宇宙飞船上,然后命令飞船在那个恒星的宜居带寻找岩石行星的踪迹。如果找到了,就进行一次测量使所携带的粒子处于+1态,如果没有找到,就进行一次测量使所携带的粒子处于1态。
因此,你推测,当飞船进行测量时,如果留在地球上的粒子呈现为1态,你就知道宇宙飞船在宜居带发现了一颗岩石行星;留在地球上的粒子会呈现为+1态,就告诉你宇宙飞船还没有发现行星。如果你知道飞船已经进行了测量,你应该可以自己测量留在地球上的粒子,并立即知道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即使它远在许多光年外。
这是一个聪明的计划,但是有一个问题:只有你询问一个粒子“你处于什么状态?”时纠缠才起作用,但如果你对一个纠缠态粒子实施测量,迫使它成为一个特定的状态,你就破坏了纠缠,你在地球上做的测量与在遥远恒星旁做的测量就完全不相关了。如果在远处进行一次测量,让粒子的状态为+1,当然在地球上测量出结果就是1,从而告诉你远在数光年外的粒子的信息。但你不可能在测量的过程中不破坏纠缠,而一旦纠缠被破坏,那就意味着,不管结果如何,你在地球上的粒子为+1或1的概率都是50%,和若干光年外的粒子再没有关系。
好比,我和我朋友,各在天边,但手里个持一个量子硬币,他们一定一正一反。我可以通过我手里的硬币,知道对方的硬币状态。但我不能通过改变手里的硬币,从而改变我朋友手里的硬币。现在的量子通讯好像是另外一回事,好比是被发现了一个规律,同时打两个台球,两个台球的方向虽然是任意的,但是这两个台球的夹角中心正是击球的方向。那么建立两条链路,其中一条是普通链路,用于告知对方另外一个球的方向。这样,真正的接收方可以通过量子态的台球方向和穿过来的另一个台球方向,得到有用信息。而窃听方无法得到量子态,所以无法窃听。有点罗嗦了,还是回到硬币。我和朋友各有一个魔法硬币,他们永远保持一个正,另一个是反的特性。我想控制硬币的正反面,传递消息给我的朋友;但做不到,我不管怎么小心的把硬币放桌子上,硬币坚持它的随机性,不确定的出现正面和反面。朋友自然没办法知道我传递给他的信息。后来我又找到一枚魔法硬币,这枚硬币有新的特性。就是我朝上一起扔它们,它们一定相同面;朝下扔它们,它们一定不同面。这样,我通过打电话告诉我的朋友,每次扔硬币以后,硬币b的状态。我朋友就知道我每次是怎么扔的硬币。虽然通讯速度还是打电话的速度,但是绝对保密。
第391章 新能源开发
“唐吉珂德说得对。每一项科研工作都像在迷宫之中探索,我们无法保证所走过的每一条路,所作出的每一项决定都是正确的。但是,即使是曾经使我们迷失过的方向,它也依然具有价值,至少它让我们更加认清了这个宇宙,为我们将来的工作扫清了一部分障碍。”原晧宸一字一句地说道,“何况,量子纠缠确实是一种美妙的性质,虽然超距通讯暂不可能实现,但是我们已经将这一技术广泛用于其他方面,比如终极密钥安全系统。”
正如量子力学先驱尼尔斯·玻尔曾经说过的:如果量子力学没有震撼到你,一定是因为你还没有理解它。
人类一直在和宇宙掷骰子,即使我们尽最大努力在游戏中作弊,最终还是会被宇宙规律挫败。量子物理定律就是保持着这么完美的一致性。
科学实验已然证明了,互相缠结的粒子之间的确存在着“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只是这种量子纠缠本身并不能传递信息,而必须借助经典信道。其优势只是绝对加密,且被窃听必然能够发现。
“那么,关于超距离通讯技术,我们就先集中力量攻克四维空间中的超光速通讯技术。”远征军科学指挥官唐吉珂德说。
“远征军舰队可以通过加速实现超光速运动,那么电磁波或激光等通讯信号也一定可行。虽然不知道最终的通讯速度能否接近极限速度,但是我们成功的概率一定相当高!”原晧宸向主动请缨的科学副指挥官罗拉交代道,“四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之间是无法直接进行通讯信号传输的,这也是你们要设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一定会尽力的!”罗拉回答道。
“好!那么,我们继续讨论第二项科研任务。”原晧宸说,“关于新型能源的开发,各位有何意见?”
“领袖,因为整个远征军舰队长期处在四维空间高速航行状态,深空资源开发舰队如果想要在沿途的恒星系中采集资源,难度必然会超过在三维空间里的操作工艺,甚至需要跃出四维空间。基于当下的情况,我们必须开发出能效更高的新型能源。”这一次发表意见的是远征军科学副指挥官王耀,“长期以来,远征军的生活、科研、工业生产所需能耗,目前全部来源于可控核聚变技术,虽然核聚变燃料的储备充足,但是,其能量利用率与正反物质湮灭形式能源、黑洞能源、甚至是重元素衰变形式能源相比,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要开发出更高效能的新型能源,那么正反物质湮、黑洞能源、重元素衰变这几个研究方向必然是我们的首选。”科学指挥官唐吉珂德也表示赞同。
“正反物质湮灭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按照质能方程,湮灭的过程可以将百分之百的物质转化成能量。但在现阶段,我们的科技不但无法大量地制造反物质,而且制造反物质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了可用反物质的能量。”科学副指挥官王耀继续说。
“哈哈~,这可真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原晧宸轻笑着说。
目前,人类文明主要通过大型粒子对撞机来制造反物质,不仅产量微小,而且投入产出严重不成正比。所以,反物质只被用于开展科学研究,或者制造反物质弹头。
“人造黑洞能源的利用技术,我们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人造黑洞主要应用在引擎推进系统。如果能够将人造黑洞的能量运用在生活和生产方面,那是再好不过了。”唐吉珂德说。
“想要利用人造黑洞的能源,我们还是得从黑洞巨大的引力场,或者霍金辐射的角度入手。”王耀大胆地想象道,“如果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像电池一样的微型黑洞,那该多好。”
早在21世纪初,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教就曾经表示过:如果黑洞的大小合适,其能量是可以被人类所利用的。人类能够利用“迷你”黑洞为地球的电力供应提供能量。例如,可能存在和一座山质量相仿的的迷你黑洞。这样一个大小的黑洞,它所释放出的x射线和咖玛射线的速率在1000万兆瓦,足可以为全世界的电力供应提供强大的保障。
但是,要想高效利用黑洞能量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不仅需要利用高维空间将微型黑洞锁定屏蔽起来,甚至还要创造一种超乎类想象的黑洞能量源启动关闭系统。
“关于黑洞能量运用的科学技术,正是我们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近些年来,在造物主文明技术的引导下,我们已经累积了不少经验。而且,本次远征的目的也正与相关。”原晧宸补充道。
“那么,这个项目就由我来带队吧!”王耀当即表态道。
“好!”对此,原晧宸自然表示赞同,“那重元素衰变的研究任务就由唐吉珂德来负责吧。这是一个我们较少接触的领域,但却潜力巨大,加油干吧!”
“那是自然!”唐吉珂德十分自信地点头回答。
“重元素衰变的理论,即通过夸克之间的重组,重元素会迅速衰变成为较轻的元素,在这个衰变过程之中,会有庞大的能量释放出来。”原晧宸继续说,“建立在大一统理论(4种基本力的相互转换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削弱质子和中子里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并增强电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