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深空之下-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个分散的矿区,从计划上足足两三千个。总不能每一个小矿区,都配备冶炼工、电站以及运输基地。这样做,只会造成浪费,工业效率却并不一定上升。
  所以,各大矿区需要用铁路进行串联,将矿物或者半成品运输到一个区域,集中冶炼。
  而核动力火车,永远是最廉价的运输工具。
  这一项铺路技术,人们已经研发地非常成熟,完全实现了全自动化,只要工作人员在电脑上画几条线,机器人就会自动工作。
  与此同时,人们又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庞大的太空电梯工程!
  电梯总高度,八千八百公里!
  “太空电梯”是人类在尼克斯星开发的一项新技术,本质上相当于一架八千多公里的超高电梯。
  一百多年前,为了将“深空号”所需的海量物资运到太空上,人们吃尽了苦头,也想尽了各种办法。
  一直用火箭,或者用飞船进行太空运输,绝对是不划算的。光光飞船燃料的成本、发动机成本非常大,就算有了离子引擎,推动能力大大提高的情况下,依旧不划算。
  空艇的运输成本倒是很廉价,却又仅限于大气层内部,到不了那样的高度。
  “将水从星球表面吸上来,还不如直接从宇宙另一头运过来!”这句话是百年计划的时候,科技工作者的巨大牢骚……
  但它很明白地,点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第一大问题:人们处在星球的“重力井”里。
  就像真正的井一样,重力井约束着人类的太空工程。
  一个站在10米深的井底人,想要爬出井外,要花掉所有的力气;而在井边的平地上走个1000米,反倒不用什么力气。
  所以,“从地表进入太空轨道”,要一架超级大火箭,但从“轨道到其他星球”只要一只小小的太空舱。
  譬如:在20世纪的阿波罗计划中,地表的土星5号火箭,总共三千多吨,将45吨重的阿波罗飞船发射到月球轨道上。
  但是,它的登月舱上升段,起飞重量只有4670公斤。
  所以了,用火箭运输绝对不划算,特别是在尼克斯星这种大重力、稠密大气的情况下。
  为了攀爬重力井,人类想了两个办法来解决。
  第一,直接在尼克斯星的卫星采集矿物,然后进行太空运输!
  毕竟卫星质量小,重力很低,这样做更加节省工业成本!
  第二,当然是“太空电梯”!
  它也是当时人们的重点研发方向。
  如果不考虑电梯的建造成本,太空电梯的运输成本,只有火箭或者飞船的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因为,它使用的只是廉价的电能,而且不需要考虑空气摩擦力之类!
  从物资的运输规模上,也是太空电梯更胜一筹……
  建造太空电梯,也是深空号停留在GB131行星的同步轨道,与星球保持相同角速度的原因!
  太空电梯的理论以及具体原理倒没什么困难的,相当于从“深空号”挂下几根绳子,想运输什么,就用绳子强行吊上去。
  当然了,绳子不可能一竿子到底,中间还有几个中转站,加以操控。
  它的关键性技术,当然就是——电梯材料!
  普通材料是没办法胜任这种绳子的,譬如说钢丝,在地球重力下如果垂下来九公里的长度,它就会被自己的重量拉断,所以普通材料完全不行。
  好在碳纳米管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太空电梯”的希望。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它非常细小,但强度可与金刚石媲美,而且柔韧性很好,可制成长长的纤维。
  理论上说,宽1米、比纸还薄的纳米管缆带,就可以支撑13吨的重量(地球重力),而其本身的质量不到几克。
  所以,这种纳米材料让人类看到了可能。
  纳米技术的全面突破,是到达星际文明的L3级别。不过并不代表人们不能提前发明,“碳纳米管”这种最简单的纳米材料,在地球时期已有初步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人们终于在尼克斯星时期,发明了批量制造几十公里长度碳纳米管的方式。其强大的功能,让人初步窥见了纳米技术的潜力……
  就这样,机器轰动,马达轰鸣,大量的工业体系被政府重新调动。
  许多科学家也开始活跃起来,兴致勃勃地设计电梯的相关参数。
  当然了,对比尼克斯星,GB131的太空电梯要简单地多,因为这颗行星的引力非常小,也更好操作。而且上空有着“深空号”这样的超大质量的飞船,电梯基本不会晃动。
  只要飞船定时喷射离子火焰,就能抵消电梯升降带来的轨道变化。
  就这样,太空电梯一点一点从深空号中延伸了下去。
  这种高度复杂的工作暂时不能用机器人,必须人类亲自操作,因此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宇航员,在外边忙碌着。
  他们身着动力甲,系着安全绳,后边还有离子喷射装置,可以灵活调整自身的位置。
  从远处看,这些宇航员如同一个个蓝色的萤火虫……
  看到这股热火朝天忙碌的情景,于易峰也充满了干劲,他不禁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份报告……
  宇宙社会学指出:一个文明的整体行动力,是衡量“文明熵值”的重要体现。
  文明凝聚力越强,办一件大事的速度越快,该文明就越强盛。
  这样的文明,潜力往往越大。
  反过来,衡量该文明的“熵值”就会越小。
  “就像一个青年人,还处于茁壮成长的阶段,他的神经反应速度以及运动能力都非常强。想到什么就会做什么,富有很高的成长性!”
  “文明也是如此!”
  反之,如果聚集全文明之力非常困难,办一件事请拖拖拉拉,往往说明,该文明正处于一个衰弱期。
  这种文明进步的潜力就不大了。
  “这样的文明,相当于老年人……成长性不高,甚至有衰退的可能!”


第十三章 熵增加定律
  【熵增加定律】,是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腐朽,是宇宙永恒的主题,不仅适用于热力学定律,也包括恒星、包括黑洞、生命甚至文明!
  “宇宙中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星际文明也有衰败消亡的时候。所以,以【文明熵值】这个参数,用来评判文明内部的混乱程度。”
  “我们可以假设:文明越有序,熵越小;反之,熵越大。”
  “文明的熵增加,是自发的过程。但每个文明可以用一定方法,控制熵增的速率。”
  那么,怎么避免文明的快速熵增呢?
  这说起来非常复杂,和一个文明的历史、经济、制度、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都有关系,这是宇宙社会学重点研究内容。
  于易峰作为文明的领袖,也经常参与这种探讨。
  很奇怪的是,从统计学上讲,文明的整体行动力与人口数量,明显成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人口少,总是容易凝聚;人口多了,反倒困难,需要各种制度,各种规章法律。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易懂。
  这是宇宙社会学家“黑”贡献出的社会理论。他认为,人口爆炸对星际文明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每个文明,因为历史、经济、制度、文化的不同,都有自己的【最佳人口合适数量】,超过这个数目,“文明熵”将会迅速增大。
  “有很多时候,100亿人的生产力比不上1亿人……因为制度跟不上,100亿人更加混乱。”
  那么,什么样的人口数量才是合适的?
  既能达到工业上最大化,又不会造成明显熵增?
  可能是因为见识依旧太少的缘故,人们并没有找到非常精确的计算公式。
  黑以往的文明已经是L4级,依旧没有找到,或者说找到了,但是他不知道。
  “也即……文明的熵值,很可能会因为人口的增多而增大。这也是许多星际文明寻求精英、小型化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应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文明的出生率将逐步走低。”
  黑在它的报告中这样写道:
  “我曾经见到过一个历史悠久的L3级文明,占据了数颗恒星,人口数万亿。发展到那样的层次,必然已经形成了无比庞杂的巨量科技。”
  “这是真正老牌L3级文明,无论是技术、知识体系,还是文明的晋升、传承和发展,其难度将远远超出了寻常个体的智力和寿命水平。”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