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弓箭啊!”马起明拍拍冯刚背,“冯刚这里有。”
“那就让他射,你们两个再这捕鱼,我们三个再往前去转转。”
行出一里多地,已经看不到正在射鱼的马、冯二位,只听得哗哗的水声。
“区长,你看那里!”祝一同眼尖,他看到河对岸的草丛里似乎有人影晃动。
“隐蔽!”王大年蹲下身去,朝后面的一处小山坡跑去,“上去再说!”
不得不说,这个小山坡是最佳的观测地点,而对面隔离网外的草丛,似乎又稀少了些,在东南风的吹拂下,来回摇曳,露出了后面的人群。
三个人都带着望远镜,当下也不说话,只是各看各的,直到对面的人群离开那里,走向更深处时,才失去了踪影。
“十几个人,都穿着军装,但是我感觉只有一半是当兵的,其余的像是科研人员。”祝一同率先发声说道。
“七个兵八个军医,”沈时进说的更具体,“好像是在研究某样地上的东西,最后取走了。”
“是丧尸的大便。”王大年笑了,他看得更准确,那不过是丧尸普通的一泡大便,却被外面的专家奉为至宝。
“这些专家在这里呆了多久了?一个月?”沈时进没有理会王大年的得意,“这说明药剂对他们身体的改造已经成功了。”
王大年心中一阵懔然,他刚刚忽略这重要的一点,现在无人区的不仅仅是士兵,还有许多医生和科研人员,这些人体质明显逊于士兵,竟也注射了药剂。
“下一步,外面的人又要进来了吗?”祝一同有些担忧又有些欣喜。
“有了超静音防毒头盔,再加上改良过的身体,他们完全可以更进一步……”沈时进轻叹。
“不用担心,跟我们相比,他们不过是初生的婴儿,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王大年安慰两人道。
“喂……你们去哪儿……回去吧……我们射到许多鱼……”
马起明的破锣嗓音随着风向时断时续的传来,招呼他们回去。
“这么多鱼呢?”王大年看到一麻袋鱼后十分震惊,“你们怎么做到的?”
“我俩合作,先在水流较缓的地方打窝子,扔下些火腿肠之类的,等上来鱼就用带了绳的箭射,”马起明得意非凡,“冯刚的箭法好,我的办法妙,一会儿的功夫就抓到这么多。”
“行了,别吹了,”王大年笑了,“快回去吧,敢紧处理处理,天儿这么热,小心臭了。”
五人乘坐一辆勇士车向古原基地行去,现在没有丧尸,附近的道路全部清理干净,很好走,半小时后,就来到了基地门口。
“区长,你回来了。”沙一杰面露喜色。
“什么事这么高兴?”王大年不解的看着这个憨笑的西北大汉。
“生了,古原县的第一个宝宝出生了!是个儿子!很健康!”
王大年这才想起来,走的时候赵茹正在生产,没想到这么顺利。
临时产房门外围了不少人,将走廊都堵满了,很多人都想看一眼第一个灾后宝宝,其中也乏不少大老爷们。
“男人都出去,女的留下!不准喧哗,看一眼就快走!”吴萍站在门口维持秩序。
大名鼎鼎的吴副区长说话没人敢不听,很快男人都走了,而女人们看了一眼后也心满意足的离开。
“怎么样?能看看不?”王大年想走个后门。
“现在不方便,”吴萍铁面无私,“孩子挺好的,七斤三两,男孩,很健康。”
“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异常……”王大年小声问。
“还没发现,不过已经取了样本,廖平在研究……”吴萍轻轻答道。
正在这里,产房里传来夏荷的声音:“王区长,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赵茹说让你给起个。”
“呃……”王大年在这方面并不擅长,想了想说,“就叫李开元吧,这是古原基地的第一个宝宝,开天辟地、一元复始!”
“好咧,小宝宝,你有名字了,李开元!”夏荷和杨帆高兴的声音从产房内传出。
第714章天外来客
李开元的诞生给了古原民众以最大的希望,哪怕是在封闭的环境里,挣扎求生,只要生命能得到延续,就能给人以前进的动力。
今天打到野味和鱼正好作为赵茹的补品,这个小开元还是挺有福气的;两小时后,廖平找到王大年,他手中拿着婴儿的检测报告。
“怎么样?”王大年很关心的问道。
“还好,比较正常,”廖平用的是“比较”,“这个孩子是灾变刚开始,病毒最活跃的时候怀上的,多少与灾变前的婴儿不太一样。”
“哪里不一样?”王大年听出话外之音。
“往好了说就是这孩子生下来就是进化人类,而且了阶别,大约是尸鬼中阶;”廖平苦笑,这婴儿的阶别比他还高,“往坏了说,太不像个孩子了。”
“不像孩子?”吴萍忙活了一天,回来时正遇上两人的谈话。
“你很快就能发现,这孩子无论智商还是身体,都不像个婴儿,而是像个三四岁的孩子。”
“生下来就能走?能说话?”王大年想起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生存环境的严苛,它们一生下来就必须学会奔跑,否则就会成为食肉动物的囊中之物。
“差不多吧。”
“萍,你得和赵茹去说一下,别吓着她。”王大年长出一口气,他还以为这孩子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吴萍想了想,转身出去了。
经历了末次进化的黄渭人类,阶别较之进化前都有飞跃式的提升,像铁忠、涂兰成这样的老人,都已经是尸王中阶水平,也就是说,尸王中阶或尸鬼初阶是黄渭人民的基础水平;
没想到,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就超过了基础水平。
因为没有战事,王刚和五子难得有假期,把工作交给通讯营的人,两个年轻人也来古原基地走亲访友,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听说有新生儿诞生,他们也想去凑个热闹,却碰了吴萍,被带到了办公室来。
“这两个小子也想去看孩子,让我逮回来了。”吴萍笑着说道。
“看看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老是不让看?”王大年打起抱不平,他堂堂第一老大,竟也没捞着看看孩子可爱的小脸。
“都睡了,看什么看。”吴萍虎着脸。
王大年、王刚、五子三人一起撅嘴,神同步,吴萍逗乐了。
“你俩出来玩几天了?为什么不工作?”王大年装模作样的教训人。
“我们就玩一天,明天开始,我们两个倒班,倒班。”王刚连忙解释。
“哦,为什么不培养几个人才顶上来,也不用那么累。”王大年责怪道。
“姜志鹏啊,就是当初你配给我们的尸语者,他水平就不错,可以顶上来。”五子回答。
“哦……”王大年差点又把这个在东线战场时收的小兵给忘了。
“最近没什么发现吗?”吴萍问。
“没啊,大家都静悄悄的,没有人或丧尸离开自己的地盘。”王刚答道。
“对了,”王大年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密切监测渭水河南岸以及整个无人区,重点是外面人类的活动,我怀疑他们近期可能会派人进来。”
“会吗?”吴萍不太相信。
“很有可能,”王大年答道,“我今天在渭水河见到无人区有不少非战斗人员存在,很可能是些科研人员,他们在无人区一边搞研究,一边试着适应黄渭的空气和水。”
等一切适应完毕,他们就该进来了。
“好的,我们马上回去。”王刚和五子立正站好。
“就是,回去吧,”王大年笑笑,“没有你们,我就成了聋子、瞎子了。”
“是!”
接下来的几天,吴萍天天往赵茹那里跑;这个小开元真得和这前襁褓中的婴儿不一样,两三天的时间就已经能够自如的站立,一周左右就发出了“妈妈”的发音;多亏吴萍提前给赵茹打了预防针,否则非吓坏她不可。
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作出不得已的改变;人类也是一样,小开元的这种表现也是情非得已,对黄渭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
小开元的出现给黄渭的人们以信心;春暖花开、病毒停止进化之时,有大量女人怀了孕,但是心里都没有底,不知道病毒会对婴儿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不同了,看到小开元在夏日的阳光里踉跄学步,给了她们信心。
在吴萍的开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