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名堂和陈尧都是一愣,考场舞弊不是可以马虎的事情,“你发现同类答案的试卷了吗,另一人是谁。”陈尧问道。
“本场考试没有发现雷同卷。”张寿明回道。
他的回答让两名主考很是不喜,没有发现你怎么说人家舞弊抄袭。
“那你为何评判此考生抄袭呢。”谢名堂的语气里已经带着不愉。其实谢名堂对这份试卷的考生很是欣赏,书法秀丽,在此次考试中可以排在前几,经义题他看过,答得也算不错,尤其是那首赋,可以说做的十分精妙,绝对可以说是大作,读之口舌生香,他很是喜爱,就是那首“秋”词,也是难得的佳作。
这张寿明最好能说出什么理由,如果随意评判,他不会轻易放过,最起码也要夺了他的同考身份。
张寿明一脸正色地说道:“谢学士,三年前下官曾经做过鄂州乡试同考,那一届也曾经出现过这一道考题,‘夫志至焉,气次焉。持其志,无暴其气。’,我记得当时有一名被录取的举人中的答案,与这名考生一模一样,由于那人的经义题就是我评判的,所以记忆深刻。”
“用别人答过的答案参加考试,不是作弊是什么。”张寿明说完,梗着脖子看向王奎。
在两位大人面前,王奎也不理他,别过脸去。
听了张寿明的话,谢名堂的眉头却是深深皱起。“你是说,上次乡试,鄂州也出过同样的考题?”
“是的,应该是经义第三题。”张寿明道。
“来人,去学政衙门查阅一下历年各省考试题目中,是否有这一题。”谢名堂吩咐道。
很快有小吏领了命令出去。
房间内一时间陷入沉寂。
过了大概一刻钟,有小吏回来,拿着一本厚厚的各省历年考题,翻开给谢名堂看过。
谢名堂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悠悠说道:“这次的考题都是我亲自出的,没想到竟然与其他省份考题重合,是我的失误。”
其他人一惊,陈尧赶紧说道:“学士,全国几十个省,又是三年前的考题,流传不广,学士不知道也不为过。”
“再说,我朝也从来没有过考题重合的规定,这不应该是学士之错,就算如此,那名考生的答案也未必就与之前的考生一模一样,还要查过卷子才知道。”
可就是这样,也让谢名堂一时间难以释怀。
乡试主考的权利很大,负责定题和最后录取。每年的乡试,皇帝都派翰林学士们坐镇。翰林学士是皇帝亲信顾问之官,地位十分重要,非进士及第者不入翰林,翰林学士那都是宰相的预备役。
进士及第每三年才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都是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头脑学问都是最顶尖的一批人。
谢名堂今年42岁,是本朝皇帝登基后,第一届会试殿试钦点的状元,可谓深得皇帝信任,要不然也不会派他来最重要的江南考场。
可是他没想到,此次科举竟然出现了这样的纰漏。
其实说起来,这也算不得纰漏,因为经义题就那么多,来来回回换着花样,总有可能重合的,上次考试距离这次考试太近,只有三年,谢名堂一时不查竟然选了同样一道题,也是巧合。
“将这名考生所有的答卷都拿来我看看。”
不多时,其他几房都将壹零零捌号考卷拿过来,谢名堂和陈尧看过,发现这名考生的帖经题和墨义题都是全对,文字工整,绝对可以作为范本卷来使用。
陈尧又看过诗赋卷,也被上面的那首《有物混成赋》吸引,忍不住叫了一声好,那首秋词也是极佳。
陈尧道:“这名考生其他答题都是极佳的,如果按照成绩,就算取他为今年头名也不为过,我觉得那道经义题,算不得多大问题,就算答案重合,也只能说明那名考生博览群书记忆超群,如果将历年经义答案都能背下来,想来答题不难。”
这个时候,其他人也不敢说什么,说对说错都是得罪人。
谢名堂眼神坚定地说道:“这件事情是我有疏漏,我会上书陛下说明问题,至于是否取这名考生,我已经有了定夺,诸位继续判卷吧。”
第089章 某叫熊陶
将事情压下去,让其他人继续判卷。
谢名堂想了想,拿出一份空白奏折,将今次乡试的遇到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写了上去。
“……臣一时不查,乃臣之错也,本朝没有与之前答案相同而不取的规定,而且此名考生之文采又是极高,所以臣决定录取此考生,但此类问题需杜绝。臣建议,以后科考当做历代科举考题目录发放,避免出现考题重复事件。”
“微臣考前功课有疏漏,愿请陛下责罚……”
随后又与副主考陈尧一起,拆开考卷查看姓名。
“壹零零捌号,杭州,秦观秦少游。”
召来两名从京城带来的禁军侍卫,命令他们拿着奏折和秦观的试卷,立刻进京呈给当今圣上。
秦观在别院书房看了一下午书,又自己出题,试着写一篇经义,他发现,自己的水平实在太差,写出来的东西自己看着都感觉没水平。
就在他刻苦读书的时候,他却不知道,他的那份考卷在考院引起了一番纷争。
他能否考取举人,已经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时间一晃到了傍晚,秦观已经出来一天,没有在别院吃晚饭,带着二宝回家。
回到家中吃晚饭时,听老娘说,哥哥秦彰没回来,和同窗郊游,或许今晚要夜宿在外面。
没想到,那个有些书呆子的大哥,考完试也放松开了,竟然夜不归宿。
秦夫人还说,下午时候,秦观也有同窗来找他,可惜秦观不再,不过对方留下了请帖,邀请他参加明天的酒会。
秦观接过请帖看了看,是一个不太相熟的同窗,估计是联络感情的,明天再说,如果没事去玩玩也好。
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酒会是晚上,吃过早饭秦观准备去别院继续读书,等晚上在决定去不去,可当他带着二宝刚走出秦府不远,就被一个壮汉给拦了下来。
正是昨天上午看到的那个卖老虎的壮汉,壮汉站在秦观面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一个八尺高的汉子做出这种扭捏状,秦观看着都难受。
“这位壮士,有事情。”秦观问道。
壮汉对着秦观抱拳深深鞠了一躬,说道:“唐突公子了,某叫熊陶,昨日还要多谢公子。”
“不客气,小事情,对了,你昨天说你兄弟受伤需要就医,怎么样,看好了吗。”秦观随口问道,他现在也不知道对面这个壮汉拦住他要做什么。
熊陶听秦观这么问,脸上的神色带了几分难色,说道:“昨天已经请大夫处理了外伤,可是我兄弟还是未醒,现在依旧是生死不知。”
“那你拦我,有什么事情吗。”秦观问道。
听秦观这么说,熊陶又有些不好意思了,可是他又不能不说,憋了半天才说道:“我希望向公子借一些钱。”
没等秦观说什么,熊陶就赶紧说道:“我知道我与公子素昧平生,昨天公子还帮了我,可是在下在杭州举目无亲,连一个相熟的人也没有,也不知道去找谁,所以就想到了公子。”
一个八尺高的汉子,敢生猎老虎的猛士,愿意低下头求人借钱,一定是遇到了难事。
秦观最不缺的就是钱。
“有什么事情和我说说,如果能帮上忙,我不会推辞。”秦观道。
熊陶迟疑了一下,看了看街道上来往的人群,然后说道:“公子,能否找个僻静的地方说话。”
“也好,前面茶馆找个包厢说话。”秦观道。
茶点上了之后,小二推下去,熊陶这才说起自己的事情,“受伤的是我弟弟熊平,我们兄弟二人是青州府人士,一直随着师傅周侗学艺,有意报效军武。”
秦观一愣,赶紧开口问道:“等等,你有没有什么叫卢俊义、林冲、史文恭、武松、岳飞的师兄师弟?”
熊陶被秦观问愣了,然后摇摇头道:“没有。”
秦观哦了一声,随后说道:“你继续讲吧。”
“我们兄弟原准备进京,看能否寻到机会,可是到了金陵一年时间,却发现入籍无门,我们兄弟又没有任何关系,最后心灰意冷准备回家。”
“可是在来杭州的半路上,我们在路旁一处茶摊歇脚时又来了一伙人,他们大约有十二三个,全都是行脚商人打扮,带着两车货物。我们初时也没在意,可是那伙人在要离开时,突然有一口箱子从车上掉下来,露出了里面的金银财货。”
“我们兄弟无意惹事,可是那些人见露了财货,不由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