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时已到,考生全部入场,关门落锁。
这两天,没有水火天灾、皇帝御旨,考院的大门是不会打开的。
如果此时有人胆敢冲击考院,不管什么理由,都会遭到官兵的攻击,就算被杀了,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科举考试这两天,大赵国的一切都要让路。
比后世的高考还要厉害许多。
鼓声响起,考试开始。
小吏衙役们提着竹篮,开始分发试卷、草稿纸,秦观接过考卷,能明显感觉出其厚度,要比院试时厚的多,这也说明题量肯定不小。
乡试的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这三项与院试一样,不过却多了一项经义题。
秦观打开试卷先看了一下,总计有帖经50道,墨义50道,诗赋两首,经义5道。
这个题量其实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经义,考官出题目,写一篇合乎标准的经义其实很难,比后世写作文还要麻烦。
有学问的考生自然不怕,可天纵奇才又有几人。普通学子要斟字酌句,其实是十分烧脑累人的。
所以两天一夜的时间,并不算很长。
对于那些帖经、墨义题,秦观有些看着眼熟,读书的时候应该是见过,可有些确实太过生僻,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
不说别的,四书五经各部经典,总计不下几十万字,碰到这种掐头去尾只留几个字的题目,除非将书背的滚瓜烂熟,否则肯定懵逼。
不过……
这拿不住咱们的秦二公子。
两名巡场官员过去之后,秦观的左手就摸像了手机,按下电源键屏幕亮起,熟练无比的进入科举APP,单指输入溜得飞起,在搜索栏里输入第一道帖经题。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
搜索……
答案立刻出现,这题出自《礼记》,里面的原文显现。秦观不得不感叹,咱终究还是个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啊。
现代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摸手机,上厕所手不离机,等车时手不离机,走路时手不离机,和同事、朋友、同学吃饭时照样手不离机,和女朋友约会时,两人也都扛着手机,就连啪啪到一半来了微信,都要停下腰部动作打开看看,而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
废话真多,赶紧答题才是正经事。
答案搜索出来,秦观右手毛笔刷刷刷的写个不停,这次可不像院试时,毛笔字烂成一坨一坨的,如今他有书法技能在手,运笔如飞,考卷上出现了一个个如印刷一样的台阁体。
啥是台阁体,台阁体形成在明朝初年,明朝书法家沈度的楷书清秀婉丽,深受明成祖喜爱,并誉为“我朝王羲之”。朝廷的重要典籍皆委任沈度书写,于是当时的读书人纷纷效仿以迎合帝王的喜好。甚至当时的“台阁重臣”如杨士奇、杨荣、杨溥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亦采用这种字体,号称“博大昌明体”,因为他们位居台阁,这种书体亦称为“台阁体”。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公文的标准楷书书体,强调书写字形、大小、粗细的统一,字体乌黑、方正、光洁。简单来说就是既漂亮又整洁还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而台阁体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诞生呢,绝对算是一种新书法字体,而且其字体本身就匀圆丰满、清秀婉丽,要不然也不会被朝廷采用,绝对是一种极好的书法字体。
一口气写了十道题,畅通无阻,正是畅快无比。
“擦擦擦……”
远处想起脚步声,秦观赶紧按下电源键,屏幕变黑,顺手将手机在考卷上压了压,伸手拿起墨锭在砚台上细细研磨起来。
两名巡场考官带着两名衙役从前面的走廊过去,只是随意瞅了秦观一眼,并没有太过关注,就去了前方。
“呼……”
继续。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搜搜搜……
左手拇指急若闪电快若奔雷。
原来是出自左传,僖公·僖公九年的一段,还真是生僻。
不过这难不倒咱。
就这样,50题帖经题,秦观用了两个小时答完。之后是50道墨义题,和帖经题一样,也是两个小时答完。
上次秦观回去,将所有可能考到的经典,全部重新录入了一遍,还真的起到了很大作用。
经过千年的演变,就算是一些经文都会出现一些细微的偏差,甚或是后人加以改编,在秦观搜索某些题是,就会出现几个答案,而这些答案就有差别。
上次对带回去的经典录入,秦观邀请做了备注加了后缀,答题时,秦观全部写的是大赵国典籍内容。
等这些题目做完,秦观就感觉到一阵疲惫感袭来,而且肚子也饿的咕咕叫。
秦观点了一下手机,发现已经下午一点半了,难怪这么饿。
将笔放下,考卷小心的卷起来,在一旁放好,千万不能弄毁,如果污了毁了再重新答一遍,到那个时候估计死的心都的有。
打开食盒,里面准备的东西很多,毕竟这可是两天的饭,考院可不提供伙食,顶多给你一些开水而已。
打开食盒,扬州炒饭加卤肉,还有一叠小咸菜,秦观吃的那叫一个香,吃完饭,又喝了两杯凉白开,感觉舒服了很多。
“叮叮叮。”
秦观拉响铃铛。
不多时有巡场衙役过来,站在走廊问道:“是谁拉铃儿。”
秦观探出半个脑袋,“是我,我要入厕。”
吃喝拉撒,人生大事。
秦观也不例外。
就算是穿越者,也挡不住人有三急。
不多时,走过两名衙役,一人原地看守,一人带着秦观去茅厕,走到考院一角时,秦观远远就闻到了一股屎尿味儿,再看附近考房的那些考生,全都皱眉掩鼻,低头答卷。
秦观心里偷笑了一声,这些家伙真是待命。
不过马上秦观就笑不起来了。
第081章 乡试进行中……
入厕后,那名衙役就那么死死盯着秦观,眼睛还不是瞟过秦观的那啥,让秦观很别扭。
“这位衙差大哥,你这么盯着我,我很难拉出来。”秦观皱眉说道。
衙役不屑的一笑:“拉不出来就是不憋得慌。就像有些人说,心情不好不想吃饭,要我说,那就是不饿。如果赶上饥荒,饿他三天,我估计给他一口狗屎他都能塞嘴里。”
“瞅什么瞅,说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
秦观听完,感觉好有道理的样子,他竟然无言以对。
这些衙役职责所在,如果真的有人作弊,对他们的处罚也非常重,所以就算是入厕,他们也会瞪大眼睛瞅着,绝不给你任何机会。
看就看吧,又不是没被人看过,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你只要不嫌臭,随你便。
努力解决完,用冰棍签字刮了屁屁,提起裤子重新回到考场。秦观也没在答题,正是晌午十分,天气也有些热了,秦观答了一上午,也感觉很累。
将东西收拾好,将薄毯铺开,放上枕头躺下,考房狭窄秦观伸不开腿,只能蜷缩着,慢慢睡了过去。
科举考试,原则上来说,只要你不抄袭作弊,考生在考房里做什么,巡查官吏都是不管的。
一觉好睡,醒来发现天色已经暗了,有的考生已经点上了油灯蜡烛,这是准备挑灯夜战的架势。
秦观从提盒里拿出两个烛台,将蜡烛插好点上,考房内顿时明亮起来,不管其他,先吃饭再说。
秦观再次拉响铃铛,和衙役要了一壶开水,吃了老娘准备的饭菜,喝了几口茶,觉得差不多了。
此时天色已经全黑,外面十分寂静,只剩下蜡烛燃烧发出轻微的噼啪声,还有其他学子写字发出的嚓嚓声。
先不管诗赋卷子,秦观先打开了经义卷子。
经义总共五题,何为经义,简单来说就是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如果说的明白写,后世发展到大成的八股文,就是从经义来的,经义可以说是其前身。
打开试卷第一题,“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这句话秦观还真有印象,好像是出自《中庸》。
左手拇指飞起,不到三秒答案出来。
确实是出自《中庸》的一句话,原文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这道题的经义答案不少,有四五个。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