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十章 喜宁策,于谦谋(收藏、推荐)
“你说什么?!”刚刚登基不足两个月的朱祁钰不由得站起了身来,目瞪口呆地望着跟前正在开口说话的新任兵部尚书于谦。WWw。
“陛下,那瓦刺太师令人在城下高呼,太上皇帝在其军帐之中,着令我朝遣使相迎。”于谦只得又重复了一遍。
朱祁钰的脸色不由得一白,目光有些散乱。“那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此乃瓦刺贼寇之毒计也,若是我大军紧闭城门,不闻不问,必会被那些瓦刺贼子拿此为由,大作文章,而且,对太上皇也不利。”白发苍苍的吏部尚书王直越众而出,大声地进言道。
王直此言一出,朝堂之内又陷入了一片死寂。太上皇朱祁镇这个话题,在新皇朱祁钰的跟前可是一个忌讳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又不得不提出来。
朱祁钰沉默了,两眼灼灼喷火地看着年过六旬的王直,藏于龙案之下的双拳已然捏得指节发白。他很愤怒,是的,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委屈和怒火。
从八月中旬至今,自己的哥哥从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转眼之眼变成了瓦刺蛮子的俘虏,而自己同样由一个无权无势,大约只能在自己的王府里边郁闷而平淡地渡过一生的王爷,突然被人给拽了出来,几乎是用暴力的手段,强迫着自己登上了这个本属于自己兄长的位置。
不过,原本非自愿登基的朱祁钰很快就发现了成为皇帝的好处,那些原本对身为王爷的自己不屑一顾的朝庭重臣们都变得俯首贴耳,只为能够加官进爵,自己不再是那受困于王府之中,除了在王府里边躲猫猫造人玩其他啥事也不能干的王爷,而是一位能够主掌天下权柄,威临大明的帝王。
身份的转变,令朱祁钰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适应并且无比地爱恋如今的地位,他终于发现,君临天下,是何等的荣耀和光彩。既便现如今大明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他却再也舍不得已经到手的东西,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帝位已然是自己的,任何人,包括那位逊位于自己的亲哥哥也不行。
但是现在,看看那些大臣们,在听闻了丢脸丢到大草原的亲哥哥,如今的太上皇又出现在了北京城下时,那些大臣们看似平静的表情,却怎么都让他觉得是心怀鬼胎。
朝堂之中的静寂之下,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诡异气味,而这个时候,都御史王文看到了侍立于皇帝身边的朱祁钰的心腹太监王诚打来的眼色,当下心中已有计较的他越众而出,张目喝道:“那依王大人的意思,是要遣使以迎太上皇喽?哼,若是瓦刺贼子有诈城之念,乘我迎太上皇之期裹挟而攻京师,那该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重臣哪一个不是耳明目聪之辈,都是浑身上下长心眼的人物,顿时接连有几名大臣站了再来出声附合王文之言。
不过,赞成王直之言的也不少,虽然大臣们都表现得很斯文,都引经据典的涛涛不绝,可不大会的功夫,原本静寂的朝堂之上又吵成了一片,面红脖子粗有原形壁露的架势。
朱祁钰的脸色这才渐渐地好看了些,望向王文的目光也多了几丝赞许,这位王文,正是心腹太监王诚引荐之后,由他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如今,果然起了大用。而如今站出来的那些大臣里边,其中就有不少是自己登基之后提拔上来的大臣。
朱祁钰不由得暗暗庆幸自己的亲哥哥亲征时带走了大量的文武重臣,不如此,怕是自己还真难得有那么多的官位来提拔那些心腹。
“陛下,臣有一言!”这个时候,一声清朗而浑厚的嗓音让朝堂之中的杂音陡然一滞,发言者,正是那最开始禀报这个消息的兵部尚书于谦。
“于爱卿有何良策,但言无妨。”对于其他人,朱祁钰或许信不过,但对于于谦,朱祁钰有种莫明的信任,于谦让朱祁钰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于谦是一位对大明朝庭忠心耿耿的良臣,而且还是一位懂得权变,懂得揣摩人心的臣下。
于谦恭敬地答道:“陛下,也先在我大明疆域之内流窜月余,向来是以太上皇为饵,以期能获大利。若是也先想释太上皇,早就该释放了,又何必等到今日?况且,放了太上皇,他手中无质,我大明北疆数镇之雄兵即可再无顾忌……”
听到了这话,不管是反对接太上皇还是愿意接太上皇回京师的大臣们全都露出了一副深思与恍然,朱祁钰的表情亦越加的和悦起来,因为于谦分析的实在是有道理,至少朱祁钰也觉得,如果自己是也先,除非智商突然丧失为零,否则,怎么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亲哥哥给这么轻易地放回来。
朱祁钰扫了一眼朝堂之内陷入了沉默的大臣们,和颜悦色地道:“于爱卿言之有理,那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若不遣使回应,天下人还以为我大明怕了他区区瓦刺,所以,臣以为当遣使。臣这里在有两个人选,望陛下恩准。”于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头埋得更低了一些。
“你且说来。”
“臣举荐通政司参议王复,中书舍人赵荣。”
“……”所有人全都把眼珠子给瞪得溜圆,朱祁钰也好不到哪儿,两眼发直地望着还在那一本正经侃侃而言的于谦。
王直的双目不由得微微地眯起,望向那于谦,于谦的头却一直垂着,谁也看不清楚他真实的表情,只不过,他的声音却显得那样地稳定与从容。“此二人,皆是国家之栋梁,足可担当此重任,望陛下恩准。”
“臣附议!”都御史王文站出来,昂首高喝道,紧接着,站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齐声附议,朱祁钰那僵硬的脸庞上笑意愈发地浓厚了起来。“于爱卿所奏,乃老成谋国之言,朕准了。”
听到了天子答允了于谦的进言后,有十数名未站出来附言的大臣、勋贵都不约而同地闭上了双眼,表情显得那样的无奈与失望,上皇的性命怕是……
--------------------
PS:今天第一更,呃,大**总是由许多小**连接在一起的,那位书评区吊着的亲,不要着急,要一点一点地来哈,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那啥哆嗦……
第三十一章 宫外论社稷(收藏推荐都要)
“廷益贤弟,老朽在此恭候多时矣……”就在散朝之后不久,于谦被朱祁钰留下来商议了一番,刚刚离了皇宫,便看到了那吏部尚书王直向着自己迎面走来。wWW!
“不敢当,不知老大人有何吩咐?”于谦赶紧上前施礼恭敬地道,对于这位耿直而向来对自己亲睐有加的老臣,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廷益哪,老朽有句话,不吐不快……”王直轻叹了口气道:“今日你所献之策,几乎等于是将太上皇置之于死地啊……”老王直的声音压得极低,但是,王直出口之言仍旧仿佛让周围的气压陡然一凝。
“老大人,于谦亦有句话,也想要知会于老大人。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我大明江山社稷正处危急存亡之秋,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于谦这么做,一,安天子之心,坚天子抗瓦刺之心,二,息朝臣之争,三,绝也先妄图挑拨离间我大明君臣之念……”
看着跟前的于谦,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原本镔须如铁的于谦居然也两鬓飞霜,长须浸雪,王直不由得眼眶微润。“老朽知廷益拳拳之心,只是那太上皇……”
于谦深深地看了王直一眼。“下官敢问老大人,在您的眼中,大明江山与大明天子,谁轻谁重?”
王直略有些黯然地点了点头:“自然是大明的江山。”
“不错,比起百姓和江山社稷,天子只能列于其后,为了大明,应该有人来作出牺牲。”于谦的眉头紧紧地锁着,声音也干涩无比,但是却那样地坚定。
“太上皇既能在危险存亡之关头,以果决之念,写下血诏逊位于当今陛下,足见上皇心怀民、国之心意,今日,于谦所作所为,想来,太上皇也能理解……”于谦抬起了头,望着那碧空如洗的天穹,悠悠地道。
“希望吧……”王直抬起了手,在那于谦挺得笔直的肩头轻轻地拍了拍,显得有些蹒跚地转身离开,坐在那暖轿中,低垂着双睑的王直忍不住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他心里边很清楚,于谦这么做,几乎等于是把太上皇逼入了绝地,也等于是把他自己的后路斩绝。
--------------------
第二天巳时时分,就在瓦刺兵将都开始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大明的来使,终于珊珊迟来。
两名六七品的文官,被临时授职为四品之后就被告之了重任,而当得知了这两明文官的真实真份之后,也先愤怒了,自己好歹也是堂堂的瓦刺太师,怎么也是正一品的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