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叔,天快黑了,回家吃饭吧”。
  林驹走过的时候,跟老叔打了招呼。
  “哦,驹子啊,我再弄一会儿就完了。别人都回来了,你怎么落到后面了”?
  “我在学校里有点儿事儿,走得晚点儿”。
  “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听说你学习挺好,到时候考个大学,也给咱们老林家脸上争光”。
  “我记得了,老叔”。
  “赶紧回家吧,别可哪儿去疯,你爸不在家,给你妈省点儿心”。
  “老叔,我知道了”。
  进了堡子,一些小孩子正在一起疯玩儿。
  农村孩子皮实,家家孩子又多,爹妈也照管不过来,基本上都处于散养状态,一个个脏不拉几的,滚得像个泥猴似的。
  老六林骊和老七林骄也在那里,一人手里拿着一个烧土豆,就算是零食了,跟着一帮孩子在一块儿疯闹,叽叽喳喳的,不亦乐乎。
  看着这两个妹妹的样子,林驹实在难以把这两个小泥猴,跟未来的重点中学校长和年薪上百万美元的跨国公司高管联系在一起。
  老七跑着跑着,一下子绊倒了,手里的土豆也摔了出去。
  林驹本能地想上前去,不料老七干嚎了两声,见没人搭理她,就自己爬起来,捡起土豆,在衣襟上蹭了两下,就一边吃着,一边又疯了起来。
  倒是我多虑了,或许正是这种放养的方法,才养成了她们日后那种爽快自然的性格,遇到事情,都自己想法解决,尽量不依靠别人的自强自立品质。
  其实我那个时候,何尝不是如此呢?
  到家里的时候,母亲赵杰凤正在喂猪。
  “妈,我来喂吧”。
  “好,你来吧,我去鸡喂”。
  林驹把书包放在窗台上,就提过猪食桶,开始喂猪。
  农村几乎家家养猪,一是养母猪卖仔猪,二是养肥猪。
  卖仔猪,属于搞副业。按照规定,这个时候还是不允许的。
  但是,具体事情还要具体分析。只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安东省属于工业大省,多年来GDP都是全国第一,有“安老大”之称,农业在GDP中的占比,其实很小。
  官方对于农村的管理,就不象其他地方那么严格。
  这个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养猪,一般至少都要养两头。
  一头叫“任务猪”,养大之后,卖给供销社,供应城里人。
  另一头自己留着,过年的时候杀年猪。
  杀年猪不仅仅是过年吃肉,还要留够一年的油水。
  想养猪,总得有仔猪。
  生产队集体的猪,饲养员糊弄,养的自然不好,仔猪就不够用,最后就得到私人家买仔猪。
  为了完成任务猪的指标,也无法把私人养的母猪都给取缔。
  因为古代是军事要地,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明朝的卫所军户和清代旗人的后代。仍然遗留下来一些团结互助的侠义之风,人比较抱团儿。
  队长、大队长,甚至公社的干部,许多都是沾亲带故的,有些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就这样,整个马家堡子,倒是有不少养母猪的,成了农民在夹缝中生存的一个重要财源。


第4章 家的味道

  这个时候养猪,跟养活孩子差不多,也基本上是放养。虽然有个猪圈,但白天的时候都把猪放出来。
  夏天的时候,就把猪交给生产队的牛倌儿一起放养,到野外吃野菜。晚上回来关进猪圈里面,防止猪去祸害庄稼。
  夏天会到地里拔一些野菜回来,象苜蓿草、三角菜、马齿苋等,都是猪的饲料。
  冬天的时候,就用玉米秸、豆秸秆等粉碎,这叫做秕谷,在锅里煮熟了,就可以喂猪。
  至于用粮食和饲料喂猪,那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
  人有时候还吃不饱呢,哪里有多余的粮食喂猪?
  猪能够吃到粮食,也就是在接近过年的两个来月,这是为了给猪催膘,赶着过年的时候杀了吃。
  林驹喂完猪,就去压水。
  自家院子里就有压力井,其实也不费多大事儿,打了两桶水,二姐林驰回来,就帮着林驹拎水。一共七八桶,水缸满了,明天一天的水够用了。
  林驹的大姐是家里的老大,已经出嫁,姐夫是一百多里外的铁矿上的工人。
  家里的老二是哥哥,前年考大学的时候没考上,就到了外地的水电站去出民工,每天能挣一块三毛三分钱。
  这个收入,已经是很不错的。还是在公社当干部的舅舅给找的差事。
  这个时代,农民要想招工进城当工人,几乎是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唯一的机会就是当临时工,其实就是后世的农民工。从事的自然都是重体力劳动。
  根据劳动强度不同,临时工的工资分为三个等级,每天一块八毛七,一块五毛六,一块三毛三。
  虽然很累,但是这个收入对于农民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另一个优点,就是从来没有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时候。
  除了冬季农闲,春、夏、秋三个季节,父亲林甲寅几乎都在外面当烟把头,哥哥出民工在外,家里就没有人在生产队干活。
  这样不仅对家里不利,分粮食的时候吃亏,队里的其人也有些怨言,于是二姐就提前辍学,两年前开始在生产队里干活。
  二姐收拾好了饭菜,老五也出去把老六和老七找回来,一家人就开始吃晚饭。
  晚饭是玉米面大饼子,在锅边上贴出来的,一面有锅巴。
  菜就是土豆炖白菜,都是冬储菜,外加罗卜咸菜。
  虽然只有一饭一菜,但至少可以保证吃饱。
  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能有这个水平,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
  至于肉,虽然还有一些,但是已经腌上了。这是今年留着做油水用的,只有来了重要的客人和过节,才能见到点儿肉。
  “妈,今天二舅叫人捎信儿来,说家里口粮不多了,要是家里有富余的,下个月就借给他们点儿,上秋了就还给咱们”。
  二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
  “唉,咱家也不多了。但总是比你二舅家好点儿。你明儿个就去一趟,叫他们到时候来拿吧。顶多能凑个一百斤,要是不够,叫你二舅自己再想办法”。
  二舅家在郊区,那里人多地少,家里人口多,几乎每年粮食都不够吃,经常需要亲戚接济。
  “用不用跟我爸商量一下再说”?
  “不用了,就你爸那个死要面子的,他还不得给二百斤,都给人了,咱们这一家子吃什么”?
  林驹记忆中的父亲,确实是这样的人。
  在亲戚朋友面前,总是充大个儿。宁肯自己背地里吃苦,也要在面子上装大方。谁要是求到他什么事儿,头拱地也要给人办成。
  可以说他有侠义之风,也可以说他虚荣心强。在林驹看来,其实是两者兼而有之。
  林驹在前世,也颇有这个性格,这就是受他父亲的影响。
  不过,这一回,林驹不打算再做那样的人。
  总结自己的前世,林驹得出了一个教训。
  人的成功,最关键的不在于能干什么,而在于不干什么。
  有所作为固然重要,有所不为更加重要。
  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错误,就可能毁了人的一生。
  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就是胜利,也才能走的更远,笑到最后。
  胜者可能为王,但更多的是剩者为王。
  “老四,昨天遇到你们黄老师了,他说你的语文成绩赶不上以前,这是怎么回事儿”?
  赵杰英问道。
  “最近我有点偏科,总是看数学,这几天我就改回来”。
  “唉,你们现在四个念书的,哪怕将来有一个考出去,我就知足了”。
  “妈,你放心,我一定考上大学,将来把你接到城里去享福”。
  “你自己能考出去就行了,我才不跟你进城呢。将来娶了城里的媳妇儿,看不上我这个农村老太婆,没事儿我去受那份儿气干什么?还不如在乡下自在呢”。
  “在乡下也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将来也能退休领养老钱,到时候城里人想到乡下来,还来不了呢”。
  “傻儿子,说你胖你还喘上了,还能有那一天?除非太阳从西边儿出来”。
  唉,老妈啊,你怎么不相信呢,这一天,用不了多久就来了。
  啪地一声,二姐用筷子在老五的脑袋上敲了一下。
  “妈,你看二姐又打我”。
  老五林骥一脸委屈。
  “哼,你看你那样儿,鼻涕都淌到碗里了。就你这鼻涕鬼儿,将来连个老婆都娶不上”。
  “二姐,你别小瞧我,我将来非要娶上十个八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