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办服装厂这件事,其实林驹早就有了这个想法。
  三道河的场地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不用花什么钱,就可以拿到土地。
  随着联产承包制的落实,今后将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机会。
  在他的前世,许多人都外出打工。如果在到三道河办一个服装工厂,这些人就可以就地就业,不用背井离乡。
  工厂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大量的税收,提高他们的财力。
  服装工厂只是加工服装,产业链短,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没有什么污染,对环境没有什么危害。
  从现在开始,在今后至少30年的时间里,服装加工都是一个兴旺的行业。
  原料可以从绿江当地解决,设备投资也不大。不过是缝纫和熨烫等比较简单的设备,技术门槛也不高。是一个很适合于农村地区的项目。
  这个项目办成之后,林驹不仅可以赚到钱,还可以大大提高他在三道河的话语权,彻底地奠定在三道河的地位,从三道河中学的红帽子下面脱离出来。
  现在,林驹等待的就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政策上的松绑。
  明年,绿江将被列为沿海十四个开放城市之一,这就是林驹的最好机遇。


第211章 冬天里的热景

  今年冬天的雪比较大,大地和周边的群山,已经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西大甸子这里,却是充满了生机。
  塑料大棚前面,此时至少有一百几十个人在这里围观。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是技术学校蔬菜班和果树班的第四期学员,今天就是到这里来实习的。
  另外的一些人,就是来自马家堡子周边的老百姓。
  其实,不仅仅是今天,今年冬天里,几乎每天都有周围农民到这里参观,就是想看看冬天到底是怎么种菜的。
  林驹放下自行车,来到了大棚前面,老五迎了上来。
  “二哥,你回来啦”。
  “哦,老五啊,天这么冷,你怎么在这里。我给你们带回来不少东西,二姐拿家里去了,回去拿东西吧,晚了叫老六和老七给你抢没了”。
  “二哥,我不能离开,在这里维护秩序呢,嘉胜哥叫我在门口守着,一回只能放进去20个人,人进去多了,里面就乱套路”。
  “也好,你就好好看着吧,我进去看看”。
  林驹进了大棚,就见里面有二十多个人,正在听林嘉胜讲解。
  现在的林嘉胜,已经跟一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有了派头,口才也好了许多,讲起话来,滔滔不绝。
  这这一年当中,他一直就在西大甸子忙活着,不仅自己要干体力活,还要负责组织管理工作,成为黄天大最为得力的助手。
  林嘉胜虽然只念了八年书,但是他非常好学,这一年跟着刘承宇学了不少本事。
  刘承宇编写的果树班教材和何青山编写的蔬菜班教材,他几乎都能背下来。
  此时,他就正在给学员们讲解大棚蔬菜的栽培管理经验,站在他身边的何青山,不时地补充几句。
  林驹正要往外走,被歪脖林给拉住了。
  “驹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昨天晚上才回来,叔,有事儿么”?
  “走,出去说,别耽误别人”。
  两人出了大棚,到了一边。
  “我就等着你回来好杀猪呢,明天杀猪,到我家吃肉去”。
  “叔,你的心意我领了,我的事儿挺多的”。
  “你事儿再多,不也得吃饭?难道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就这么定了,明天下午三点,到我家吃肉去。你给我指的做豆腐的道儿,今年没少赚钱。我那个大棚也不错,现在菜还没下来,就叫人都给定出去了”。
  “好,那我明天就过去”。
  “这就对了,你先忙着,这些人一会儿还要到我家参观,我得回去准备一下,明天一定去吃肉啊”。
  歪脖林一家,今年可以说是过得风风火火。
  首先是成了三道河第一家专门坐豆腐出来卖的人家。这个生意一年四季都可以干,没有什么淡季。
  现在歪脖林和他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三个人做豆腐。其中三道河中学和林驹的技术学校,就是他的两个最大客户。
  歪脖林的赚钱战术,就是跟风林驹。
  技术学校这样大事儿他干不了,但是栽山楂树苗,自己建一个大棚这样的事儿,他还能干。
  见林驹在西大甸子盖了大棚,他也在家里的园子里面盖了大棚,尽管规模比林驹的小了许多,但也有二十多米长。
  现在,在某种程度上讲,歪脖林家的大棚,也成了西大甸子实习基地的一部分。
  学员们在这里学习参观完毕之后,歪脖林那里就是必去的一站。
  对于学员们来说,在西大甸子实习是必要的,但是歪脖林家的大棚,对于他们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西大甸子这里毕竟是学校的基地,无论是财力、技术、规模,都不是学员们家里能比的。
  但是歪脖林那里就不一样了。
  那里是跟他们一样的个人家,将来他们回家之后,基本上都会象歪脖林这样干,只是棚子的大小不同而已。
  歪脖林能干,他们就也能干。
  对于歪脖林来说,他也非常愿意别人到他家里去,借此机会,他可以趁机跟别人说说自己的辉煌成就。
  每当听到别人赞美的声音时,他就感到特别高兴。
  “老四,回来了怎么也不到我家里去呢”?
  一个大嗓门儿想起,马二来了。
  “哟,二哥来啦,你怎么走到这里了”?
  “这不是听说你回来,我就赶紧撵来了么”。
  “二哥有事儿”?
  “当然有事儿,事儿大了。我家今天杀猪,这不来找你去吃肉么。”
  “二哥,吃肉就免了,我还有不少事儿呢”。
  “那怎么行。其实也不仅仅是吃肉,还有别的事儿。五六个村长在我家等着呢,都想见见你。我已经答应了,一定把你请去,你可别叫二哥坐蜡啊”。
  “二哥,到底什么事儿”?
  “好事儿,关于大棚的事儿。走吧,猪也收拾完了,一会儿就好了,到我那里,咱们边喝边聊”。
  “好吧,我回家里打个招呼”。
  “还打什么招呼,老五不是在这里嘛。老五,回家的时候告诉你爸你妈,你二哥到我家吃肉去了”。
  “好,我知道了,二哥,你去了少喝点儿”。
  “老五,别忘了告诉爸妈”。
  “不用告诉,爸刚才还在这里,这会儿有事儿回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啦”。
  冬天也不种烟,林甲寅几乎天天都到这里来。
  除了偶尔帮着林嘉胜干点活儿,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里等着外来那些参观的人。
  每当有参观的人来了,他就异常热情,争着抢着给人介绍这里面的情况。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每当别人夸奖这里的大棚、花窖和果树好的的时候,林甲寅就会挺起胸部,把手背在身后,假装不经意地说,这是我儿子的基地。
  我儿子才十五岁,今年当外语老师,他教的学生,有27个上外语学院的。
  技术学校,就是我儿子的主意。我儿子有钱,你们看看我这一身儿,都是我儿子给我买的云云。
  吹完了这些还不要紧,还动不动给人家讲解果树和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要是讲的对还行,关键是有时候讲的是错误的。
  在一旁的林嘉胜,就经常为此捉急。
  “三叔,我知道你生了个好儿子。你把驹子捧到天上去也没事儿,只要你不怕他掉下来摔死,我就不管。但是技术上的事儿,你就别给讲了好不好,讲错了你耽误人家事儿啊”。
  “小兔崽子,我种了一辈子地,难道还不知道怎么种菜种果树”?
  林嘉胜没招儿,就只好到赵杰英和二大娘那里告状。
  被两人说了两回,林甲寅才不再给人家讲解技术上的事儿。
  但西大甸子这里还是照来不误,不断地跟人讲述他儿子的故事。


第212章 不保证百分之百成功

  不用马二细说,林驹就知道那几个村长的用意。
  自从西大甸子基地春天开张以来,这里就是十里八村关注的焦点。
  来参观的人很多,总是问着问那的。但是自己真正动手干的,只有歪脖林一个人。剩下的都在观望。
  其实,对于风城乃至于绿江人来说,大棚蔬菜虽然以前没见过,但对于靠塑料薄膜加温的形式,应该并不陌生。
  因为这里很多人都种烟,在春天培育烟苗的时候,就是靠着塑料大棚加温的。这种方式已经持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