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要回农村-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林驹跟三道河中学的这种合作关系,在产权上是模糊的。
  现在技术学校的经营活动,都是以学校的名义进行的。双方一旦翻脸,三道河中学就可以把所有的权利都收回去。
  包括林驹的办学思路、开办的各个培训班项目,都可以收回去,他们自己经营。
  这样一来,林驹就是白白地给别人忙活了。
  林驹相信,在可预见的未来,三道河中学的领导们,包括曾校长、钱主任度没有这个心思。
  但是。他们没有这个心思,不能保证别人就没有。一旦上级介入了,到时候他们也顶不住。
  在林驹的前世,有许多像他这样,带着红帽子的企业家,就是因为这种不明晰的产权关系,产生了纠纷。
  他的一个朋友,跟绿江的汽车配件厂合作,最后自己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都被人家收去了。
  这样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必须引起足够的警醒。
  其次,在这里悄悄地进行,就跟技术学校剥离开来。这部分钱就可以独享,不用跟三道河中学分成。
  再次,南头现在已经是特区,在全国的知名度远远高于风城和三道河,对于外界的顾客来说,可信度更强一些。
  此外,可以把家里现在闲置的资金给利用上。
  目前,林驰负责的长途贩运生意和技术学校的产生的利润,已经足够应付技术学校、西大甸子花卉苗木基地、蔬菜大棚基地的日常花销。
  这一年以来赚的钱,还有三十多万,躺在黄天大家里面睡大觉。
  这些钱不敢曝光,不能存在银行里面。今年雨季的时候,为了防止钱发霉,林驹和黄天大还不得不象做贼一样,大门紧闭,把钱拿出来晒一晒。
  与其偷偷摸摸地藏在家里面,倒不如投到这里来升值。
  目前特区这里,不缺政策,有着宽松的环境,这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历史性机遇,哪里能轻易放过呢。
  这里也不缺人才,全国各地许多怀才不遇人士,都到了这里。以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向这里聚集。
  这里临近香港,也不缺乏商机,有很多生意可干。
  唯一缺乏的,就是资金。
  三十多万虽然不是个太大的数目,但是个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全国也找不出多少来。
  即使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三十万也不是个小数目。
  所以,三十多万块钱,在这里还是能干成很大事情的。
  就这么定下来,干了。
  晚上水桂回来,林驹就跟水桂说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他只说了要先在这里占个地盘儿,至于卖资料的事情,林驹没有说。
  “林阿弟,我倒是欢迎你到这里来,不过你自己可要想好了”。
  “水阿哥,我已经想好了,你看看哪里有合适的地方”?
  “我舅公家里那边,倒是有一片果园,上个月我到舅公家,他还问我是不是愿意承包下来。明天不妨去看看”。
  “距离这里多远”?
  “有五六里路吧”。
  这个距离还算合适。
  “明天过去看看”。
  水头乡水头村,这里就是水桂舅公的家。
  水桂的舅公黄阿福,就住在果园边上。
  这个果园有三十多亩地,里面有三百多棵橘树,一百多棵茶树。剩下的一些地方,密密麻麻的分布着一些夹竹桃。
  夹竹桃在东北算是一种园艺观赏树木,但是在这里不过是一种野生树种,很多地方都有,没有多大经济价值。
  “你们来晚了,半个月之前,叫一个西川人给承包了”。
  林驹不禁心里一沉。
  也是个外地人,看来有眼光的,还是大有人在啊。
  这个家伙下手这么快,难道也是象我一样的打算?不会也是个重生者吧?
  看来,果园是不行了。
  不过,林驹没有绝望。
  他的性格,就是认准的事情,绝不轻易放弃。
  “舅公,这些日子,有没有外来的人,内地人,香港人到这里看土地,打算在这里办工厂的”?
  “后生,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昨天还真有两个港商来看了,又到村里去了”。
  “舅公,能不能领着我们到村里去,见一下村长”?
  “行啊,村长就是我侄子,走,我领你们去”。
  这里距离南头城只有五六里地,其实也属于经济特区的范围之内。城里搞开发,这里距离这么近,林驹不相信他们就会无动于衷。
  现在这里没有大规模的开发活动,只是因为开发浪潮还没有形成,许多人还在观望阶段。
  已经到了这里的人,绝大多数手里没有资金。
  现在,基本上没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南头,在几十年后会发展成为全国前几名的一线城市。
  到了村部,见到了村长黄佃发。黄阿福介绍一番,寒暄一阵,进入正题。
  “我想在这里办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了解一下征地的有关政策”。
  “想到这里来办企业”?
  黄佃发立刻来了兴趣。


第209章 三来一补

  黄佃发急忙招呼林驹和水桂坐下。
  “这里以前有办企业的吗”?
  林驹坐下问道。
  “还没有,昨天来了两个港商,没看中这里,走了”。
  这个村长还没有多少谈判经验,现在说话也比较实在。要是多经历几次谈判,他就未必会这样实话实说。
  “他们为什么没看中这里”?
  “嫌这里离城里远,据说他们在城郊那里也看了,可能是选那里了。你要是想在这里办厂,正是时候。你是第一家,我们征地给你便宜一些”。
  “多少钱一亩”?
  “这就要看什么地方了,按照政策,耕地6块钱一平,荒地3块钱一平,50年使用权”。
  “如果是荒地,我要三十亩,你能给我便宜多少”?
  “你是第一家,一平给你便宜五毛钱怎么样”?
  一平米两块五,三十亩地大约需要五万块钱。
  土地平整,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再加上必要的建筑,估计要十几万块钱,这些投资有二十万左右,基本上可以搞定。
  “你能做得了主么”?
  “可以,征地手续我们村里给你办,你要办什么工厂”?
  “三来一补,绢花工厂”。
  三来一补,是目前特区最常见的办厂形式。
  所谓“三来”,就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所谓“一补”,就是补偿贸易。
  这种形式,市场主要面向海外,以出口创为导向。
  在目前极度缺乏技术、资金、市场的情况下,是一种最为现实,也是无奈的选择。
  “好,这个项目非常有前途,你一定发大财,来来来,喝茶。我跟你说啊,你是我叔叔带来的,咱们也就是亲戚啦。到我这里办场,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将来有什么事情,我会全力支持你”。
  项目是我顺口胡诌的。至于将来有没有前途,你又哪里知道,不过是忽悠我罢了。
  至于你大力支持,倒是不必,不拖后腿儿我就谢天谢地。
  不过你现在这里不太景气,一时之间倒也不会做过分的事情。
  “可以去看看地吗”?
  “可以啊,走,我带你们去,就到东高地去看看,我觉得那里最为合适”。
  东高地,就在村子东面,距离村部大约一里地左右,距离公路大约二百米。有一条小路,顺着水田边通往那里。
  一路上地势还算平坦,用推土机稍微平整一下,就可以通车。
  东高地,顾名思义,比旁边的水田高一些。
  就是因为地势比较高,水上不去,所以才不能开发成水田。
  上了一个缓坡,就是一块平地,里面杂草丛生,中间有几块面积不大的土地,种了一些蔬菜。
  靠近北面,有一个水塘,长宽大约十几米。
  “中间那几块菜地是怎么回事儿”?
  “哦,村民们自己开荒种的,你要是用了这块地,他们就不种了,给你腾出来”。
  “这块地一共多少亩?丈量过么”?
  “量过,一共三十八亩多一些”。
  “电从什么地方接”?
  “北边那里,那不就是变压器么”?
  林驹估算了一下距离,从东高地的北边算,距离变压器大概三百多米远左右。
  “水源怎么办”?
  “这就得你自己打井了”。
  “这个地方地下水位多深”?
  “地下水位”?
  黄佃发有些蒙圈了。
  他还没见过问的这么详细的人。
  至于这里的地下水位有多深,他也不知道。
  “换个说法,你们家里打井的时候,都打多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