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胡大叔和胡大婶回到屋里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吃过饭之后,绝大多数宾客就走了。
下午两点,大客车把娘家客送回去,婚礼就算正式结束。
宾客们散去,剩下帮忙的人,开始把剩饭剩菜集中到一起,随着给各家送桌椅等餐具,把剩饭剩菜也给各家各户送去一些。
这里历来的传统就是这样。
新房刚刚盖好,房子还没干,不能住人。林骏和胡巧目前暂时住在西屋。
林驰和老五、老六、老七就暂时住在小厢房里面,等到林骏和胡巧搬进新房之后,再搬回西屋住。
林驹则打算跟韩奎到三道河,在自己的屋子里住,明天韩奎将从三道河回家。
从家里走的时候,林驹看看自家的房子。
有点儿小了,该考虑盖个大点儿的房子了。
林驹和韩奎正要走,老五追了上来。
“二哥,妈叫你先回,说有事儿商量”。
“韩哥,你到天大家呆着,我回去一下,走的时候我叫你”。
“也好”。
韩奎到黄天大家里去,林驹就回家。
进了院子,赵杰英在小厢房门口,把林驹叫了进去。
进去一看,林甲寅和林骓、林驰也在。
“妈,还有什么事儿”?
“今天收礼的事儿,看看怎么办好”?
“收礼怎么了”?
“是不是给你大哥点儿”?
“你们的意思呢”?
“我和你爸的意思,是给你大哥一半儿,你二姐和大姐不同意”。
这种礼钱的处理,没有一定之规。各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都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他们跟你们要了么”?
“那倒是没有”。
“一共多少钱”?
“四百二十块钱,倒是不少,这些年还没有谁家收这么多礼钱的”。
收多少也没用,也就在你们手里热乎几年而已,用不了几年,都得连本儿带利给人还回去。
“大姐,二姐,咱家也不差这几个钱。既然爸妈想给,就给了吧”。
“给也行,给多少钱,把礼账也给他们”。
林驰有条件地做出了妥协。
给钱的同时,也给礼账,意思就是将来这份人情,要林骏和胡巧还。
“既然都大方了,就彻底一点儿。把礼账给他们,又有什么用?人家随礼,是看着咱家的面子,将来人家有事儿,咱家还能不去随礼”?
“算了,你们爱怎么弄就怎么弄,我不管了”。
林驰起身走了。
“大姐,你的意思呢”?
“我也不管了”。
“你看,这两个丫头,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林驹明白父母的心意。
大姐已经出嫁,目前日子过得还不错。
林驰和林驹都能赚钱,将来也不愁。
剩下几个小的,年纪还小,有他们自己和林驹,将来也不用太担心。
只有林骏能力比较差,胡家那边又总是去搜刮他们,所以就想尽量多给林骏一点,免得林骏将来受苦。
林驰和林驹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和好恶,但是,在林甲寅和赵杰英的眼里,林骏和其他孩子一样,都是自己的孩子。
将来哪个过得不好,他们都着急。
二百来块钱而已,林驹觉得没必要那么较真。如果大哥觉得高兴,他给了胡家又能怎么样?他自己愿意的,因此受苦也是他自找的。
或许因为如此,大哥还能有成就感呢。
对于母亲赵杰英的性格,林驹还是比较了解的。
她既然有了把钱给林骏的想法,就一定会给。
即使现在不给,将来也会偷偷地给。
现在说是征求几个子女的意见,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
没等林驹过去,黄天大和韩奎过来了。
“驹子,反正你今天也没课,白天没喝透,不如晚上好好喝一顿怎么样”?
林嘉胜和林嘉强正在收拾东西,听见黄天大这么说,也跟着起哄。
“白天忙忙活活的,也没喝好,正好晚上没事儿,现成的酒菜,就好好喝一顿儿”。
“也好,家里这边儿事儿多,就到天大家去,黄大爷不在家,那里清静”。
“你们先过去,我和嘉强把这边儿收拾差不多了,就把酒菜拿过去”。
林嘉胜手一挥,像个将军似的。
到了黄天大家,林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儿。
“天大,是不是给水桂送点儿酒菜去”?
水桂不方便现身,所以今天就没叫他来家里。
“驹子,等你想起来,黄瓜菜都凉了。我弄了些酒菜,叫二姨夫带回去了”。
“这就好,可不能把水桂给忘了。我估计,他那边风头也快过去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回去”。
“嗯,应该是。现在市面上又有不少电子表和麦克镜出来,估计南边也松劲儿了。不过价钱降了不少。要想像咱们那样赚钱,怕是没有那个时候了”。
“没事儿,这样不行,将来还可以干别的。现在不用着急,把花卉苗木先弄好就行”。
四点钟,一帮人开始喝上了。
喝了没多一会儿,罗雅来找林驹,黄天大叫罗雅上来一起吃,罗雅也不客气,就坐到了林驹身边儿。
“罗雅,你跟林驹这么好,将来就嫁给林驹吧”?
“不着急,我俩还小呢”。
“这么说,你是愿意嫁给林驹啦”。
“都跟你说了,我俩还小,不着急”。
罗雅就是不顺着黄天大的话去说。
“天大,你糊涂了,罗雅不是都说明白了么,等长大了再嫁给林驹”。
林嘉胜都听明白了。
“嘉胜哥,这可是你说的,我可没那么说”。
“好好好,我说的。照我说,也就罗雅才能配得上林驹,来,驹子,喝一杯”。
“你们别老是灌林驹,他比你们小,能喝过你们吗”?
“罗雅,你这么护着林驹,要不你替他喝一杯”?
“喝就喝,谁怕谁?不过,我是女的,我喝一杯,你们要喝两杯”。
“对对对,罗雅说得对,她喝一杯,你们喝两杯”。
林驹觉得罗雅这一招很高明。
“看看,到底还是人家小两口亲。好,罗雅发话了,咱就喝,谁不喝,谁是王八犊子”。
黄天大率先喝了下去。
第154章 并非一帆风顺
三道河中学的强项突破计划,进行的并不是一帆风顺。
经过两个来月的运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有一些学生受不了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严格管理的环境,有六个复课班的学生,转到了别的学校去。
其中的五个人,都去了铜羊中学。
铜羊中学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仅次于一中。这六个人,都是比较有前途,在老师们眼里,今年比较有希望考上。
这六个人走了,对于三道河中学是一个打击。
比较奇怪的是,这六个人几乎是同时转学的,这让人不得不怀疑,是铜羊中学的挖墙脚行为。
为了提高自己学校的升学率,各个学校其实都在想方设法招揽一些比较有希望的学苗。
必较好的学苗,基础比较好,经过强化训练之后,考上的希望更大一些。
这六个学生的转学,让曾校长和钱主任非常恼火。
自己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希望苗子,就这么被人摘了桃子,去帮助别人提高升学率。
临走的时候,曾校长亲自带着人,仔细地搜查了几个人的行李,把他们抄写下来的《新概念英语》课文和教辅资料,全都扣留下来。
尽管如此,记在脑子里东西,毕竟留不下来。
这就可能把三道河中学的秘密带出去。
一旦铜羊中学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三道河中学的优势,就将荡然无存。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顺其自然,徒唤奈何。
二是陆续有七个学生退学了。
这些学生,成绩比较差,即使经过强化训练,也几乎没有考上的希望。
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几乎无心向学。之所以来复课,不过是不想在家里干活,到学校里来混日子。
以前管理不严的时候,还好混,现在管理严格,想混日子就难。
家长那里,也算明白了帐。
以前在集体的时候,孩子可以不用到队里干活。
现在分了土地,再干活就是给自己家里干。既然没有升学希望,走不出农村,倒不如早些弃学,回到家里帮着干活,也当个劳动力用。
继续念书,不仅浪费时间,家里还要搭钱,何必还念书呢?
对于这样的家长,学校也只能劝说一阵后,让人家退学。
学校收获的唯一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