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4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丫头将另一幅画取出来,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哥,这幅也请你指点指点。”
  李君阁一看,正是在山上跟秋丫头聊写诗时用到的那幅写真,现在已经被秋丫头誊改成画作,题诗的内容也有了小小的变化,改成了“竹雨匀窗绿,苔钱锈石青。兰芳舒永昼,蕉叶展空庭。”
  李君阁笑了,指着第一句道:“分字,怎么改成了匀字?”
  秋丫头忐忑地说道:“分字和匀字其实差不多,不过我觉得分是一个比较干脆了当的动作,匀是一点一点地分过去,更符合‘缓慢的变化’这一主题。”
  李君阁又指着第二句:“级字,为什么又改成了石字呢?”
  秋丫头说道:“二皮哥,我觉得级字有些造作,还是用石字更显得自然。”
  李君阁嘴角露出微笑,指着第三句:“这个舒字呢?我们一开始是舒字,后来改成了消字,你为什么又重新改了回来?”
  秋丫头歪着脑袋说道:“你告诉我,舒字改消字,除了写出兰香在空气中的弥散状态,还可以将单纯的视觉嗅觉这些直接的观感提升到了心灵的体会,是吧?”
  李君阁说道:“对呀,可你为什么又改回去了呢?肯定有理由的吧?”
  秋丫头说道:“后来我一想,如果这样改,其实是把我自己的感受强加到了看画的人身上,我宁愿他们从我的画境中慢慢地体会这样的味道,而不是从我们的诗里直接读出来,所以我就又改回去了!”
  李君阁鼓掌大笑:“妙极!哈哈哈哈,丁老,恭喜你收了这么一个钟毓灵秀的弟子啊!”
  丁老头在旁边乐得眼睛都眯缝了,捋着胡子不住点头。
  李君阁笑完后,对秋丫头说道:“我说的炼字方法,看来你是已经掌握了。先不说炼得好不好,光是每改一个字,能说出一番道理来,这个方向就是对的!就照这样努力,平时心里头跳过什么好句子,就把它记在本子上,有时间就以它为眼,学习扩成一首诗,这种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等到手法慢慢熟练后,就要逐步凝练成自己的风格,嗯……”
  说完一指刚刚那首小词:“这个风格就不错,这个就是由你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日常感受积累出来的作品。”
  “‘言为心声’,这属于自己的东西啊,那是信手拈来如拾草芥;强行模仿别人的话,那就劳心费力如移泰山。丫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继续加油吧!”
  丁老头拿着四个扎在一起的锦囊,笑道:“皮娃,说过我们每人要送你一幅画的,结果上次你跑得比风还快!”
  吴梅仙笑道:“放心,这次不会让你作诗了!”
  李君阁赶紧伸手接过:“实在是感激,谢谢,谢谢!”
  从木楼里出来,白婶说道:“皮娃,你们中国的画,有点像我们外国的水彩。”
  李君阁笑道:“呃,咋一看差不多,其实不一样,从用纸,用笔,颜料,设计,思想,构图,美感,透视,技法,理念,后期处理,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方法。”
  “仅仅从线条运笔来说,中国人喜欢以书法如画,对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起顿,飞白,枯湿……都有一定之规;不但要具备书法的审美,还要符合画中意境;好的中国画跟书法一样,既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又可以一花一字,甚至一笔一笔单独细细品味,这种意趣,是西方水彩画体会不到的。”
  就这样说着聊着,李君阁将五人组送到了祠堂,然后对他们说道:“今天大家都累坏了,明天开始晒谷子,同样要早点来哟!”
  第二天,李君阁先去木楼,将嘉州画派四老,秋丫头,许思,小芷送走,一起出发的,还有李家沟第三个大学生赵华强。
  临出发前,赵华强对李君阁说道:“二皮哥,我根据育爷爷蛙场那套系统也搞了一套,不过是简化版,目前只有温控,湿度提醒,食料提醒,饮水提醒,和冠海哥一起,连接上了食料槽,水管,已经安装到鼠场里了,何苗哥会用。”
  说罢又赧然道:“这是第一个能用的版本。非常简单,离人家农大的系统还差很远。”
  李君阁拍着他的肩膀道:“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才上手两个月而已,有时间我一定去看看!兴趣是最好的启蒙,实践最好的导师,接下来还有好多地方能用上你这套系统,比如兰场,比如鱼塘,接下来还有一个大养猪场,到时候你还可以研究研究荷兰人的设备程序,有的是施展空间啊!”
  送走众人回到家中,五人组已经吃过早饭,准备干活了。
  交给芋头粽粑一人一根扁担两个箩筐,三人将堂屋中的稻谷挑出来,倒在敞坝上。
  奶奶指挥白婶和俩妹崽,拿着耙子将稻子刮平晾晒。
  中间要挑去杂夹其中较大的稻草。
  稻谷经过三天晒制之后,含水量开始变得合适,正好这天有风,那就可以开始扬场了。
  扬场前要先过初筛,将一些风吹不走的大草杆尘泥筛一遍,只剩下能被风吹走的那些和谷粒。
  扬场的时候必须站在下风口,也就是人对着风来的方向,这样往侧前方扬出去的谷粒会被风吹回身边,而杂草尘灰会被风带到人的后方。
  事情好做人吃亏。
  芋头粽粑李君阁三人脸上蒙着围巾,戴着草帽,一天下来,还是变成了三个土人,汗水在脸上划出一根根道道,眼睫毛上都全是土灰。
  白婶跟俩妹崽也辛苦,筛筛子筛得两手都起了泡。
  不过将干净的谷粒收集到一起的时候,大家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因为明天就可以开始打米了。
  不提李君阁几人这边蜗牛一般的进度,千亩梯田这几天干得热火朝天。
  那边全是农机,梯田从山脚开始往上,几天下来已经收了三分之二。
  然后第一批收下来的稻谷,经过晾晒之后都已经打成米装袋了,五溪一号最近的任务,除了从夹川拉材料过来,就是往外运米运荔枝。
  阿音跟梁慧丽王吉星都搞成热线了,一天起码五六个电话在联系。
  不过李君阁已经魔怔了,不过了今天把米弄出来,心里难受。
  一大早,李君阁便将礌子磨盘安好,奶奶指挥着他从猪圈棚上头翻出来一个大推子,将家里老石磨的推子换掉。
  然后架起一个架子,挂上一个大簸箕,这是最后摇米用的。
  等到五人组过来,李君阁挑出来一担谷子,说道:“今天把这一百斤谷子打出来,就算是功德圆满!”
  粽粑不服气:“才十分之一,要不我们多打点?”
  李君阁笑道:“一次打一百斤已经够多了,稻子一旦脱了壳就失去了活性,保存起来反而不如谷子方便。等你们离开李家沟的时候,再将这些谷子打成米。这样你们就可以带回美国去。现在嘛,先弄点新米尝尝鲜就可以了。”
  alice捧着紫红稻谷,放在鼻尖上闻:“嗯,有稻谷的香气,还有阳光的味道,赶快动手吧,我都等不及了。”
  还是奶奶总指挥,alice将稻谷送进风簸,粽粑卖力地摇动铁把让风叶转动起来,吹掉扬场后残留瘪壳。
  然后白婶将谷子送进礌子的洞眼,李君阁开始推礌子。
  稻谷被礌子的竹齿碾压后,米粒便与谷壳分离,奶奶一边指挥众人干活,一边拿扫帚将谷壳和稻米的混合物沿着礌子边上的沟槽扫进箩筐里。
  然后alice又将他们送进风簸,通过风力将谷壳和糙米分离。


第四百三十四章 锄禾日当午
  风簸进料口的地方有一个挡板,可以调节进料的速度,还要配合粮食颗粒的大小,摇扇的风力,新手用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老手一般是左手调挡板确定下料速度,右手相应调整风力,两相配合,得心应手。
  所以它还是一件停留在手工业的工具,不是工业级,对操作经验有一定的要求。
  于是两人配合,技术方面奶奶来,憨包力气五人组换着来。
  糙米中杂质还很多,于是奶奶又指挥Shirly将糙米倒入吊在半空的大簸箕中,让芋头开始簸米。
  这活同样有些技术含量,奶奶演示了好几遍,芋头才开始簸得有些像样。
  糙米在簸箕中哗哗地转动,不少残留的杂质开始像簸箕的圆心集中。
  等到中心集起了一堆谷壳,干草叶干草杆之类的杂物后,奶奶让Shirly用手把杂物捧出来,只将外圈干净的糙米收集到另一个箩筐里,然后又舀上几瓢糙米继续筛。
  眼看着今天就要得到新米了,希望就在眼前,几个人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一个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